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忠实于曹雪芹原著的早期抄本戚序本为底本,汇总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脂砚斋评语系统,兼有红学大师俞平伯精心评点、校对,填补了《红楼梦》版本史上的一大空白。本书参考诸多抄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甲辰本、程甲本等)校勘而成,并将广泛传播的程伟元、高鹗整理的后四十回续文附于书后,读者可获得丰富的阅读收获。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名著《红楼梦》,早在以抄本形式流传的时候,就已经附有评语,这就是由脂砚斋、畸笏叟等人所加的现在统称为 脂评 的批语。因为这些作评者是曹雪芹的亲友,了解作者写作《红楼梦》的情况,所以批语中揭示了不少有关《红楼梦》写作背景、与曹家家世的关系、80回后的情节等等内容,这些批语对读者加深理解小说内容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以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早期脂评本为底本,汇集了戚序本、蒙府本等其他脂评本的部分脂批,并参考、 吸收若干新校点本及脂评辑本的校点成果整理而成。 本书第一至八回、第十三至十六回、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以甲戌本为底本, 第六十四回、第六十七回以列藏本为底本,其余部分以庚辰本为底本。 在以上版本基础上,或参校其他脂本,或参考学
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学的基石,古往今来,不断被作家们引用、讲述。英国神话学家、诗人罗伯特 格雷夫斯对这些神话进行深入研究,考查其历史渊流和众多经典著述如《荷马史诗》《神谱》《吉尔伽美什史诗》《马比诺吉昂》《阿尔戈英雄纪》等,按照时间顺序对其进行诗意的重述,并从神话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多个方面加以详细的评注。 赫拉克勒斯的十二项功绩、阿尔戈英雄的远征、特洛伊战争、奥德修斯的回乡之旅 格雷夫斯把这些神话融合成史诗般的、令人难忘的171个故事。作为 经典中的经典 ,它既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故事宝库,更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 阅读这本书,我们既能对希腊神话故事(每个故事通常都包含众多版本)形成全面而系统性的认识,了解神话的起源和深层含义,也能一览上古时期至今的西方历史文化之流变风貌。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是系统运用女性主义立场研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的经典著作。借助精神分析、结构、后结构主义理论,以作家论形式深入阐释了庐隐、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九位现代著名女作家,同时在现代中国的整体历史文化语境中,勾勒出了女性写作传统的形成和展开过程。理论切入、文本分析和历史描述的有机融合,呈现出女性书写在不同时段、不同面向上的主要特征,及其在现代文学史格局中的独特位置。 本书自1989年问世后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中国女性批评和理论话语 浮出历史地表 的标志性著作。 《涉度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是《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的续篇,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有代表性的女作家与作品(论及张洁、宗璞、谌容、张抗抗、王安忆、铁凝、刘索拉、残雪、池莉等
纪伯伦是阿拉伯现代文学的巨擘,被尊为 旅美派文学的头号领袖 。 在文学和绘画上,纪伯伦都成就不凡。他的文学作品情思浓烈深邃,文采洒脱超绝,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铿锵的音乐节奏感,被方家誉为 纪伯伦风格 。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揭示深刻的哲理。纪伯伦在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上不落窠臼,开创了文坛新风,被誉为 阿拉伯旅美派文学的旗手和灵魂 。 阿拉伯语翻译家李唯中先生所译的《纪伯伦全集》全新修订增补版,是真正意义上的足本,收录了迄今为止已发现的纪伯伦全部作品。