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四册,选收唐诗名篇1100余篇,由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古典文学专家撰写赏析文章。所收唐诗作品面广,各种艺术流派的诗篇兼收并蓄,较全面地展现了唐诗绚丽多彩的艺术风姿。
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圣经,我写作的百科全书。 本书由白先勇台湾大学《红楼梦》导读通识课(2014-2015)课堂讲义编纂而成。《红楼梦》是一本天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探索不完的秘密,但*重要的,它终究是一部伟大的小说。白先勇正本清源,把这部文学经典完全当作小说来导读,侧重解析《红楼梦》小说艺术的 现代性 :神话构架、人物塑造、文字风格、叙事手法、观点运用、对话技巧、象征隐喻、平行对比、千里伏笔,检视曹雪芹如何将各种构成小说的元素发挥到极致,并远远超越它的时代,甚至比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更早、更前卫。 他以小说家的艺术敏感,擦去经典的蒙尘之处,将历来被冷落的人物、被曲解的角色一一归还原本的个性姿彩,令其登台绽放。在文字艺术的赏读玩味之间,解读中国人生哲学的绝妙真意与人情社会的文化密码,更从一本伟大
本书是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对于《石头记》一书的校对订正和批点,包含着他的红学研究成果,是了解和欣赏《红楼梦》的必要参考书之一。本书对十余种古抄本中进行了大汇校,以期呈现原汁原味的《红楼梦》。内容为《红楼梦》一书的前八十回。
本书是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对于《石头记》一书的校对订正和批点,包含着他的红学研究成果,是了解和欣赏《红楼梦》的必要参考书之一。本书对十余种古抄本中进行了大汇校,以期呈现原汁原味的《红楼梦》。内容为《红楼梦》一书的前八十回。
十位复旦大学名家,以中国文化史十大经典主题为脉络,解读3000人文经典,讲述3000文化传承:邵毅平讲《诗经》,傅杰讲《论语》和《孟子》,陈引驰讲《老子》和《庄子》,陈正宏讲《史记》,仇鹿鸣讲《世说新语》,汪涌豪讲“唐诗”,侯体健讲“宋词”,姜鹏讲《资治通鉴》,吴震讲《传习录》,郜元宝讲《红楼梦》。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为你打开经典之门,带你领略3000年人文经典之美。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儒家到道家,从唐诗到宋词,中华文明始终一脉相承,千年不断。自先秦开始,这些经典滋养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性格。这些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值得每一个人认真了解和感受。
根据现存《金瓶梅词话》中的 东吴弄珠客序 ,该书刊刻时间为万历丁巳年,也就是从1617 年首次坎坷出版以来算起,到2017年,这本书刊刻印刷整整400 年。而我们著录的各种版本也超过400种。不谋而合,自有天意。 为纪念这一中国古代小说杰作正式出版、刊刻、印刷、发行400周年,我们特撰写《金瓶梅版本图鉴》一书,以示纪念。 《金瓶梅版本图鉴》紧紧围绕《金瓶梅》的版本演变史来呈现,以版本演变来印证这本书在400 年的流传、印刷、出版以及翻译的过程。
主编刘强,字守中,别号有竹居主人。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世说新语会评》、《曾胡治兵语录译注》、《有竹居新评世说新语》、《魏晋风流十讲》等十余种。《世说新语鉴赏辞典》是“中国古代小说名著鉴赏辞典”的系列之一。全书分为作品原文、注释赏析以及附录三个部分。从《世说新语》中36部类中遴选文学韵味隽永悠长、文化意蕴深厚的篇目,让读者一览《世说新语》这部古典文学和思想文化名著的精华。赏析部分则在融通把握全书的前提下,配以简要的注释和深入浅出的赏析文字,通过文学解读与历史文化背景的阐释,让读者近距离触摸魏晋时代的历史和人物,领略《世说》所反映的魏晋风流以及在其影响下形成的中国文化传统。书后拟附以相关参考书目、《世说》重要人物年表,以便读者 深入的查考求证。
《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新1版)(精)》选录“五四”以来百年间170余位作家的散文作品320余篇。既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郁达夫、朱自清、丰子恺、沈从文等散文大家名篇,也不乏汪曾祺、余光中等当代文坛名家佳作。 学者、评论家撰写赏析文章,为您带来精彩的解读阐释。
