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图像与风格的研究,艺术史还能扩展哪些新的研究视角?艺术史研究能否超越学科的边界,为更广泛的人文社科研究提供启发?艺术史中的经典作为历史的图像遗存,是否还隐藏了更多的信息?而今天的我们又是用什么样的方式破解图像密码,了解到这些隐秘的政治与历史信息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倡议编选《画非画:古代绘画中的图像与政治》,汇集了艺术史研究中的一系列经典研究成果。这些文章,既是在艺术史研究领域具有突破性和启发意义的研究成果,也是贯通艺术史、思想史、政治史与社会文化史的积极探索。
敦煌壁画绚烂多姿,是分工合作的产物,画师如何作画?僧侣、供养人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敦煌壁画原来是千年前的《秘密花园》般的 填色书 ? 敦煌壁画的画稿和后期被文人追捧的线条优美的 白描 单色画有何关系? 敦煌画稿作为画师记录创作构思的草图,是中国艺术中非常罕见的直接来自生产创作过程的材料。《敦煌画稿:中国古代的绘画与粉本》是知名东亚艺术史学者胡素馨教授关于敦煌画稿的著作,书中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纸本画稿为中心,全面分析了敦煌画稿及其相关供养人的经济社会网络,是首先系统讨论敦煌画稿与工坊中的绘画实践、供养人关系及洞窟营建之间关系的著作。《敦煌画稿:中国古代的绘画与粉本》还涉及了唐代画史画论对绘画创作的品评,分析了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对即兴自发的推崇及其关联的书法理论、道家思
达 芬奇不仅是一位天才画家,也是一位独树一帜的设计师和发明家,他设计的许多飞行器和军事设备都大大超前于时代。 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大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植物、水、人类的身体和面部结构都是他研究的对象。因此,达 芬奇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完美楷模,也是极具现代性的艺术大师。 本书着重介绍了达 芬奇富有远见的艺术和发明,展现了达 芬奇在发明和艺术创作过程中充满想象力的一面。本书收录了300多份珍贵插图和手稿,其中包括达 芬奇致卢多维科 斯福尔扎的信、古抄本中的概念图和设计图、天文学图纸和伊莫拉城市平面规划图等。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大设计师探索宇宙万物运行法则的雄心壮志。书中对达 芬奇的各种手稿进行了展示和剖析,读者可以从中得到灵感、获取知识。 书中简要介绍了达 芬奇的生平,作者通过对其成长
你没法区分杰作和垃圾?让波德莱尔来教你吧!你在画作中没见过海鲜?狄德罗会冒着风险带你去瞅一眼!印象派让你感觉到腻歪?左拉会借你一双慧眼!卡特琳 莫里斯凭借超高的艺术积累和天马行空的画风,带领读者穿越一座幽默的艺术馆,在这座艺术馆里,画家和作家之间找到了联结,八卦被充分挖掘,高冷的艺术评论和文学变得前所未有的亲切!