译者为原著写的四篇导读以及关于纪伯伦作品的长篇阐述,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更有意义,减少了中国读者阅读异域文学的隔阂,拉近了中国与阿拉伯世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故事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写融入人物情感之中,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 《古都》是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作者运用清淡、细腻的笔触,叙述了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姐妹的悲欢离合,以及人世的寂寥之感。 《千羽鹤》收录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千羽鹤》,及其续篇《波千鸟》。这本充满冲突与歧义的小说反映了他对美的憧憬,同时他也暗示,对美的向往都逃不过虚无缥缈一场梦。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中短篇小说集,特别收录名篇《伊豆的舞女》,以及《篝火》《温泉旅馆》《母亲的初恋》等精致短篇。来自东京的少年与天真质朴的小舞女陷入爱河,似是而非的朦胧爱恋超越阶级,轻柔的初恋成了心头忘不掉的传世眷恋
《文心雕龙 集校版》致力于将经典通俗化,是文爱艺先生耗时四十年对《文心雕龙》各种版本进行集校并精心编、注、译的权威范本。本书不但有细致的校勘、精良的注解、通俗的翻译和扼要的点评,同时把中国最古老的排版方式与西方版式巧妙互融,把文字符号、标点符号与图文形式结合,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效果。
中国玉器有将近万年的历史,因其温润的质感和玲珑剔透的造型而备受喜爱。 君子比德于玉 冰清玉洁 金玉良缘 等习语、成语,也说明了玉器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本书以时间为序,分 玉生华夏 玉成中国 玉美神州 三部分,收录340余件(组)出土及传世玉器,利用丰富的高清细节图、器物拓片、线图等,系统讲述玉器从远古时期的神秘礼器一步步 走下神坛 ,深入普通百姓生活,潜移默化地塑造中国人性格与价值取向的过程。后附扬之水等著名学者撰写的研究论文,深入探讨中国玉文化内涵以及玉器工艺演变、艺术特色等,从不同角度展现玉器背后的故事。
本版《萧红全集》特色: 1. 校勘修订版 萧红研究会副会长 章海宁主编、校勘,2023全新修订,新增萧红佚文及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新文章。 2. 收录全面 收入目前发现的萧红生前全部文学创作,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和书信;收入萧红成长照片、作品初版书影、字画作品、创作手迹、生活用品等珍贵图片。本全集所收作品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书信编排,共五卷。 3. 典藏配置 定染布面,满版烫色工艺,精装礼盒; 收入萧红珍贵影像、书信、手迹; 收入陈行哲等艺术家经典插画; 收入梁鸿、迟子建、鲁敏、卢玮銮等学者、作家解读萧红的文章。 4.主题定制 《萧红的后花园》主题手账本1册 呼兰河风情主题藏书票1枚 呼兰河风情彩色长幅拉页1幅 《呼兰河传》主题剪纸艺术卡2张
本书是让-伊夫 塔迪耶创作的一部作家传记。他从普鲁斯特的家世、求学、交游、阅读等方面入手,重建了普鲁斯特的 思想谱系 ,反映了普鲁斯特的生平种种。本书着重于普鲁斯特的一生与其*著名作品《追忆似水年华》的联系,发掘了《追忆似水年华》中主题、形象、人物的现实来源,既展现了普鲁斯特的文学起点,包括朋友、家庭、爱情等,也复现了从草稿逐步演变成书籍的创作过程,揭示了小说中的各个主题是如何形成、现实中的人物又是如何进入小说。可以说,这部传记既是 马塞尔 普鲁斯特的心灵史、成长史,也是《追忆似水年华》的生成史、创作史 。
《遇见小王子(礼盒)》是为了纪念《小王子》出版80周年打造的 小王子和飞行员-作家 主题典藏版图书加周边礼盒。策划围绕《遇见小王子》一书的主旨 小王子源自作家一生的各个角落,赋予周边 一份来自B612星球的邮包 概念。这位消失在海平面的飞行员-作家已与小王子重逢,并从小王子的星球寄给他所爱的地球和在地球上苦苦等待的人们一份邮包报信。去看看更重要的事吧,但要知道,真正重要的东西,光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陈平原教授是当代主要的五四讲述者之一,他将自己的人生际遇和学术追求融入五四研究,不仅将五四视为中国 20 世纪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将其看作一个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学术话题。作为 五四研究 三书之一,本书偏向陈平原教授的 有我之学 ,它并非立论谨严的史著,追求的是能够 具有某种内在精神力量 。本书共分五辑,并有附录。文章长短及体例不一,有论文,有随笔,也有答问,只是在将五四作为思想的磨刀石这一点上,取共同立场。答问部分夹杂个人阅历与感受,明显带有主观性。可即便是专业论文,也都是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相互缠绕。 现代文学 之不同于 古典文学 ,除了众所周知的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还与其生产过程以及发表形式密切相关。报章等大众传媒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已深深嵌入写作者的思维与表达。在这个意义上,理
