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纳里认为艺术不应该是 “无用而高贵的东西”,如今的艺术家必须“摆脱 的浪漫主义的破布”,让形式服从功能,才能让物品 适合生活又 具有美感。 本书极富启发性和高度娱乐性地阐述了穆纳里对视觉艺术、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的想法,以及设计在我们日常使用的物品中所起的作用。比如,灯具、路标、印刷字体、海报、儿童书籍、广告、汽车和椅子……如此多的有趣主题。
《艺术西班牙/冷眼看世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当代青年艺术家、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教师李飒西班牙艺术之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艺术家的眼光对西班牙的艺术、文化、历史乃至生活做了多方面的探寻,并以实地探访和实拍图片全面展示西班牙艺术的特色和风格,进而提供一种观看并思考欧洲当代艺术的角度和方式。
想要将卢浮宫美术馆的魅力展现给世人是很困难的。它所涉及的领域广、时代跨度大,既有来自古代东方、埃及的藏品,也有19世纪时期柯罗的作品。展品从壁画到各式装饰品,可以说是无所不有,异彩纷呈,让人无处着手。本书包含的画作范围最为广泛,并且是按照的展览顺序进行解说,读者能够通过这种诙谐的非常规的解说感受卢浮宫的魅力。
想要将卢浮宫美术馆的魅力展现给世人是很困难的。它所涉及的领域广、时代跨度大,既有来自古代东方、埃及的藏品,也有19世纪时期柯罗的作品。展品从壁画到各式装饰品,可以说是无所不有,异彩纷呈,让人无处着手。本书包含的画作范围最为广泛,并且是按照的展览顺序进行解说,读者能够通过这种诙谐的非常规的解说感受卢浮宫的魅力。
周宪、乔纳森·纳尔逊主编的论文集《意大利文 艺复兴与中国》所收录论文选自由ITatti-哈佛大学 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南 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于2015年10月16-17 日共同举办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文化振兴”会 议论文。共收文8篇,包括《穹顶天下:意大利文艺 复兴与中国艺术的离合》、《莱奥纳多·达·芬奇》 、《文艺复兴记忆剧场的传统在中国建筑中的体现》 等。
“伟大的博物馆·少年版”系列图书以博物馆为依托,在内容编写上融合了博物馆与相关 、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艺术作品与其社会文化背景,使艺术与历史、与文化融为一体。希望能够帮助少年读者拓宽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融入世界艺术的大环境之中。 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它的藏品在罗马被 为 引人入胜的,主要收藏了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以拥有贝尼尼、拉斐尔、卡拉瓦乔等 艺术家的作品而闻名。本书的 部分介绍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对精选的艺术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包括作品赏析、艺术家简介,还有与之密切相关的风格流派、材料技法和文化背景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帮助小读者增长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巴黎是什么,我不敢说,因为所有尝试定义她的文人学士都掉入了无法自拔的泥沼。我只知道她藏在街头音乐家的手风琴里,嵌在红磨坊卡巴莱女郎的舞裙里,栖在蒙马特美术家的画布上,飘在塞纳河头相拥情人的誓言里,躲在
《日本工艺美术》通过时间顺序,从绳文·弥生古坟时代到明治维新以后,细致介绍雕刻、陶瓷、染织、金·漆工艺的发展。从庄严的宗教佛像到更具艺术性的假面雕刻,从古朴的早期埴轮到绚丽的“奈良三彩”;从精细的皇家
立体派艺术于1908年诞生于法国,是现代艺术目前一个艺术运动和流派。1908年,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马蒂斯批评布拉克的画是在描绘立方体,“立体派”一名由此诞生。《立体派艺术》以短小、精炼的
《日本戏剧》全面叙述日本戏剧的历史发展轨迹,从神话传说中的戏剧因素开始,到引进中国伎乐、舞乐、散乐,并促其本土化,形成日本的民族艺能,过渡到古典戏曲,诞生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能乐”和“狂言”,详尽论
作为世界现当代艺术的中心,纽约可以说是所有艺术爱好者的天堂:精致、典雅宛如贵妇的殿堂级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大大小小的画廊和艺术场让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们都疯狂不已。然而对于初来乍到的游客们来说,在偌大的纽约城里,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享受一场艺术盛宴,确实是个问题。 n 《纽约艺术朝圣指南》一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本书基本囊括了纽约所有知名的博物馆、画廊及其他相关艺术场所,按照所在地区和所代表的艺术特点分章,以博物馆、画廊的建立与发展、馆藏特点及重点馆藏作品为基本写作结构,同时融入艺术史常识、历史文化背景、纽约城市规划以及艺术圈和“纽约客”关注的热点话题,让全书的内容更加丰满。希望使读者对纽约这个城市及其艺术地位拥有比观光客更深刻的见解。对于对纽约充满向往的艺术爱好者们来说
穆纳里认为艺术不应该是 “无用而高贵的东西”,如今的艺术家必须“摆脱 的浪漫主义的破布”,让形式服从功能,才能让物品 适合生活又 具有美感。 本书极富启发性和高度娱乐性地阐述了穆纳里对视觉艺术、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的想法,以及设计在我们日常使用的物品中所起的作用。比如,灯具、路标、印刷字体、海报、儿童书籍、广告、汽车和椅子……如此多的有趣主题。
瓦西里·康定斯基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他有着沉着的外表和细腻的心思,这种细腻中蕴含着强大却又矛盾的控制力和创作力,这一切不仅塑造了他这个人,也塑造了现代以来的几幅杰作。他的作品中的高纯度的色彩、简洁的线条,冲破了具体物象的束缚,以鲜明而清晰的方式,直击观者的内心。《这就是康定斯基》通过精致的插图和简练的文字讲述了康定斯基的生平和艺术,围绕他创作生涯的多个关键转折点,以插画来展现那些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以及他的各种奇思异想,并配合他的作品,为读者解读他的艺术魅力。
从15世纪的达·芬奇到19世纪的安格尔,他们的绘画风格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到了20世纪初,康定斯基的抽象画与之前的绘画风格相比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持续了400年都未曾改变的西方古典艺术,为何在短短10
周宪、乔纳森·纳尔逊主编的论文集《意大利文 艺复兴与中国》所收录论文选自由ITatti-哈佛大学 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南 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于2015年10月16-17 日共同举办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文化振兴”会 议论文。共收文8篇,包括《穹顶天下:意大利文艺 复兴与中国艺术的离合》、《莱奥纳多·达·芬奇》 、《文艺复兴记忆剧场的传统在中国建筑中的体现》 等。
本书由张颂仁,陈光兴,高士明主编,是“从西天到中土:印度当代新思潮读本”丛书之一。该系列曾于201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广受学界好评。本书是这一系列的延续,收录了印度 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吉塔·卡普尔撰写的四篇经典论文和一篇导言。吉塔通过分析近年来世界各地艺术展览中的一些实例,以及她自身的策展经历,来探讨艺术领域中“共同生成的现代性”。在后半部书中,吉塔进一步把这种思考推至“身体”领域,让读者领略到印度艺术学者独特的思维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