《画 大师 文森特 梵 高》 本系列画帖以西方大师经典油画为内容,主要以临摹、赏饰为主,按艺术家分册。每册32张精选大师代表作。深入考虑国内读者需求和审美习惯,规避不良题材和消极内容,每册作品精挑细选。每张作品辅以作者及作品扼要讲解、说明,并附原作规格尺寸,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原作,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作品,从而做到在理解的前提下欣赏,和更有目的地临摹学习。 《画 大师 克劳德 莫奈》 本系列画帖以西方大师经典油画为内容,主要以临摹、赏饰为主,按艺术家分册。每册32张精选大师代表作。深入考虑国内读者需求和审美习惯,规避不良题材和消极内容,每册作品精挑细选。每张作品辅以作者及作品扼要讲解、说明,并附原作规格尺寸,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原作,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作品,从而做到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 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著名书画家。 本书围绕董其昌的艺术生涯、艺术观点和艺术成果展开论述,探讨董其昌的艺术成就背后的思想逻辑和艺术成长过程中的嬗变形成原因。 全书分为绪论和正文论述两大板块,绪论主要概括陈述董其昌的成长线索和背景,以及董其昌在中国文人艺术史上的重要性和形成原因;论述部分围绕着董其昌作为文人画家的思想逻辑的核心爆发力的重要来源和最终取得文人画历史性转折发展的底部逻辑。
20世纪中国美术以图像的方式传播并发生效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功能,参与到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方方面面。《图像的焦虑:中国现代美术的12个观察》从图像史与文化史视角出发,通过对12组图像的细致观察,从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外音、徐悲鸿《会师东京》塑造的国家形象、廖冰兄《筑起我们钢铁的长城!》中的国家理想,到黄新波与1930年代的义勇军图像、胡一川对革命工人的视觉建构,勾勒出一幅充满家国情怀的20世纪中国视觉文化图景。
人间天堂 的观念始终萦绕于人类的想象之中。《人间天堂:绘画与来日》中,T. J.克拉克凭借对绘画细节的敏锐洞察和令人敬畏的文化涵养,通过追溯乔托、勃鲁盖尔、普桑、委罗内塞和毕加索的重要作品,探究绘画如何以其自身的语言特性,来展现 人间天堂 在不同时空的流转。 作为新艺术史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克拉克并未放弃对艺术本体的重视,并尝试将图像与文本、当下与过往、现实与理想,彼此融汇于一种散文式书写,灵巧别致,倾向鲜明,所论议题已然远远超越于上帝的国度。可以说,这是一次对 天堂 如何降临 人间 的观照,也是一次对 人间 如何祈望 天堂 的咏叹。
维米尔是17世纪荷兰仅次于伦勃朗的重要画家,凭借带有神秘诗意的画作而声名远扬,他的创作数量不多,却精细异常,相关解读一直是西方艺术史研究的热点之一。阿拉斯借助各方材料还原了维米尔在代尔夫特的生活与创作环境,通过分析画面逐步揭示出画家隐藏其中的种种设计:安插画中画、调整镜面反射、改造地图、利用光线变化、在人物与观者间制造障碍等,展现维米尔如何用各种熟悉物象建构出有私密感的视觉迷宫。全书含6个章节、3篇附录,53幅彩插;阿拉斯将带领我们进入每一处细节表现,理解画面中的寓言、现实与信仰,由此 回到 17世纪的代尔夫特,看到一个小镇画家宏大的艺术"野心"。
文人画如何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诗、书、画、印”结合的方式为何能够成为中国画的经典范式?怎样在历史发展中理解明代绘画中的“浙派”与“吴派”?如何看待寺观壁画在元、明、清时期的发展?以独立画家为纲的叙事方法延续了传统画史的局限,由于不把宏观历史潮流作为主要观察对象,难免会出现见木不见林之感。写作者对画家的选择也多因循传统看法,习惯性地将大量篇幅给予 的文人画家,非文人画家和女性画家或从简,或付之阙如。本卷希望尽力改变这种情况,给予后者 多的讨论篇幅;但 重要的是把单个画家纳入整体艺术潮流之中,在讲述 广阔历史运动的过程中呈现出画家个案。 ——巫鸿在元至清这长达六百余年的历史过程中,绘画蓬勃发展,传世画作与画论浩如烟海。延续“中国绘画”系列,《中国绘画:元至清》跳出传统画史写作的窠
