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小院里》是知名插画师厚闲的绘画随笔集,记录闲叔与白鹤夫妇二人的日常生活小品。厚闲以传统的宣纸水墨画出当代都市人向往的生活,以平淡闲适的笔触书写归园田居的惬意。 全书按四季之序编排图文,一篇篇耐人寻味的随笔搭配一幅幅清雅质朴的画作,跟着节气过生活,闲观岁月的模样。闲叔与白鹤居于一方小院,院里有山石、蕉叶、石桌、柿树等。闭门可享清欢,种菜、做饭、读书、晒秋 开门赏四时景,散步、会友、赶集、踏青 惜人间草木,万物可爱。 那些抚慰人心的烟火气、老街小巷的人情味、回不去的旧时光,这本书里都有。
乌迪斯 扎林斯,拉脱维亚古典雕塑家,先后在里加艺术学院、拉脱维亚艺术学院学习雕塑,现为拉脱维亚艺术学院解剖学教授。乌迪斯 扎林斯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众多画作、草图、解剖书籍以及成功作品的照片,每次他在制作新的雕塑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仅是布置好骨架和边缘,还要在纸上画一个小草图,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来分析形体。他所绘制的手稿上传到网上后深受大家喜爱。 桑迪斯 康德拉兹,拉脱维亚沙雕、冰雕、雪雕、石雕艺术家,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医学人体视觉化软件开发中心创办人。
一本能够提升角色表现力和吸引力的人体绘画指南。不同于传统的解剖学和人物素描教程,本书专注于通过特定的线条和形状使所绘角色更具说服力且外观更加精美。书中涵盖了390个绘制人物时必须掌握的关键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既能作为掌握绘画技巧的有效参考,也能帮助画者更好地捕捉角色的形态和特征。书中的解释简洁明了且通俗易懂,将关键概念和细节用色彩高亮标注,使重要信息一目了然,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和掌握。无论是人体绘画的初学者,还是在造型方面遇到挑战的专业画师,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实质性的帮助。使用本书,不仅能提高绘画效率,还能显著提升造型能力。
实力派插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安德鲁 路米斯集大成之作.十二项美的要素,十二堂审美大师课,从题材到技法,从认知到心态,系统建立审美认知基础,从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解读莫奈、凡 高、伦勃朗、马蒂斯等大师70余幅经典画作。无论是一般艺术类爱好者、初级学画者、插画师等艺术类工作者都能有所收获。
艺术没有那么高不可攀! 一场西方艺术脱口秀,零压力无门槛,带你轻松了解艺术家! 《小顾聊绘画 壹》脱胎自作者在微博上发布的 小顾聊绘画 系列长微博,顾爷以一个艺术爱好者的身份,用一种新型的解读形式向读者讲述9位世界艺术家的生平故事:充满戏剧性的男神卡拉瓦乔,艺术 新东方 创办人伦勃朗,站在风口浪尖的奇才透纳,大器晚成为爱而殇的康斯太布尔,一画画就挪不动地方的莫奈,没有乳房就不会画画的雷诺阿,命苦如中药命硬如钻石的凡 高,舞女控德加,还有苹果男塞尚。 艺术家还是那些熟悉的艺术家,他们的人生也还是他们的人生,只是一切因为顾爷的闲聊而变得生动可爱,妙趣横生。 艺术其实没有那么高不可攀! 《小顾聊绘画 壹》续作,带你零压力了解艺术家! 《小顾聊绘画 贰》中顾爷继续以艺术爱好者的身份,鲜活有趣接地气
康定斯基《点线面》一书,*早作为包豪斯学校的形式课程讲义出版,是现代主义艺术的经典文献。从内容上看,本书是康定斯基理论名著《艺术中的精神》的续篇,一方面贯彻该书中的抽象艺术主张,以具体分析的方法研究抽象视觉元素的艺术特征,另一方面则延续该书中的视觉构成课题,从色彩构成转到平面构成,探索现代构成理论的基本框架。本书共有三部分,分别讨论平面构成的三大元素即点、线、面的形式特点,全书自成体系,内容具体,深入浅出,富含美学洞见,并极具实践参考价值。书中有一百多幅插图,均由大师亲手绘制。