本书通过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抽丝剥茧,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是如何讲述白帝天王故事的,为何会如此讲述,以及由此带来的叙事演变。本书认为,白帝天王故事源于宋代靖州杨氏的 北地天王 祖先记忆,后随部分杨氏族人向今湘西地区的迁徙传入当地,经元明清时期地方社会的进一步开发而流传开来,形成日益多元的故事版本。白帝天王叙事从 祖先记忆 到 地方传说 的演进,是宋代以来湘西社会日益整合进王朝国家的历史缩影。
《唐宋词十七讲》是当代著名学者叶嘉莹著作中影响大、广受读者欢迎的经典之作。本书原为1987年叶嘉莹先生应辅仁大学校友会、中华诗词学会、国家教育委员会老干部协会及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 唐宋词系列讲座 之邀请,先后在北京、沈阳、大连三地连续所作的一系列讲演的整理稿。全书以唐五代两宋的重要词人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十五家为代表,以点带面,讲述了唐宋词的演进和发展过程。叶嘉莹结合十五位词家生活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艺术才能,提炼出他们显著的风格特色及其所传达的感情品质,既能从历史的高度勾勒出他们的贡献和在词史上的地位,又能从赏析的角度体悟不同词家相似词作的深微的差别,极见功力。 叶嘉莹先生自
《唐宋词十七讲》是当代有名学者叶嘉莹著作中影响优选、很受读者欢迎、很为经典的一本书。本书原为1987年叶嘉莹先生应辅仁大学校友会、中华诗词学会、国家教育委员会老干部协会及靠前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唐
中国现当代学者顾随的课堂讲授,当时的学生叶嘉莹做了详细笔记。《传学》作为全本六十多年来才问世,它是顾随传习人文、培育人才、启迪人生的集大成学术普及之作。古今中外,文史哲禅,睿智犀利,通俗震撼,徜徉在文学内外,求索于历史上下,归结在真、善、美上。做人与读书相映成趣,修身与悟道相得益彰,怡情与治学水乳交融。它以中国文学的发展为顺序,章节完整清晰,体系浑然而成,是洋溢着生命力的一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国学史。 《传学》是全书终结定稿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共四卷)以战后现实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 化视域下的当代外国文学、新世纪外国文学发展趋势为框架结构,从历史和审美的角度梳理不同时期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在观照历史的基础上,解读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学现象,将具体的作家和作品放到历史语境去考察,分析和描述文学的产生、流通、变化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复杂关系,综合立体地展示战后外国文学演变的历程,全面深入地探讨当代外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第三卷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文学对于 化进程的呈现、反思和批评,分析 化的文化维度、 化进程与文学、 化与世界文学的关系等,从理论概念原点出发,探讨 化时代外国文学所内蕴的地域特征和跨国界文化交融。当代外国文学在 流通过程中产生本土化的流变,改变了跨文化交流的路径和方式,
本书是有名诗人流沙河先生年过八旬后倾注心血所作的古典文学普及新著。他精心选取了《诗经》中很有代表性的八十一首诗歌,在成都图书馆开坛,逐篇讲解。讲座反响热烈,后辑录成书。《诗经》是中华文化经典作品,前人解读者已多,但流沙河先生以其深厚的古文字和诗歌研究功底,对字句追根溯源,给出全新角度的解读。书中诸多解释纠正了前人对《诗经》释义的不合理之处,并且摒弃意识形态化的释经流弊,赋予诗经纯诗学解读,正本清源,在众多《诗经》解读的作品中殊为超拔,堪称《诗经》正解。这是一本在趣味中轻松读懂《诗经》的大家普及文本,言辞雅俗兼具,幽默风趣,无疑是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上佳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