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是如何获得灵感,又是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或创作主题的呢?在成为大师之前,他们有着怎样的经历?通过与世界上伟大的创意思想家多年的亲密接触,BBC艺术频道主编威尔?贡培兹发现了这些大师共同的特点――他们是靠前好奇的、勇敢的、懂得思考的……贡培兹将从古至今的艺术大师分门别类,以轻松风趣的语言重点讲述了20余位艺术家背后的创意故事,更记录了他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著名艺术家的直接交流。我们每个人都能借鉴这些艺术家的经历,是时候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了!
印象派是艺术界始终热衷探讨的话题,也是大众热衷了解的派别,而梵·高作为艺术巨匠,是世人总想解开的谜。本书以编年的形式,介绍了梵·高一生中的画作,近200幅精美作品,让你更加了解梵·高的作品及其创作背后的故事,图片高清并配有细节的展示和讲解,让你仿佛置身美术馆,聆听着有关梵·高的传奇一生。本书开本轻巧,便于随身携带;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和艺术爱好者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是集收藏和学习为一体的高品质画册。本书适合想要了解印象派画作,尤其是巨匠梵·高作品的读者作为业余时间的艺术提高读物。
好的艺术家,贵在一双眼!实力派插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安德鲁·路米斯集大成之作,十二项美的要素,十二堂审美大师课,从题材到技法,从认知到心态,打通美感的任督二脉。解读莫奈、凡·高、伦勃朗、马蒂斯等大师70余幅经典画作,透过画家之眼,迅速提升审美综合力,从生活中汲取 多美好灵感。
如果去博物馆只能带一本书,那么就带这一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典雅易懂,极尽绚丽,用情感而非技术来解读世界名作,能深切感受到作品里细微的情绪色彩,是一本品鉴美术作品的入门之作。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艺术之美,有人通过这本书欣赏世界,有人通过这本书寻找本心。 傅雷先生站在中西文化之间,以他极富个人情趣的艺术领悟,没有断裂和沟痕地一以贯之,授人以美慧而无虚浮之心。每一名作得以与哲学、文学、音乐、历史以及社会、政治、经济融会贯通,以这个高度分析作品,讲得引人人胜。在图片完整的基础上,结合傅雷讲解顺序,并增添“附录-名画列表”,便于读者在阅读时进行画作信息的索引。并在本书最后做了一个图解拉页,内容全面且有趣。
大家都画过火柴人吧?然而,画火柴人是有诀窍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画出有灵魂的火柴人!只用圆圈跟线条所组成的火柴人,竟然可以浑身是戏、栩栩如生,通过本书的介绍,带领大家学会观察、抓重点、化繁为简,即使“毫无绘画天分”也能轻松画出来,破解不会画画的诅咒,可以说是一种简明易懂的交流方法。文字传达不了的心意,就交给火柴人来达成吧!用火柴人有效传递心意!触动对方的心!适用于便条留言、画漫画、写笔记、用图片写日记等各种领域,打造有趣的表达与沟通术,让人一看就懂! 如此透彻讨论火柴人画法的书籍就是这本了,从今天就开始动笔画。
本书根据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研究,对“生生美学”的提出与内涵进行发掘与阐释,立足于生生美学视野提炼并阐述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的生生美学意蕴。同时,结合音乐、诗歌、书法、国画、戏剧、园林等中国传统艺术门类,对生生美学精神的艺术呈现进行梳理和概括。全书共9章,力图在学界流行的欧陆之生态美学、英美之环境美学之外,构建具有中国形态与中国元素的中国自己的生态美学。
★《肥志百科2原来你是这样的植物B篇》延续以百科干货为内核,以萌趣漫画为外壳的风格,续写了榴梿、西瓜、大蒜、荔枝、草莓和竹子这六种植物的知识漫画百科,整理收罗了其历史起源、文化趣谈、植物习性等内容。这
《阴影:西方艺术中对投影的描绘》是一本艺术文化类图书。1995年,为了向著名艺术史家、《艺术的故事》和《世界小史》作者E.H.贡布里希爵士致敬,英国国家美术馆特别邀请他来策划一次展览。贡布里希将此次展览的主题锁定在艺术史中非常有趣的一个议题:阴影。而且,在此次展览中,他尤其关注阴影中的一个类别:投影。本书即是贡布里希亲自为此次展览所写的导览。在其一贯具有亲和力又不失专业水准的精彩文笔引领下,我们可漫步踏入西方艺术史中“投影”这一较少为人窥察的区域。恰如作者所说,这部导览主要是为了“能够鼓励参观者制订自己的观展路线”,去收获属于自己的艺术认知。在这一点上,此书“起着引导宏大主题的宝贵作用”。同时,本书配有71幅高清画质精美插图,由大英博物馆馆长、伦敦国家美术馆馆长亲自作序推荐。
郭尚先著的《芳坚馆题跋》系研究古代书法的经典著作,为“艺文丛刊”第四辑之一种。“艺文丛刊”是一套收罗历 各种好玩有趣、精巧别致“小书”“闲书”的系列丛书,内容涉及文学、书法、绘画、生活、园艺、美食、鉴赏、掌故等诸多题材,力图从各个视角、各个层次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细节,以及中国古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格调品味。
该书既是一部系统的当代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史,也是作者对中国艺术人类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学术思考。内容包括:中国艺术人类学兴起的背景,关键概念的探讨,全国性组织机构的作用,与西方学者的互动与影响以及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的未来方向等问题。
XR、NFT、ChatGPT、AI绘画……数字时代人工智能的冲击,使得当代艺术陷入“自我怀疑”,不断地追问:AI会不会毁灭艺术?然而,这或许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世纪初,摄影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严重冲击了当时主流艺术形式之一的绘画,令艺术界出现了恐慌。为此,本雅明写作本书,指出:复制技术的飞跃进步不过是将传统艺术“拖下了神坛”,它虽然抹去了艺术品的“气场”,令人们不再拘泥于艺术品的原作,但也大大地推动了艺术的大众化,使得艺术品成为人人触手可及之物,还拓展了艺术的可能性,让全新的艺术类型——电影得以诞生。读客《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专家伴读版)》特邀本雅明研究者杨俊杰德文直译、专业导读、全书伴读,为读者解析难点和重要信息点,伴读者从头读到尾!翻开本书,看艺术如何在技术冲击下重获新生!