《小顾聊绘画 叁》是顾爷 小顾聊绘画 系列,时隔十年重磅新作。 在这本书中,顾爷精选8位画家,继续以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带领读者领略西方绘画艺术的魅力。 与前作相比,这本书选择的画家更为多样:有保罗 高更这样的后印象派大师,也有离经叛道的街头艺术家班克西;有擅长画 鬼 的荷兰画家耶罗尼米斯 博斯,也有擅长绘画、雕塑、冶金的多面手 本韦努托 切利尼;有终身未娶,委身艺术的约翰 辛格 萨金特,也有艺术先锋图卢兹 劳特雷克,以及被称为20世纪了不起的女人之一弗里达 卡洛 艺术不止一面,画家不止一种,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解密西方艺术,欣赏别样的人生风景。
本书收录了洛尔迦的七十首诗歌代表作,并另附两则剧本片段,所选篇目写作年代贯穿他整个创作生涯。 加西亚 洛尔迦是继塞万提斯之后*为世界所熟知的西班牙作家。他的诗歌音韵悠长,感知细腻,想象绝妙,堪称传统与现代技艺的完美结合。字里行间的情绪涌动孤独又热切,融合了极致的快乐和悲伤。 他的诗歌与人生是对西班牙本可能有的一个更好时代的留念与预想,那是保持谦卑、满怀勇气地用写作反抗不公,是替社会底层没有声音的人奔走发声,是把戏剧艺术带到*偏僻的乡间田埂,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拥抱世界 毕竟*后的*后,爱的定义,是一个人拥抱另一个人。
乔治 伯里曼,加拿大裔美国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教授解剖和绘图的教师。伯里曼在纽约大学艺术学院讲授解剖学大约有45年,其著作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感受和顺畅的表达方式,诠释了描绘人体的美妙,展现了人体在空间运动中的美感。伯里曼以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展示了人体在运动中的变化,把复杂的人体造型简约化理解为基本立方体的组合,用写实和立体造型的方法,表现了空间中三维变化的形体。 《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为伯里曼教学的集大成作品,教材内容分为人体、头部、躯干、上肢、下肢、手部六部分,读者可根据需要,进行描摹练习。本书另配有重新编辑制作的3D模型图,可对比不同部位的结构;并附有大师素描作品,供读者学习时欣赏。
陈志勇是一位世界知名的艺术家,他是首位获得凯特 格林纳威奖的亚裔画家,他的动画作品《失物招领》曾捧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他创作的故事和绘画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生灵》是陈志勇首次对自己25年的创作生涯进行了回顾和沉思,在这样一部自传式的绘画集中收录了陈志勇200多幅画作,除了为《抵岸》《失物招领》《外郊故事》和获得凯特 格林威奖的《内城故事》等作品绘制的草图,还首次集纳了他此前从未面世的独立的绘画作品,甚至有一张3岁时的画作,所有这些创作,都与他痴迷的 生灵 有关。 陈志勇为这些画作进行了长短不一详细而真诚的注解,犹如在这样一本 纸上个展 中,他亲自担任解说员,用幽默哲思的语言,分享了从童年到成为创作者一步步寻找灵感并坚持创作的过程。 在这样一本 视觉上令人兴奋和产生幻觉 的画册
巫鸿新作,在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多年开设的艺术史课程,以及2016 年牛津大学斯雷特系列讲座( Feminine Space: An Untold Story of Chinese Pictorial Art )基础上修订而成 。 巫鸿引入 女性空 间 作为讨论的核心, 围绕 女性空间 ,梳理了从战国到明清各个历史阶段中女性主题绘画的发展 状况 从武梁祠的列女画像砖到南北朝的《洛神赋图》,从青楼名妓的自我表现到展现理想化美人的《十二美人图》,以图文 并茂的方式,展现 女性 在各种绘画场景和时代中的不同呈现,重构其所从属的原境;结合艺术评论、时代背景等因素,挖掘作品背后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相互影响,以及女性题材绘画 在社会、宗教与文化环境中的意义。全书侧重于经典作品的细节分析,以 女性空间 为线索,串起一部别样的中国绘画史。
