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类在天空中幻想出的形象,星座表达了古人在黑暗混沌中创立秩序的渴望,也滋养了后世无数动人的文学艺术作品。本书详细介绍了全天88个星座和24个被废弃星座的故事与历史,呈现出一幅以科学精神与浪漫想象织就的灿烂星空图景。作者伊恩·里德帕思带领我们徜徉于天文学、文学典故、古老星图和词语构筑的迷宫,钩沉有关星辰的点点滴滴,将每一个星座的划分、命名、相关神话和沿革过程娓娓道来。本书收录了107幅珍贵的古典星图,还特别增补阿拉伯及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内容,展示了不同文明在星空中投射的独特社会文化结构。
《都市传说百科全书》(增补版)是美国 民俗学家布鲁范德在都市传说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和封山之作,于2001年 出版后即入围美国IPPY(独立出版商图书奖),2012年的增补版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并增加了许多新的词条与参考资料。这是它 次与中国读者见面。《都市传说百科全书》(增补版)是一本体量颇大但 有趣的学术著作,它以仿词典的形式,按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分列传说条目,系统并简明地介绍了数百种在 流传的都市传说(如“男友之死”“钩子”“丢失的奶奶”)及其异文,考察了传说的历史、演变、深层主题(如暴行、婴儿、 恋)等,展示了不同学术流派的研究方法,还在文末附上了对学术界影响深远的“布氏类型索引”,是民俗学学者与相关专业学生的宝贵资源和 的参考书。同时,生动幽默的文风,和都市传说本身惊悚、刺激、荒诞、
作为人类想象力的早期呈现,神话蕴含着民族精神的密码,是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 本书是一部包罗丰富的世界神话入门读物,它既以生动的笔触娓娓讲述了希腊罗马神话及其祖源——克里特和迈锡尼神话、古埃及神话,以及北欧神话、印度神话、凯尔特神话、韩国神话、日本神话和原住民神话等,也以新视角解读了鸿蒙盘古、伏羲女娲、后羿射日等中国神话,涵盖广阔,洋洋大观。 本书也是对世界各悠久古文明的精神溯源。作者通过跨学科的视角,结合大量新发现的考古证据和知识,穿越时空隧道,探索了各民族神话深厚的文化蕴含,以及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背后深远的神话渊源,如新年与饺子、端午与中医、七夕与织女等礼俗背后的神话观,进而揭示出丰富多彩的神话宝库中潜藏着的各种文明密码和文化“潜规则”。
陈三五娘 民间传说广泛流传于闽粤地域,并随着明清闽南先民的足迹而传播至海外各地,成为世界 闽南文化圈 里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化奇观。2014年,该传说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泉州市洛江区至今还保留有陈三坝、陈三故里等不少相关遗迹。明清以来,该传说经好事者之笔,衍化为各类文艺作品,其中以戏文和歌仔册的版本最为丰富。 海峡两岸民间歌仔册校理丛书 首先将该传说的歌仔册作为重点整理对象,对其刊刻本与手抄本,一并进行辑录和校注,有利于今后人们更好地传承和研究。本书辑录的陈三五娘歌仔册刊刻本共有五种。第一种为《绣像荔枝记陈三歌》,木刻版,具体年份不明,该文献现藏于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东方图书部和日据时期台湾地区辑录的《台湾俗曲集》;后四种文献分别为《特别最
《都市传说百科全书》(增补版)是美国有名民俗学家布鲁范德在都市传说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和封山之作,于2001年首次出版后即入围美国IPPY(独立出版商图书奖),2012年的增补版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
民间文化常常受到精英文人的无情嘲讽甚至尖锐批判。可是,只要我们浸入民间, 屈尊 听听那些被污名化的王婆、王大爷的声音,我们就会知道,即便是无稽之谈的歌谣、俗语、传说,也都各有其存在、传播的因和由。正如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无论多么 反常 ,多么 愚蠢 或 费解 ,都是出于他的所思所想,都有他自己的难言苦衷和行为动机。当我们嘲笑、蔑视、冷眼旁观的时候,多半是由于我们不能设身处地地进入他的生活世界和思想世界,不能体会他的无奈和追求。因为不了解,所以不理解。 《故事的无稽法则:关于命运的歌谣与传说》是一部围绕传统中国民间流传的歌谣、故事、风俗等口头表达,展现中国民间故事发生、流传、变异的规律性和复杂性的著作。全书分为 歌谣与歌手的传说 爱情与婚姻的传说 颂神与造神的传说 命理与地理的传说 天灾与人