王玉池编绘的《写意山水基础技法》立足于基础,涵盖了诸多实用山水画技法,包括勾树法、勾皴树皮法、勾树根法、勾树形法、点勾树叶法、特种树画法、山石整饰法、烘勾渍烟云法勾画泉水法等20余种技法,实用性强,且易上手,十分适合初学者学习。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以及其他一些研究机构,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等,可以说是研究波斯艺术最为珍贵的资料来源。在本书中,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东方艺术部的主任弗拉基米尔·卢科宁与他的同事阿纳托利·伊万诺夫详尽地记载了波斯艺术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从公元前10世纪伊朗平原上闪现第一缕文明的曙光一直到20世纪早期。在过去3000多年的时间里,波斯艺术展现着共同的主题,它们贯穿各个艺术领域。尽管波斯艺术经历了许多宗教、政治巨变但其建筑、雕塑、壁画、细密画、陶瓷、纺织品等,都展现出了精妙的美感,并给全世界的艺术带来深远的影响。
吉莉恩·沃尔夫为孩子倾力创作的“LOOK!”系列第五本终于上市啦!书中精心挑择了17幅来自世界 画家的经典作品,通过形态逼真的素描、精雕细琢的写实性绘画、用颜料滴撒的随意性创作、用各种东西拼组的画面、一笔笔色彩并置的点彩画法,通过表现三维空间、速度感、距离、梦幻、自由、想象的艺术穿透力,帮助孩子欣赏个性化及多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开拓艺术视野和提高艺术审美能力。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三维空间的魔术,远近透视的神奇,油漆绘画的自由,再看一看点彩画法的伟大……看看每一位画家是怎么运用他们的聪明技法欺骗了我们的眼睛,捉弄了我们一番?
近年来,关于流行艺术家的不当言论和行为,甚至某些犯罪行为的揭露比比皆是。加上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对曾经喜爱的艺术家隐藏的生活开始保持警惕和批判的目光。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失德艺术家?以及,还能欣赏他们的作品吗?在本书中,作者运用哲学工具,为这一困扰我们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敏锐的洞察。作者认为,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不仅会影响公众对其作品意义的解读,而且还会影响作品的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提供了强大的情感资源,使我们能够在艺术世界中探索道德的复杂性,进而与不道德行为做斗争。因此,我们不应该回避那些失德艺术家的作品,而应该更加深思熟虑地参与其中,并且做出判断:当艺术家有不道德言行时,应该于何时何地在艺术和艺术家之间划清界限。
《中国绘画史》将中国绘画史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上古史,先秦至隋;中古史,唐至元;近世史,明清。作者以极其精练的文字,不仅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中国绘画目前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以及一些代表性画家的风格,而且更注重中国画发展历程中内在的渊源关系,正如作者所言:“书与画授受渊源,自古迄今,统纪分明,蔚为大观。”《中国美术史》是一部研究国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六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中国美术史》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的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
一书多用的软萌涂色书来了!既可以学画插画,又能涂色解压,每一张线稿都是一幅暖系插画,涂完一本书就可以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绘本插画集。本书的画风轻松可爱,每一张图都有配色参考。书中的插画软萌可爱、线条流畅,让人感受到温馨的氛围。通过涂色的过程,读者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同时也能在画笔的世界里找到乐趣。本书是专为喜欢涂色和学画可爱插画的读者打造的艺术作品集,无论你是绘画爱好者还是想要尝试涂色的新手,这本书都能带给你愉悦的体验。快来加入这场色彩之旅吧!本书适合新手插画师及喜欢涂色的艺术爱好者练习使用。
好的艺术家,贵在一双眼!实力派插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安德鲁·路米斯集大成之作,十二项美的要素,十二堂审美大师课,从题材到技法,从认知到心态,打通美感的任督二脉。解读莫奈、凡·高、伦勃朗、马蒂斯等大师70余幅经典画作,透过画家之眼,迅速提升审美综合力,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美好灵感。
瓦西里·康定斯基著的《点线面》一书,最早作为包豪斯学校的形式课程讲义出版,是现代主义艺术的经典文献。从内容上看,本书是康定斯基理论名著《艺术中的精神》的续篇,一方面贯彻该书中的抽象艺术主张,以具体分析的方法研究抽象视觉元素的艺术特征,另一方面则延续该书中的视觉构成课题,从色彩构成转到平面构成,探索现代构成理论的基本框架。本书共有三部分,分别讨论平面构成的三大元素即点、线、面的形式特点,全书自成体系,内容具体,深入浅出,富含美学洞见,并极具实践参考价值。书中有一百多幅插图,均由大师亲手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