庄子的 解衣般礴 、欧阳修 画意不画形 ,倪云林所强调的 逸气 与 逸笔 ,其本义何解? 《中国画论史》按史的次序,在浩如烟海的古代画论中,披沙淘金,分类整理,梳理历代典籍文献中的绘画理论和发展脉络,还原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历史真面貌,佐以对具体画家画作的分析,叙论结合,是一部简明而生动的古代画论史,尤其适合喜爱中国艺术史的读者参考学习。 《中国画论史》几十年来已成为美术学领域有口皆碑的经典之作,本次新版推出,系统地逐条完善、稽查文中提及的作品名称、引文等,力求成为一部读者信得过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参考读物。
王三悟从上万幅作品中选出三百余幅,上起伏羲女娲,中续辋川龙眠,下至明清人家,按时间顺序,由古至今比较系统地展示、介绍和分析了中国古代的家园理念和安居工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哲学、美学思想和人生感悟。 《中国画超有趣 吾心安处》分为五章,第yi章,梦幻传说。主要讲述了古代绘画中美丽传说。第er章,效法天地;讲述了古画中寻仙访道的场景。第三章,徜徉人间;描述了古画中人们外出郊游的场景。第四章,安顿生命。描述了古人想把家建在自然里,也想把自然留在家中,为自己构建一处理想的人间居所;第五章, 溯源荒寒。中国古代的画家们逐渐开始运用更成熟的艺术手法,更深刻、更多元地表现这一亘古不变的生存追求和核心文化价值观,并从本质上思考人的来处与归宿。
本书介绍了一种描绘人体动态结构的绘画方法 人体图形化,这种绘画方法以人体解剖学理论和人体运动理论为基础,通过简单的图形表现复杂的人体动态结构。通过本书,你能学到如何将这些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人体动态结构的绘画实践中。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绘画方法,书中添加了大量的示例,这些示例有助于画者练好基本功,打下扎实的基础。本书是零基础绘画爱好者、专业画者不可或缺的人体动态结构绘画参考书。
重叠即远近,眺望即山水,《小山重叠》即是对山水画的跨文化观察和解读。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演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程,本书追根溯源,回到汉魏六朝乃至先秦时期,结合青铜器、墓葬壁画、画像砖石和大量传世画作,寻找山水画的根源图式及空间形态,观察它们在历史中如何发生、演变,互相借鉴、影响,最终塑造出山水画的形貌。作者重点探讨了汉代绘画中仙山图画的样式, 高远、深远、平远 的早期萌芽,中国绘画中的外来元素,经变图模式与山水画核心图式的确立,等等。一系列的议题串联起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脉络, 当我们从比例、结构模式、图式的生成与演化等角度来思索绘画及绘画史,也许会重新认识绘画 。写作视野同时越过天山以西,远至欧洲,检视各个古老文明的艺术,游观古罗马的壁画、中世纪手抄本插图和文艺复兴杰作,眺望两河流域
《AIGC智能绘画指令与范例大全》是Midjourney AI绘画指令与范例大全,根据以下两条线进行讲解。一是 指令线 。通过32个经典AI效果绘制,掌握指令的用法,如选择指令、上传图片、选择图片、完成添加,或者输入名称、选择参数值、输入关键词、生成标签、调用标签、生成图片、放大效果等,全面、系统地精通AI绘画的全部流程。二是 案例线 。精选128个热门AI领域案例,一次性全面精通人像摄影、风光摄影、人文摄影、动物摄影、商业摄影、电商产品、餐饮美食、平面广告、平面设计、海报设计、封面设计、影视作品、动画作品、插画设计、游戏设计、艺术风格、国画作品、油画作品、黑白艺术、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布局、家具用品、工艺品设计、艺术装置、配饰设计、汽车设计、发型设计、服装设计、鞋子设计、场景模拟、活动现场等效果制作。 《AIGC智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三十年间,无以计数的宣传画穿越千山万水,布满千家万户,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政治教育的最为主流的社会化方式之一。本书运用一种新颖的图像政治学方法,对中央美院宣传画特藏中两百余幅塑造了女民兵形象的宣传画进行描述、分析和阐释,讲述一则新中国女性如何通过构建其全新的性别认同和国家认同,变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 半边天 的故事。
