《小窗幽记》共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分别从修身、处世、为学、立业等角度阐释为人准则。图书内容涉猎广泛、意韵深远、极具哲思,几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本版原文精心核校,注译得当,版式舒朗,适合当下的读者仔细品读,为心灵寻以慰藉。 《菜根谭》为论述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传世经典。全书采用语录体,集结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释家的出世思想和道家的无为思想,可谓集儒释道思想于一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作者对于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成为后人为人处事的指南。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配以注释、翻译,使读者能够无障碍阅读。 《围炉夜话》是清代学者王永彬撰写的格言类文集,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中国人 处世三大奇书 。全
八闽文库 要籍选刊之一,点校整理,繁体字直排版式。此书为清代名士林树梅诗文合集。全书分啸云诗钞、啸云诗钞辑佚、啸云文钞、啸云文钞辑佚、啸云文钞辑佚存目、说剑轩余事及附录几部分。诗集以旧钞本《啸云诗钞初编》八卷为底本,校以钞本《啸云山人诗钞初编》四卷,并补以后刊之《啸云诗存》、诗钞辑佚等。文集以旧钞本《啸云文钞初编》十四卷为底本,校以道光本《静远斋文钞》《啸云山人文钞初编》,并补以文钞辑佚、存目及单刻之《说剑轩余事》。全书最后附以诸家序跋倡和与题咏、传记及林树梅年谱简编等。?
《笔谏堂文集》是2015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 柳堂著述整理与研究 的成果。柳堂(1844-1929),字纯斋,号勖庵,河南扶沟人,为近代华北藏书与金石名家。光绪十六年(1890)中进士,先后任山东定陶、惠民、东平、德平、乐陵、济宁、章丘等多地州县官,清亡后,开始遗老生活,优游林下,民国十八年(1929)逝世。柳堂著有《笔谏堂全集》存世,该集上函为诗集(六种附二种),下函为杂著(八种)。本次点校整理为柳堂杂著八种,均存于下函,分别为《周甲录》、《宰惠纪略》、《牧东纪略》、《宰德小记》、《蒙难追笔》、《灾赈日记》、《东平教案记》及《书札记事》,称为《笔谏堂文集》。柳堂的一生,与清末民初的重大历史事件均有密切关系,年轻时他遭到捻军掳掠,任知县时又亲身经历了义和团运动,处理过东平教案
《闲情偶寄》成书于清康熙年间,为“中国名士八大奇书”之首,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论及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玩古董、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本书内容丰富,涉及中国古代生活的诸多领域,兼有娱乐性与实用价值。其行文简单易懂,语言幽默风趣,书中的诸多见解在 仍有参考价值。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一部 影响力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共同编纂而成。该书以简洁精炼的语言,记录了大量自汉末至刘宋时期名士贵族的逸闻趣事、言谈举止以及生活风貌,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文化、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 全书原分为八卷,后传本分为三卷,共三十六门,涵盖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多个方面。每一则故事都短小精悍,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和深刻的哲理。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还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政治生态以及文化思潮的变化。 书中故事大多以人物为中心,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写,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或机智幽默,或才情出众,或品德高尚,或放诞不羁,展现了魏晋南北朝时
归有光文集今存二十余种评点本,评家包括董说、方苞、尤侗等名家,这些评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本书精选底本,对现存的各家评点批语作了全面的整理汇集,为研究归有光其人、其文提供了极大方便。
春在堂,是晚清 大儒、学者俞樾的书斋名,曲园则为其苏州寓所名。《春在堂日记》,收录同治六年(1867)至光绪十八年(1892)期间的日记。《曲园日记》收录光绪 十八年部分日记。两种日记内容或日常琐事,或读书偶得,或友朋往来,或周游出行,或书院月课,皆为生活之日常。作为典型个案,从中可了解晚清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内容 和精神状态。俞樾后人俞平伯评价说:“窥观所记不外伦常日用之间,而学养性情往往流露,实抵得一部长篇的传记。盖情真则语亦真,语真则虽简易而动中肯要,中肯要则读其书想 见其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