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一个特点是比较系统全面,适合作为科研人员、临床医生的参考书籍以及研究生教材。内容上介绍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基础知识,总结了现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着重介绍了具有特色性,创新性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如脐带间充质来源的外泌体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军事医学研究进展。本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实用性强,可为企业或研究机构提供指南。临床转化和产业化是本书的编写重点。本书按照疾病病因分别阐述了损伤,代谢类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退行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并且详细阐述了干细胞产业化制备、储存、运输,质控、管理和人员培训的技术规范和流程。本书凝聚了编者们长期的工作积累和辛勤劳
本书共分为5个分册,包括计价规则、油气田地面建设分册、炼化工程分册、油库分册、管道分册。
“湘军”是晚清时期对湖南地方武装的称呼,初称“湘勇”,后称“湘军”。湘军由曾国藩创建,先后设陆师、水师、营务处和粮台,主要将领以湖南人为主,曾国藩与他们或同乡、或师生、或同年、或亲友。湘军重视教育,士兵由营官自招,哨长、队长由营官任命,后来营官上面又设分统、统领,管数营数十营不等。各级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国家有难,一纸文书,湘军千里赴急。他们抗俄于新疆,抗日于辽宁,抗八国联军于山西,抗日抗法于台湾、广西。在与各地农民起义军,外国侵略者作战过程中迅速成长,湘军将帅位至督抚者29人,提镇藩臬司道官员数以百计,七品顶戴者不可胜数。“中兴将相、什九湖湘”“自古无湘不成军、天下湘军出湘乡”。湘军有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江忠源和王闿运六大派系。 杨度说:“若道中华
《巢经巢诗钞笺注(套装共4册)》包括:《巢经巢诗钞笺注第壹册》《巢经巢诗钞笺注第二册》《巢经巢诗钞笺注第三册》《巢经巢诗钞笺注第四册》共4册。《巢经巢诗钞笺注(套装共4册)》是清代郑珍的诗集。那个时代没有一个诗人像他这样认真地躬行实践孔孟程朱的身心性命之学,这方面他才是真正的硕儒。从根本说,这才是他成为诗人的动力,身后一个多世纪的文学人也难以企及。郑珍的诗歌,很早以来即被认为是中国十九世纪诗歌史上少有的杰作。贵州虽然是中国文化与经济的边陲,但是郑珍的出现,却让文化的中心持久地为之震动。诗人的生活虽然也不出贵州山区,但是郑珍所经营的文字视野与个人天地,却很大很广,超出了他的地域与时代,直贯两百年而下,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发光体,成为我们今天重新发现贵州,重新再认识近代文化的一笔重要的精神遗
《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8》是“第八届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 2017年11月15日,由中华玉文化中心主办、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中华玉文化中心第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良渚遗址价值对比研究”在杭州余杭举行。作为本次会议重要内容之一的“荆州楚国陵园和贵族墓出土玉器展”,亦于同日在杭州西湖博物馆隆重开幕。 本次会议研讨的主题为“东周时期玉器与玉文化”,但研讨的范围并没有局限于东周时期,而是涉及史前、商周、汉代、隋唐等多个时期的玉器与玉文化。 《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8》包含了《从玉器组合讨论反山墓地墓主的等级、身份和关系》、《西周晚期玉雕工艺显微研究
史诗《江格尔》是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全诗描绘了江格尔汗率领十二名雄狮、三十五名虎将、六千多名勇士和众多的士兵征战四方,降妖伏魔,创建一个没有战争,没有怨恨,没有疾祸,人们青春常在,草原四季如春,牛羊欢蹦,人民幸福安康的宝木巴家园的曲折经历,反映了蒙古族人民淳朴、善良、美好的愿望。 本书为第一卷,共有三十七章,每章在构架上大致相同,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精彩绝伦,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令人回味无穷。 为了给国内外学者和读者阅读、了解、研究《江格尔》提供最基础的参考资料,本书收录了《享有曼殊师利天下宝座称霸一世的圣主可汗们的世袭家谱》、《阿拉德尔道尔查汗家族、莫日根道尔查汗子孙、芒乃塔利亚钦阿爸后代世袭家谱》、《江格尔》英雄赞、江格尔赞歌等附录资料。
广东,地处岭南,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文化自成格局。根据语言、族群和区域分布的差异,现在广东大致可划分出广府、客家、潮汕、汉族特殊社群(雷州半岛、胥民)和少数民族(瑶、壮、畲、满等)五大体系。本书主要内容是广东广府的民间故事,并且注重于广府方言故事,以区别于广东其他卷本的故事,从而充分体现了广府民间故事的地方性特点,文章中选录的广府民间故事充分反映了广府的地方特质和文学审美特性,选录的标准和分类符合大系的整体精神。本书稿内容丰富、完整,方言味道浓郁,注释详尽,是一本可读性强、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著书。
本书共分为上编、中编、下编和补编四个部分。上编为明代的册使文学的考录和分析,主要内容有《使录》中的诗歌、游记、碑记和文赋等文学载体的考录和分析;中编为清代中国的涉琉文学的考录和分析,涉及文学载体主要有诗歌、庙记和碑记等;下编为明清时期琉球籍文人的文学作品的相关考录和分析,并对文献记载的文学活动以及清代琉球文士传播的口述文学做了相关分析和考证研究;补编为传统海疆文学的一些佐证和往来琉球的神迹传说,以对前三部分进行补充和完善。
《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是蒙古族人民的史诗,讲述格斯尔可汗受命降生人间、降妖除魔的伟大故事。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北京木刻版《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刊行,是所有藏族《格萨尔》和蒙古族《格斯尔》中最早形成文字刊刻印行的版本,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与影响。在北京木刻版刊行三百年之际,北京陈岗龙教授领衔,将其译成现代汉语,不仅仅是纪念之举,更有助于普通读者了解这部史诗,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