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的活法》是一本讲述别样生活方式的散文集,为作家吉并忍多年采访日本各行业人士的合集,这些人在远离 主流 的地方实践着 非主流 的人生:如搞笑艺人泷泽秀一白天早起前往在东京街头的垃圾站回收垃圾,晚上则在剧场讲段子引得众人发笑;书店经营者宇田智子舍弃日本面积最大的综合书店,在海风潮湿的南方小岛经营着全日本面积最小的旧书店;建筑师冈启辅用16年盖一栋楼,自己动手从混凝土做起,在只鼓励人成为 消费者 的社会当一个 创造者 他们选择站在 世俗成功 的框架之外,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和事业,在主流生活之外的地方活出了格外精彩的样貌。 《东京八平米》是日籍华语作家吉井忍的全新散文集,是其对在东京亲手建立起另一种日常的记录。八平米在日本被称为 四畳半 ,即只有四个半榻榻米大小的房间,租金便宜。因为八平米房间没
为托尔金的作品画插画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忠诚地追随、适度地对抗,以及谨慎地无中生有。 意味着 不折不扣的冒险。 从为托尔金的《霍比特人》小说绘制插图到因缘际会为彼得 杰克逊的《霍比特人》三部曲电影开展为期七年的概念设计,文学插画大师、奥斯卡得主艾伦 李在这本书里记录了自己的又一场视觉创作冒险全过程和由此而来的各种关于艺术、插画、灵感、技法的思考。灵感如何闪现,构思如何变为成品,文字的想象世界如何变成具体而贴切的图景。全书收录了100多幅素描和水彩,还有十数张专为此书全新创作的插画作品。 这是艾伦 李与托尔金共同发出的,又一次进入中洲、重新探索中洲的邀请。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精)》是一部大胆的、光芒四射的小说。 生活,是悲喜交替。 茫然,让你错失良机、最终失意。 勇气,带你奋力前划、逆流而上。 每个人心中那个犟头倔脑的小孩,正是我们对抗不公、压制与威胁的力量源泉。 我们接受教导,接受知识,接受正确与错误、真实与虚构的界限。 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围墙坍塌,原来外面还有别的世界,命运,还有别的可能。 时而有趣到让你发笑,时而悲伤到近乎残酷,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女孩面对种种质疑和打压时,如何探索人生道路,成为她自己的故事。 《橘子不是的水果》作者珍妮特 温特森全新超自然短篇小说集 去世的丈夫成为智能助手之后,她发现自己的生活遭到操纵; 废弃古宅中的裘皮大衣让两人心生嫌隙,向她挥起斧子的,是他还是幽灵? 深夜,收音机中突然传来的航运播报,是他最后的告别
本书收录美国文学史上二十一位重要作家的传略,配以大量精美的照片,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一睹美国文豪私人宅邸的风貌,踏上一场恢弘磅礴的美国文学遗产之旅: 我们将漫步于伊迪丝 华顿和马克 吐温世纪之交的庄园,或在罗伯特 弗罗斯特和沃尔特 惠特曼简朴低调的家宅中安享时光。 我们将看到作家故居的往昔模样:埃德娜 圣文森特 米莱的衣服依旧挂在橱柜里,纳撒尼尔 霍桑的见解仍然铭刻在书房的窗玻璃上。 我们将得知赫尔曼 梅尔维尔在写作《白鲸》的日子里,把他的书房想象成捕鲸船的船舱;威廉 福克纳在书房的墙上构思小说的复杂情节,笔迹至今依然清晰可见。 这一趟趟身临其境的 造访 ,向我们展现出作家如何以满腔热忱、古怪的创作习惯以及深沉缠绵的忧伤,创造出经典之作。我们对这些作品的解读方式会由此发生深刻变化
本书是昭和年代日本国民级女电影明星高峰秀子的回忆散文集,她几乎与日本所有的著名导演合作,主演了众多影史经典,在本书中她无保留地倾述了自己的从影经历。 《浮云》《二十四只眼睛》《女人步上楼梯时》《宗方姐妹》《无法松的一生》《卡门归乡》 她出演过如此之多的电影杰作。 五岁就开始拍电影,拥有 三个父亲三个母亲 ,与黑泽明的短暂恋情,松竹与东宝两大电影公司的争夺目标 她的人生充满话题。 三十岁后才学会使用字典, 却写出了畅销几十年的作品,朋友圈里是日本杰出的作家、辞典编撰家、画家 她的人生充满传奇。
英国十八世纪墓园诗派创始人爱德华 杨格(Edward Young)的诗集《夜思》( Night Thoughts )记录了诗人在妻子和继子去世后的感触,从最初的怨天尤人逐渐转变为接受命运不公,并对死亡、美德、人性等话题展开思辨,出版后一跃成为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詹姆斯 鲍斯韦尔(James Boswell)称赞其为 人类天慧创造出的最为恢弘灿烂的诗歌 。该书作为德国 狂飙突进 运动的艺术思想指南,对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名著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采用了英国浪漫派诗人兼画家威廉 布莱克(William Blake)对该作的配图版,对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和艺术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爱德华 杨格(1683-1765),英国诗人,被誉为 墓园诗派 的创始人。杨格的意象以内容丰富、颇具创意且极度大胆而著名。在那个因袭守旧的时代,是一项创举。 威廉 布菜克(1757-1827
