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中国文学史已有很多版本,亦有不同写法。本书的目标是追求理论的新颖性与较强的知识性,在有限篇幅里清晰而完整地阐述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在具体论述上,坚持文学本位的立场,强调从文学的独特价值尺度去分析问题;注重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各时期文学演变的主要特征和重要作家作品在艺术创造上的独特意义及影响。书名虽冠以 简明 二字,但在某些环节如对部分作家作品的分析与评价上,却要比一般多卷本文学史来得周详。加以文字优美,精见迭出,洵为文学史著述里的出群之作。
民间文化常常受到精英文人的无情嘲讽甚至尖锐批判。可是,只要我们浸入民间, 屈尊 听听那些被污名化的王婆、王大爷的声音,我们就会知道,即便是无稽之谈的歌谣、俗语、传说,也都各有其存在、传播的因和由。正如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无论多么 反常 ,多么 愚蠢 或 费解 ,都是出于他的所思所想,都有他自己的难言苦衷和行为动机。当我们嘲笑、蔑视、冷眼旁观的时候,多半是由于我们不能设身处地地进入他的生活世界和思想世界,不能体会他的无奈和追求。因为不了解,所以不理解。 《故事的无稽法则:关于命运的歌谣与传说》是一部围绕传统中国民间流传的歌谣、故事、风俗等口头表达,展现中国民间故事发生、流传、变异的规律性和复杂性的著作。全书分为 歌谣与歌手的传说 爱情与婚姻的传说 颂神与造神的传说 命理与地理的传说 天灾与人祸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阅读《红楼梦》,就好比走进了一条人物长廊,几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呼之欲出。《红楼梦》中的人物,个个都是主角,刻画的栩栩如生。 为了更好地读懂《红楼梦》,本书作者基于对《红楼梦》人物的深刻了解,撰写了《趣说红楼人物》一书。 全书分金陵十二钗、贾府主人、丫头姬妾、贾府亲戚、仆人仆妇、两府之外等六个部分,以现代人的观念与思维,分别阐释书中近百位人物的身世、经历、性格、能力与结局。
本书是一本精选古波斯经典神话故事汇编而成的文学作品,由我国知名波斯语专家元文琪和于桂丽合作编译。 书稿内容由 上篇 下篇 和 附录 组成, 上篇 中的故事源自约成书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伊朗*古老的诗文总集《阿维斯塔》以及古波斯神话传说和宗教经典中的《亚什特》《万迪达德》《缅怀扎里尔》等。这些精选自波斯古经中的故事,不仅文词清新,风格古雅,大量的原始神话、英雄传说和民间故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下篇 中精选了《王书》(即《列王纪》)中英雄鲁斯塔姆的传奇故事。 附录 中收录了 琐罗亚斯德教经典神话与传说 4篇和 中古波斯文学经典故事 2篇共6篇经典故事。曲折地反映出古波斯人对本民族兴旺发达的希冀和良好祝愿,以及他们对本民族领袖人物英雄行为的歌颂和赞美。
古埃及的神话复杂而神秘。著名的方尖碑、图坦卡蒙镀金小雕像、讲述诸神不端行为的故事 这些都代表着什么?答案尽在您掌上的这本小书中。
《惠安政书 泉南杂志》,(明)叶春及、(明)陈懋仁著,郑焕章、吴远鹏点校。《惠安政书》五卷十二篇,摘自明代叶春及所著《石洞集》,为叶春及于隆庆五年(1571)至万历元年(1573)在惠安县知县任上所撰。是书有图有文,举凡惠安山川形势、道路交通、地方利弊、民间生业、风土民情,无不备载,无疑是惠安地方志史上很重要的手资料。《泉南杂志》二卷,明陈懋仁著。是书详载泉南山川、古迹、禽鱼、花木及郡县事,多为旧籍故牍所未备,其中个别条目有所考证,持论较为平允。下卷为作者在泉州任职时的施政举措,皆为亲历。由于此书保存了明代泉州许多人文历史资料,且大多为作者亲身经历,翔实可靠,史料价值颇高。
小说集《女人树》是黔东南青年女作家石庆慧近年创作的优秀短篇小说合集。这部小说集以贵州黔东南苗侗山区的文化生活为叙述背景,讲述生活于底层的小人物在转型期的时代大环境下,面临着各种诱惑与生活变迁所带来的道德审判与心灵重塑的种种故事。有对命运的挣扎,对内心的坚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性的揭露与反思。作者善于利用民间资源,将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使得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色彩,体现民族团结,展现民族风貌,凝聚民族人心,引导人们向善向美。
学界泰斗钟敬文先生认定本书 作为系统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第*本著作,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评价其为 一部资料性与学术性并重的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全书规模宏大,苦心经营8载完成,是作者从事故事学研究40多年的心血结晶。全书除绪论外,设1□章(每章57节),分别论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及□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以及佛教、道教文化与中国民间故事的交融。从材料的发掘、体系建构到文本论析,都具有原创性与开拓性,且内容宏富,资料翔实,出版后深受国内外学者好评,大陆及台湾各高校纷纷选用此书作研究生教材。
《人生的病》搜集民国时期文献,编选关于人生之病的散文和杂文,包括梁启超、鲁迅、老舍、茅盾、郭沫若、周作人、徐訏、郁达夫、林语堂、沈从文、丰子恺、萧红等等名家佳篇。书写人生中生理上的病症和精神上的疾患,乃至国家、民族、文化上的病疾 从牙痛、鼻塞、目疾等等生理之病,述及自大狂、幼稚病、浪漫病、浅薄病、时髦病、美丽病、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等精神之病,乃至时疫、媚外、恐日、 国病 、 中国人的病 、 三十六年来之痼疾 等社会之病,有感叹 病的烦恼 ,有宽慰 因病得闲 ,有安享 病中福 ,有妙言 有病反能长寿论 ,有省思 无病之病 ,各呈高见,风光景致皆不同,一路观景而来,对 人生之病 足获良多启益。
本书意在建构一个框架体系,把北京佛教史上重要宗派、关键人物、重大事件、主要道场、根本典籍、相关法令基本说清楚,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 本书包含“北京佛教初传及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北京佛教”“金代北京佛教”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