《农民》是波兰作家符瓦迪斯瓦夫 莱蒙特的代表作,是一部深刻反映20世纪初波兰农村社会矛盾和阶级状况的长篇小说。因为这部巨著,莱蒙特在192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作品共分为四卷:《秋》《冬》《春》和《夏》,以四季更迭为背景,通过一个农村家庭的内部矛盾和农民与地主之间的斗争,展现了当时波兰农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反抗斗争。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富农波利那及其家庭。波利那为了增加土地,娶了年轻美丽的雅格娜,这一行为引发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随着故事的发展,波利那家族与地主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尤其是在反对地主盗伐公有森林的斗争中,农民们的反抗情绪达到了高潮。但最终,由于沙俄占领者的镇压,农民的反抗以失败告终,许多参与斗争的农民被捕入狱。 《农民》不仅深刻地描绘了农村的各种人物,还绘声绘色地描
全集共分五卷,分别为《涉江诗词集》《微波辞 辩才集》《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 诵诗偶记》《书札拾零 子苾日记》。此次出版,除了收录沈祖棻历年创作著述成果,更增订逾二十万字日记,补遗诗词、小说、散文等多篇,呈现其创作与治学的全貌。沈祖棻在古典文学研究和旧体诗词上造诣深厚,对中国格律新诗的创建和完善有重要影响。其文学作品端雅真挚,寄寓身世之感,亦不乏抗日救亡之音,投射出个?命运与世事更易;诗词赏析深入浅出、只眼独具,结合丰厚创作经验,为初学者指点津途;书札、日记中闲话家常,与良友诗词相和,字行间言笑如睹,见出其人的温醇性情。
莫里哀是欧洲文学史、戏剧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恪守喜剧的经典法则 喜剧在娱乐之中教育人,将喜剧提高到了同悲剧几乎相等的地位。后世西方的喜剧创作,事实上更多效法的是莫里哀,而不是莎士比亚,因为莫里哀时期的 喜剧性 可以被看做 批判性和突破性 。他以整个生命推动了戏剧的前进,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其艺术成果令后人仰之弥高。 《莫里哀喜剧全集》收录了李健吾译莫里哀的喜剧共27部,包括代表作《可笑的女才子》《太太学堂》《达尔杜弗或者骗子》《吝啬鬼》《愤世嫉俗》等,另有译者序、原版序、作家年表、同时代著名作家评论等重要参考资料。
乡愁 诗人、翻译家、 当代散文八大家 之一余光中 文学三书 ,图文典藏版,一套书完整呈现余光中诗歌、散文、翻译、批评的四度空间。纪念余光中诗歌创作80周年,插画选自全球博物馆,每一首,每一篇,都是经典。系列书包括《我知道我终将面对命运》(中英诗读本)、《乡愁:包一片月光夹在诗里》(经典散文集)、《文学九讲:从阅读到写作》(文学写作课)。
余光中说,幽默实在是荒谬生活的解药!凡事过分不合情理,或是过分违背自然,都构成荒谬。荒谬的解药有二:是坦白指摘,第二是委婉讽喻,幽默属于后者。 《 宜幽默,宜从容:对抗荒诞的生活 余光中的生活观察》收录了《 假如我有九条命 》 《朋友四型》《借钱的境界》《论二房东批评家》等文化评论文章和诗歌作品,展现了余光中对生活中趣事、新事、奇事的观察、感悟与点评。他以敏锐的双眼观察,以细腻的笔触书写,有辛辣的讽刺、幽默的调侃,也有随性的思考,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悟。 余光中说: 诗歌和散文,我必须发挥创造力。写评论,要用判断力。 写幽默文章,也从王尔德那学到很多招数。 阅读本书,可以看到余光中的渊博学识、睿智观点、绚丽文采和诙谐幽默。 与其活在乏味的人间,不如自成有趣的宇宙。幽默,是荒谬生活的解药
