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以悲伤结尾,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歌唱。” 《慢慢微笑》是英国导演德里克·贾曼生前最后一部日记,记录了他在身患重病后,在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创作能力日趋衰减之时对生活、艺术、疾病、爱情的深刻思考。他以优美又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日常中的种种艺术思考和实践,回忆了与朋友交游的青春时光,记录了病榻之上的肉体与灵魂经受的煎熬,同时抒发对英国社会动态和艺术创作环境的深深忧虑和愤慨,文字中同时充盈着欢欣与痛苦、愤怒和宁静。 这本书是贾曼的墓碑,艺术家的灵魂栖息其上,至今仍在轻盈地翕动双翅。其所有呼喊与耳语,自省与告白,都凝聚为一行字:“我活在爱中。”
本书讲述斯坦贝克在晚年和他的爱犬查理一起游历美国各地,进行了一段近一万英里的公路旅行。他开着与堂吉诃德坐骑同名的特制露营车“驽骍难得”,在一条重视外表、善于外交、懦弱又善解人意的法国鬈毛狗的陪伴下,从美国东北部缅因州的最北角旅行到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利半岛。他穿梭在州际公路和乡间小路上,与卡车司机和老朋友一起用餐,拜访各大都市与壮丽的原野,自由自在地与路上的陌生人闲聊。斯坦贝克以幽默而略带疑虑的眼光观察美国和美国人,他看到的是一个孤寂、物产丰盛,但充满单一看法的个人的国度。
文学如何影响存在,阅读如何影响我们的存在风格?玛丽埃尔·马瑟著的《阅读(存在的风格)(精)》带领我们穿越法国文学的长廊,遍览普鲁斯特、萨特、罗兰·巴特等作家兼读者的叙事风格和阅读体验。文学的风格是栖居于世界的方式,它给予生活真正的形式建议:“风格的选择,永远是价值的选择,是个人所持有的对某个世界的选择。”玛丽埃尔·马瑟如是说。阅读是一种风格化行为,孕育着主体自由存在的可能。开放的要求是阅读的真正动力,追随新的作者即追随新的可能,激发着读者那找寻的快乐或被俘获的愉悦。阅读中自我与自我形式的对抗产生出新的塑形,自我风格与其他风格的碰撞促成了精神生活的风格化:在文学风格的力量面前,个体回到他自身,既有力地自我证实,又重度地自我迷失,并因此而开启自我的改变。赋予存在以风格,是属于人类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前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的代表作,程度上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这是被扭曲的人在用扭曲的方式表现扭曲的人生、扭曲的世界。这是一部费时两年写了15章、却将手稿焚毁,结果欲罢不能、不吐不快,于是重新展纸、一气呵成的杰作。《大师和玛格丽特》是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文艺界现实生活为背景,以传统现实主义、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创作的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作者为正义张目,鞭挞腐恶,歌颂真爱,把奇幻瑰丽的景观与浓郁凄绝的诗情融合成一体,终使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