本书是一部以明清话本的形式写成的神话小说。以两晋十六国历史演义为时代背景,讲述了西晋开国后,贾后乱政,八王之乱,二赵(前后赵)乱华,西晋灭,东晋迁,其时道佛相争,英雄辈出,葛洪奉太清道德天尊之命,下山辅佐晋元帝司马睿,衣冠南渡,延续华夏,扶助社稷,终于罗浮山寻得八卦紫金炉,炼九转金丹,使天地神人鬼五界之仙金丹正果,定品列序,一统道教,传承人间的故事。全书上承《封神演义》,下接《西游记》,力求与两部名著一起构成完整的中国古代神话小说谱系。整部小说恢弘大气,文采飞扬,诗词歌赋均为原创,其间感悟玲珑通透,为作者十余年呕心沥血之作。
该著为对明代作家屠隆《白榆集》的校注。标点;校勘,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万历年间龚尧惠刻本为底本,国家图书馆藏万历二十二年程元方刻本等为校本;注释,重点注释人名、地名。该书为《白榆集》第一部校注专著,其出版,将与2016年10月出版的《由拳集校注》形成一个系列,通过对屠隆作品的深度整理,进一步强化浙东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民间文学是民族集体意识的积淀,其中承载和隐含了丰富的民间信仰元素,是民族精神的标本,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记忆。本书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巨大社会整合功能且卷帙浩繁的民间文学中蕴含的民间信仰出发,考察民间信仰在边疆民间文学中的传承与现代意义。在研究视角上,将民间文学与民间信仰有机结合,突显了二者的交融性。对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大众百姓而言,民间信仰并不是高深的学问,而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情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民间文学中呈现出来的民间信仰对西南边疆社会有着整合功能、控制功能、凝聚功能、交往功能、文化共识功能、精神安慰功能、心理调适公能和道德规范功能等作用。文学是塑造心灵的雕刻刀,民间文学中承载的民间信仰对人伦道德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制约和影响,恰好能弥补国家法律的一些空白,它对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全书涵盖历史、地理、民族、宗都、神话、生物、矿产等内容,是中国文化的珍宝,同时也是中国神话的根基与起源。书中的奇幻内容和奇异生物,以及神人异国为大家所津津乐道。沈鑫,一位深入研究《山海经》艺术家,他与大文豪鲁迅一样痴迷书中的“诸神异兽”,好奇书中的“山海百灵”,更惊奇书中的“奇异国度”。什么音如婴儿,能吃人的九尾狐;九头的蛇;失去脑袋却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的刑天;像黄布口袋,像火却有六只脚和四只翅膀的帝江;能吐火,黑皮肤的厌光国人;善于捕鱼,长有翅膀和鸟嘴的讙头国人等等都成为他打开“山海世界”大门的钥匙。这些奇幻内容使了更加坚定创作一部彩绘《山海经》的信念。于是,他耗时八年深入研究《山海经》中的内容,用超凡想象力诠释“诸
《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意在探寻中国文化的来源”(丁山语),在古神话的考辨、推原方面成绩卓著,显示了深厚的学术功底。丁山在传统的考据基础上运用了比较语文学与比较神话学与宗教学的方法,对史前神话加以初步分析,分析数量之广,考证程度之深,靠前,从而使得这部著作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从文献学角度来说,其成就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本书是周南教授的代表作之一。本书致力于解释统计学的原理和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其写作风格简单易懂,是一本难得的考古统计学应用读物。本书将统计学和考古学案例相结合,从 基本的统计学原理和技术入手,简明易懂,容易上手,改变了以往考古学家对统计学艰深晦涩的刻板印象, 适合没有数学背景的考古学者和学生学习。本书自1996年 版出版以来,已经在很多美国高校考古专业作为研究生的 书目。2010年本书再版,受到广泛好评。
地球的公转,使得我们有了季节的往复;地球的自转,使得我们有了昼夜的交替。在每一个晨昏、昼夜、旦夕、早晚,在每一次阴晴,每一轮朔望,在每一个朝朝暮暮,在每一个春宵夏晌,在一日、一旬、一月的光阴流转中,我们走过时间。划分时间的自然序列,经过社会文化的筛选,千淘万滤,最终形成了严谨的二十四节气体系。节气神,不是真的神灵,所谓节气神,只是人们为某个节气创制了一个神话般的人物,希望它能够体现这个节气的气候特质,能够承担这个节气的人文职责,是节气的拟人化表达。几百年来,二十四节气神是散布于民间庙宇之中的对节气的文化习俗、风物特征和气候属性进行视觉刻画的艺术形象,将概念化的天候,具象为人格化的物象。看似没有严谨的形象规制和角色序列,但其实每一个形象都是经过无数人的斟酌、渲染、点化,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