东周列国志》生动演绎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历史。时过境迁,在适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重读这段历史,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角和感受。 引经据典之源 本书可以帮你填补早期历史知识空白,知晓文明轨迹。诸子百家争鸣,大一统格局形成,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在这个时期就已见雏形。此外,书里众多的典故,塑造了我们的是非观,内化成中国人的智慧。 人性洞察之书 春秋战国这段历史,是中国人性格底色形成的时期。读懂了《东周列国志》,就读懂了中国人的性格基因。在历史河流中去窥探这世间百态,洞察人性之变,可以于现实纷扰中保持清醒头脑。 为人处事之智 只要和人打交道的事,尤其复杂。单是一个春秋战国,就已经将这种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奥妙无穷。可以说读懂了《东周列国志》,便读懂了所有的
《心地才是最远的荒地》 在三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刘亮程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新疆,他在新疆的小村落里与天地万物交流,他说: 作家须将自己活成一个地方,而不仅仅是活成一个地方的人。在他身上有一个地方的气候。他在风声中找到语言,从光阴和季节交替中找到文学叙述。向历史和自然学习,接受时间岁月的教育,与万物同欣悦共悲悯。 在本书中,刘亮程分享了经典作品《一个人的村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本巴》等作品背后的故事与创作经验,回望自己文学世界的精神源头,讲述自己对家乡的情感,以及他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的智慧和自己对写作的思考。书中特别收录《大地上的家乡》《文学是做梦的艺术》《一本书回到家乡》等经典文章。 《我把故乡藏在身后》 在刘亮程看来, 家乡是属于土地文化,每个人都有一个土地上的名
《海错图》是清朝康熙年间,由画家聂璜绘制的一组图谱。聂璜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各种生物。时代所限,书中记述时有夸张、不靠谱之处,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但妙趣横生,深受清朝历代皇帝喜爱。《海错图》共四册,现三卷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卷藏于台北 故宫博物院 。 本套书为故宫藏品《海错图》三卷本的译注本,图文并茂地真实再现了这一古代博物奇书的风采。本书以原图谱中海洋生物的顺序为纲目,先将精修后的原图展示出来,然后附上辨识并句读好的简体文本,接着对个别生僻词语进行了注释或考证,后提供了全文的译文,为读者带来完美的阅读体验,激发读者去了解、探索海洋世界,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本套书以1938年 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 编订的初版《鲁迅全集》为底本,分创作、文艺理论、古籍研究、译作四大部分,按创作时间编排,完整收录鲁迅的小说、散文、杂文、书信、文艺理论、古籍研究及译作等,共六百余万字,全面展现鲁迅这位20世纪文化巨人的作品风貌。
《流俗地》是一个盲女和一座城市的故事,银霞是天盲,但她一直坚信她曾经看见过这个世界,外物于她而言可感可触,是能够建立起来的实体。她聪慧、敏感,亦懂得洞察人心,她既愿意在家编织箩筐,也渴望融入外面的世界,她学象棋、上盲校,她在生来的困顿里劈开了一片天。在盲校里,她学会用盲文写信,也拥有了炙热的爱情,一切看似向美好的方向,殊不知黑暗已经降临。黎紫书显然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小说家,在《流俗地》里,她以 楼上楼 为中心,洞开了马来西亚的华人世界,他们的爱恨、生死、出走、回归,无不沾染此时、此地的风俗与况味,这个故事非在这里发生不可,非如此不可。小说情节完整,语言流畅、准确,可读性强,是华文文学的一个惊喜收获。 《野菩萨》是马来西亚华人作家黎紫书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她十二篇短篇小说,其中
《奥斯维辛之后:阿多诺论笔选》 论笔 一词译自 Essay ,意谓 具随笔之形,有论文之实 ,是阿多诺特别推崇并亲自实践的一种述学文体。本书精选阿多诺的论笔22篇,试图呈现这位思想家在社会、文化与文学层面的相关思考。因 奥斯维辛 是阿多诺的创伤性内核, 奥斯维辛之后 又是覆盖其整个思想话语的重要哲学命题,本译著故以《奥斯维辛之后》为主打书名。全书分为三辑,选文主要考虑它们在阿多诺思想中的重要性和代表性。第一辑名为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野蛮否 ,体现了阿多诺对文化与社会的总体思考;第二辑名为 艺术:摇摆于严肃与欢悦之间 ,呈现了阿多诺对文学艺术的关键论述;第三辑名为 文化工业:总体效果是反启蒙 ,选取了阿多诺谈论大众文化的重要文章。本书前有译者导言,后有附录三篇,它们都有助于读者对阿多诺的阅读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