全书二十讲,所述皆为名家杰构,凡绘画、雕塑、建筑、装饰美术诸门,遍尝一脔。既讲述大师们个人的身世片段、艺术风格、学问修养,又结合历史、文化、经济、社会之时代背景,将文学、音乐、哲学等融为一体,深入浅出地阐发人类对真、善、美理想的不懈追求。 在傅雷的引领下,我们被带往几个世纪前的翡冷翠、罗马,荷兰、英国、法国 走近乔托、波提切利、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伦勃朗、鲁本斯、委拉斯开兹 感受杰出作品里蕴藏的精妙的造型语言、细微的情绪色彩,以及它们带给我们的心灵震动。
超越石涛是张大千一生艺术之矢志。张大千挟其天生异秉,又具有极强的好奇之心,他花了一生全部的时间和心力,与古人对战。在他的前半生,他为了要能入于古人而对战;他的后半生,为了要出于古人而对战。为了要证明他是否入古,他不惜要做一个制作假画的伪作者;在向古人挑战的同时,还要向那些前辈画家和鉴赏家挑战;再而向全世界的专家们挑战。在他后半生挣扎着摆脱古人的同时,还要向当代年轻一辈的先进画家们挑战;又要向西方的画坛挑战。这就是一生向艺术挑战的张大千。 本文围绕张大千的仿古之作展开,如张大千仿隋画、仿宋代李公麟、仿明代唐寅、仿清代石涛等等,将张大千之伪仿之作与真迹相较,一方面来增加对张大千的认识,同时亦使得读者对那些古代画家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面对莱奥纳多 达 芬奇,赞赏始终伴随着困惑。要想使他具有至少像小说主人公那般确凿完整的故事,只能够求助于包括后来种种私底秘传和弗洛伊德式生发的 莱奥纳多神话 。 莱奥纳多 达 芬奇的《绘画论》作为经典,数世纪以来得到广泛流传和深入研究。我们在他的《绘画论》中,会找到富于想象、热情洋溢、甚至有点说谎成癖的段落;他用极富感染力的言词,明确指出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声讨消极和狭隘时,开创了画家的 精神分析 。 《绘画论》出现的诸多版本当中,首推法国艺术史大家安德烈 夏斯泰尔的译本,他根据达 芬奇手稿应有的内在逻辑,对早先《绘画论》的内容分类编排,加以重新调整,使之更接近达 芬奇原著的主旨 绘画学存在于构思它的思想里,然后才由此产生比上述理论或科学更高尚的实践。
保罗 克利被誉为20世纪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对现代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善用符号表现虚幻与现实,其作品受到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等的影响。克利爱写日记、擅长思考,注重几何形状、色块与线条的结合。他的创作风格多变、颇具匠心。 本书将克利的艺术生涯高度浓缩,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他与艺术相伴的一生:在音乐和绘画间的游走、对色彩技巧的学习与摸索、在包豪斯大学及杜塞尔多夫学院教学的经历等。书中囊括了74幅克利的代表性画作,图文对照的梳理和呈现,帮助读者在清晰的脉络中理解克利艺术风格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阅读本书,您能看到克利是如何将绚丽的色彩融入童真的梦境,如何用几何图案传达宗教的观念,如何在平面图形中体现音乐的韵律。
本书从慕夏的出生到晚年,从捷克摩拉维亚到巴黎,再到纽约,后回到捷克布拉格,以年龄、地点、环境和生活状态、艺术设计过程等多角度介绍了这位新艺术运动先驱的多彩人生及其创作的优美艺术作品。书中展示了大量各类艺术作品和照片,全面、深刻地展示了阿尔方斯 慕夏艺术人生的方方面面,并配合故事性解说,增强了图书的可读性。从多家博物馆精选而来的代表艺术作品,给人优雅、华丽而纯洁和艺术感受,是一本值得收藏精美艺术图书。
莱昂 巴蒂斯塔 阿尔伯蒂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人文主义学者,他的《论绘画》总结了透视法并系统讲解其应用方法,是对西方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原典。本版《论绘画:阿尔伯蒂绘画三书》基于对此书数个拉丁语和托斯卡纳语版本的长期研究,以拉丁语终稿为底本,文字更加准确;并配有研究性导论和大量注释,讲解文化背景和专有名词;另附专门绘制的110组插图,将关键知识点视觉化,使普通读者更易理解。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依次介绍了西方从公元前3000年到现代的著名画作。以这些名画为焦点,介绍了这些名画中的故事、这些名画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画家的成长经历。除了名画的剖析,本书在各小节还介绍了画家的其他典型代表作以及各种风格绘画的技法要点。本书内容丰富而有趣,是一本关于西方美术赏析的佳作,语言深入浅出,适合给孩子讲解,对孩子起到美育的作用。