马略卡的四季 这套书讲述了原住苏格兰的凯尔一家,因机缘巧合,买下西班牙马略卡岛一处农庄,以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种橘树为生的故事。按故事发生先后,本套书推荐阅读顺序为《马略卡之冬:雪球橘》 《马略卡之夏:明日复明日》 《马略卡之秋:万岁!马略卡》《马略卡之春:雪花满篮》。 以 疯狂外国人 的身份定居小岛,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果园里的树看似奄奄一息,家里的水电气设备频频出故障,原屋主留下让照看的猫猫狗狗不听话非要在家里解决生理问题 新生活初始阶段不可谓不艰难,可随着时间推移,用真心和诚意建立起的邻里感情,似乎让一切问题都有了迎刃而解的可能。(《马略卡之冬:雪球橘》) 明天再说吧 是在马略卡乡村的生活准则,凯尔一家试图抗争过,终败下阵来。到了夏天,他们本应慢慢开始过上简单生活,在名为 市长府邸 的
《肖像与观察》收录了在卡波蒂的一生中给为他留下心灵烙印的各色人物,从星光灿烂的好莱坞明星到冷血变态的连环杀手,一幅幅肖像亦真亦幻,栩栩如生。卡波蒂后半生整日出入于上流社会,鲜衣怒马,日日笙歌,但他却有着一颗极度细腻敏感的心灵和一支同样的细腻的笔触。那些如旋转木马般从他眼前闪过的各路名流 玛丽莲 梦露、葛丽泰 嘉宝、卓别林 拨奏出的是一个个触动心弦的精妙音符,你会诧异于他们一个简单的眼神,一句无意的话语能够触发这样的情感湍流。而另一部堪称《冷血》姊妹篇的非虚构犯罪小说《手刻棺材》呈现出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却又充满魅力的恶棍,读者很难分清这个形象有多少是真实的血肉,有多少是卡波蒂心中*黑暗的梦魇。
朱振武著的《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英译历程(精)》通过对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共21位英译中国文学的汉学家的生平、翻译作品的总体情况和翻译策略特别是翻译互动的研究,得出了翻译活动给中国文学走出去带来的启示: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要推出那些有文化自觉和创作自觉的很好的民族文学作品。 正是葛浩文等一批汉学家兼翻译家在翻译过程中的“信”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有文化自信和创作自觉的莫言等中国作家,使他们的作品成功地走向英语世界乃至西方世界。由此得出另一重要启示:从翻译到创作再到批评都应多几分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都应该有起码的文化担当和家国情怀。这也是本著作研究、关注这些英语汉学家的初衷。
凯鲁亚克与金斯堡通信集由比尔?摩根和大卫?斯坦福主编,共收录两百封信,时间跨度二十多年,从一九四四年金斯堡就读哥伦比亚大学起,一直持续到一九六九年凯鲁亚克去世前不久,其中三分之二的内容属首次发表。凯鲁亚克和金斯堡是作家、文化偶像,“垮掉一代”最响亮的名字,共同的艺术感知力和深厚持久的友情将二人连在一起,为二人的生活增添色彩,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创作。尽管并不总是意见一致,在精神和创造力上,他们依然是对方的灵感源泉,信成为他们塑造自己艺术的重要场域。这些信生动、迷人地还原了两位时代先锋的人物形象,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二人亲密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友情。
本书收入翻译家傅惟慈先生的代表译作:毕希纳《丹东之死》、托马斯·曼《特利斯坦》、毛姆《爱德华·巴纳尔德的堕落》、阿道斯·赫胥黎《梯罗逊纪念宴》、鲁多尔夫·洛克尔《六人》、德罗斯特-许尔斯霍夫《犹太人的山毛榉》和雷蒙德·钱德勒《爱狗的人》等。
有人劝索尔·贝娄写自传的时候,他总说没什么好写的,他就是忙得要命。忙着写小说,偶尔写写杂文;忙着谈恋爱,结婚,当父亲,离婚,交友,结怨,悲伤;忙于历史大事,忙于文学小事;忙于大量读书,忙于恪尽教职,教书一直教到耄耋之年。尤其是忙着写信,写给他先后几任妻子,他的儿子们,他的作家同行,喜欢他的和不喜欢他的读者,还有追着他要签名的人,着了魔似的阿谀逢迎者,以及重度患者,等等。 大作家并不全都擅长写信。写信似乎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天分,像艺术天分一样神秘莫测。显然,索尔·贝娄具备了这个艺术天分。 在这部书信集里,贝娄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热恋的时候,他会说:“苏茜和我就是在一块浮冰上都可以很开心。”心情恶劣的时候,他会对前妻桑德拉破口大骂:“的差点儿杀了我……我把我在你手里遭的罪
1845年3月底,梭罗来到瓦尔登湖畔,自行搭起一间小木屋,并在湖边开垦了一小块土地,借以维持起码的生活。小屋没有院子,只有没被篱笆围住的大自然直通到他的门槛。他与湖畔森林中的动植物为伴,自由地观察、倾听、阅读、冥思遐想。这段经历被梭罗称为简朴隐居生活的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