本书是继《礼仪中的美术 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之后,巫鸿先生在三联书店推出的第二部学术论文集。与《文编》集中探讨中国古美术的 礼仪 功能相比,《二集》的论题侧重考察中国美术中特有的 时空 观念,以及它在不同媒材的图像中的表现和释读。 时空 的观念与表现是巫鸿近十几年集中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他认为这是另一条可供理解中国艺术独特性的线索。 全书分为三部分 上编:时空的形象;中编:观念的再现;下编:图像的释读,所收1992 2007文章15篇,考查对象包括建筑、明器、拓片、画屏、卷轴、册页、摄影等多种形式。与常见的中国美术史研究不同,这些论文没有局限于孤立的门类和史实,而是竭力为这些现象找到自己的传统和脉络,并赋予其宽阔的视野,使阐释更具启发性。这些文章是对《文集》提出 礼仪美术 概念的完善与补充,从而
当面对中国画时,是否有很多疑问, 中国画,看不懂? 中国画,很枯燥 中国画,画的不像 。其实中国画很有趣。本书试图打破大家对中国画的固有印象,以轻松的语言、有趣的视角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中国画。第一章为含意奇特的图像,本章列举了中国画中的一些具有奇特内涵的作品,如 骷髅画 地狱图景 妖魔鬼怪 吉祥画 等。第二章为大师们的小幽默,画家们不但擅长作画,还经常在画中藏着自己的 小心机 ,如有些画家喜欢把自己画在树上,或者沈周特别喜欢画田园景象。画家们还喜欢画奇奇怪怪的动物,包括海洋生物,有一位知名画家还敢画马粪,在第三章中读者会与中国画中的动物们相遇。画家们也很有个性,有些人放荡不羁,有些人老实憨厚,有些人爱打嘴炮,在第四章中会看到这些有鲜活个性的画家。在中国画中,还有一些不易发现的小细节,
高居翰的这部中国绘画通史著作,图文并貌,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来欣赏中国名画,由100幅作品串起对画史的解说,是雅俗共赏的艺术读物。自1960年首度出版英文、法文、德文版以来,它一直是西方受欢迎的简明《中国绘画史》,不断再版。作者融合了西方汉学及艺术史的方法,以各时代代表性的作品,讨论和分析了中国绘画史的衔接与转变,也尝试将中国绘画的意向和含义与思想史、社会史、经济史的种种因素联系起来,向广大读者清晰介绍了他以及诸多行家集体努力而达到的对中国绘画的看法。此外,书中也精选了美国、日本、台北故宫的大量名作,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致解读。以实在的例子、具体的描述、渐进的叙述、专业的视角,带领观众一同进入历史的轨迹。 高居翰写作的特点是直接从对画面的观看和体验入手,带领读者进入绘画史的理解,而不是套
本套书分静物、风景、建筑、人物4册,为大8开的水彩临摹画册。选取40余位水彩画家的90余幅作品,风格多样,适合临摹,部分作品有清晰的作画步骤和讲解文字,具有很强的示范性。适于美术专业学生及水彩画爱好者临摹学习、欣赏和收藏。
石守谦是目前台湾研究中国绘画史的极其重要的学者之一,早年在著名的普林斯顿艺术史系学习,深受普林斯顿学派的熏陶。该学派是目前海外研究中国艺术史的极其著名的学派。 书以十篇论文探讨了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历程中重要转变之原因。 作者一方面从传统的研究成果及材料中汲取精华,另一方面又能不囿于成规,充分挖掘了画家与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并将其作为改变各阶段画风的重要因素。《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以世事变迁来诠释中国文人画的风格史,以一个个精彩的个案,对 风格 与 世变 之关系进行了探讨,如元代李郭风格之发展、浙派画风、吴派画风、文徵明画风之转变等。大多文章都是从一两幅作品风格上的新变切入,联系世变寻找促成风格转变的原因,知人论世,文章立论严谨,史料翔实,论述有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本次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