本书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同名展览图录。书中收录近60件/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艺术作品,以齐白石笔下的四季为线索编纂,分春、夏、秋、冬四个主要单元,收录相关绘画作品,另单列齐白石草虫作品为一单元。通过本书,读者能够感受齐白石对四季变化的独特诠释。此外,图录也呈现了博物馆展厅中的新媒体展项,并附数字影片的观影链接。本书另收录齐白石年表、人物关系图及4篇学者论文,从不同角度解读齐白石的生平与艺术,带读者走近齐白石的艺术世界。
莱昂纳多 达 芬奇(1452-1519年)在他67年的生命中有过多种身份: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工程师、服装设计师、解剖学家、植物学家、地图绘制师等等。他的这些多重身份都深深地烙印在他那一张一张的素描稿上,表达了他对周围世界与众不同的感知、探索与思考。 英国女王的皇室收藏基金(Royal Collection Trust)收藏了目前世界上数量非常多的一批达 芬奇素描稿,它们堪称是艺术史上题材十分多样又神秘的素描作品。本书包括了其中杰出的200幅素描作品,同时由专业研究员撰写关于这些作品的全新解读,以素描的形式勾勒这位伟大艺术家多重身份的一生。
本书收录了将近300 幅梵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按时间线索,以业余绘画时期、海牙和德伦 特时期、纽南时期、安特卫普时期、巴黎时期、阿尔时期、圣雷米时期和奥维时期这八个不同时 期为时间轴,讲述了梵高一生的艺术时光,再结合历史、生活、情感等几个方面的文字素材还原 了梵高的一生。 本书不仅是梵高作品的美学鉴赏集,解读了每一幅名画背后的情感故事、社会背景,还全程 揭秘了梵高一生的爱恨离合,体味到梵高的抑郁和痛苦,以及对绘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本书文字轻松且温暖,通俗且易懂,适合作为非专业读者的艺术赏析入门类读物和人物传记 类读物。
毕加索是一本艺术普及类趣味读物。 被誉为 立体主义之父 的巴勃罗 毕加索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之一。本书从最为大众所熟悉的重要代表作《阿维尼翁的少女》《梦》《镜前少女》《格尔尼卡》以及 哭泣的女人 系列展开介绍,这部分重点分析了作品的作画细节、表现手法以及创作思路、灵感来源等。第二部分则讲述了大师重要的七个时期的创作,分别是1900年之前的早期、1901 1904年的 蓝色时期 、1904 1906年的 粉色时期 、1907 1909年的非洲时期、1909 1919年的立体主义时期、1919 1929年的新古典和超现实主义时期和1929年后的晚期。该部分主要对几个时期大师的重要作品展开介绍,通过作品书稿完整地梳理了毕加索艺术之路的成长和演变。既有对人物画像的分析,也有对构图安排的介绍,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傅雷先生的名作,学习美术赏析、西方艺术史的入门书和书,被誉为 中国版《艺术的故事》 。 全书围绕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近二十位艺术大师及其名作展开讨论,着重介绍了文艺复兴初期自乔托以来,经过全盛期 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十七世纪的伦勃朗、鲁本斯,到十八、十九世纪的近二十位画坛巨匠及其名作。讲解其艺术风格、绘画技巧,又辅以大师生平、时代思潮等内容,从艺术风格延至人格操守,行文生动洗练,深入浅出,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授人以美慧而无虚浮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