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字如其人 ,一手好字能够加深别人对你的好感,提高印象分,一手好字也能让人心情愉悦,在生活和学习中更易占得先机。很多人从小练字,辛勤刻苦,却始终进步缓慢,难以写出一手好字。为何?不得其法也。 《好好练字 由道至术的硬笔练习攻略》这本书通过准确清晰的图例和详尽解说,从笔法到结构、章法层层深入,教会读者掌握每一个精细繁复的运笔动作、每一种把字形搭建得情致盎然的方法,能够让读者学懂一个字,就能透彻理解一系列的书写原理规律。 它不像别的练字指导书那样,单纯强调照猫画虎的临摹,而是深入挖掘运笔技法,通过科学而体系化的训练,使读者在手、眼、心三方面都得到有效锻炼,能让读者高效扎实地掌握书写技法,自然地实现离开字帖仍能写出一手好字的目标。相信这本书,会是你学习硬笔书法*实用的入门宝典!
《黄庭坚书松风阁诗 寒山子诗 华严经疏》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系列,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黄庭坚晚年游览湖北鄂城县樊山,挥毫书写《松风阁》诗一首。
颜真卿楷书《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唐天宝十三年(754)十二月立。此碑造型高大宽硕,四面刻。碑阳为晋人夏侯湛撰文,颜真卿书。碑阴为颜真卿撰文并书。颜真卿书写此碑,时年四十五岁,正值盛年,其大楷字径约十厘米,字迹峻峭劲拔,气势磅礴。诚如苏轼所言: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 本书选浙江省博物馆藏的八册宋刻宋拓本《忠义堂帖》中《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
钟明善教授所著《中国书法简史》是新中国成立后*部用现代汉语写成的书法史著作。1983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后增加历代书论研究,成为《中国书法史》,再版3次,印刷11次。本书被日本书学泰斗今井凌雪和他的学生中村伸夫翻译,于1984 1989年在日本《书道研究》杂志连载5年,被评为 *受欢迎连载 之一。2015年《中国书法史》由日本筑波大学中村伸夫教授重译,日本美术新闻社分7卷出版,作为日本大中学生和书法爱好者学习中国书法的教材发行。 此次出版的增订本《中国书法史》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图例300多种,对近年新出土的古代书法作品进行了研究补充,全书20余万字,280页,随文附图500余张。 本书把中国书法置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背景下展开研究,以 意象 思维贯领全书;写作中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和史学中的忧患意识;大量使用
彩色放大本中国*名碑帖 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孙宝文编的《米芾墨迹选(1)》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名碑帖 系列之一。本书收米芾传世墨迹有 行书三帖 、 草书四帖 、 箧中帖 、 逃暑帖 。其中 行书三帖 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草书四帖 藏于日本大阪市立博物馆、 箧中帖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逃暑帖 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
欧阳通(? 六九一),字通师,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第四子,人称 小欧阳 。曾任奉义郎、行兰台郎、骑都尉、中书舍人等职。武周时,以司礼卿判纳言事辅佐政事,为宰相之一。后因反对武承嗣夺取储位,被诬陷下狱,惨遭杀害。欧阳通以 善学父书 著称,被称为 欧书之亚 。 《道因法师碑》,全称《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李俨撰,欧阳通书,建于唐高宗龙朔三年(六六三)。碑高三百二十米,宽一百四十米。三十四行,行七十三字。碑石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道因法师碑》笔力劲健,笔法险绝,严谨古奥,深得家法,是唐碑中之赫赫者。
怀素(七三七 ?),唐代长沙人。俗姓钱,字藏真,法名怀素。善书,尤好草书。 援毫掣电,随手万变 ,得草书笔法三昧。与张旭齐名,称 颠张醉素 。《宣和画谱》评其草书: 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 《自叙帖》,墨迹纸本,草书。横二八 三厘米,纵*五厘米。凡一二六行,六九八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大历十二年(777),怀素四十一时所书。内容为自叙习书经历,及时贤对其书法的赞评。全篇圆润、遒劲、狂逸,气势磅礴。清人安岐《墨缘汇观》评曰: 大草书,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乎毫端,有不可形容之势。
《古代字体论稿》是启功先生多年汉字字体研究的杰作,其在1964年首次出版后,立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的很多观点已成为后来文字学著作引证和立论的根据。随着汉字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字体问题在汉字研究中的学术地位日益重要,而这部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修订再版的。 启功先生以谦逊的治学态度,详细剖析了汉字字体的复杂演变过程,清理了种种缠杂不清的说法,提出了科学的结论。他的治学方法和独到观点不仅廓清了很多复杂的学术问题,梳理了汉字字体的发展历史,同时,启功先生的治学方法也给后学带来了不少启示。《古代字体论稿》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字体发展的文献资料。书中近百帧各历史时期的字体图版本身就是一幅美丽、形象的历史长卷。
圆体书法自18世纪被英国的书法大师发展以来,一直因其流畅和优美而广受推崇,是社交书信、请柬和其他优雅交流中*受欢迎的书写风格。本书作者,一位享有盛名的书法教师,将提供全面而又循序渐进的指导。在对圆体字短暂而又迷人的历史作一番介绍后,作者即开始深入地讲解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的书写。每个字母都拆成各个笔画进行演示,讲解清晰透彻。读者还将读到关于彩色书写、正确用纸以及学习如何修版、改正与剪裁的详细介绍。此外,作者还展示如何用圆体字来写简单的段落和简短的语录或诗歌,解释信封、名片和请柬等商业用途的圆体字书写。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米芾墨迹选(3)》选收米芾墨迹 苕溪诗帖 、 德忱帖 、 粮院帖 、 贺铸帖 、 盛制帖 等五件。 苕溪诗帖 纵三十点三厘米、横一百八十九点五厘米; 德忱帖 纵二十五点一厘米、横八十点三厘米; 粮院帖 纵二十五点六厘米、横三十七点二厘米; 贺铸帖 纵二十三点五厘米、横三十六点八厘米; 盛制帖 纵二十七点四厘米、横三十二点四厘米。 苕溪诗帖 、 粮院帖 、 盛制帖 三件墨迹藏于故宫博物院, 德忱帖 和 贺铸帖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州)人。官至太子少师。工楷书。初学王羲之,继而师法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等初唐名家。学颜真卿而能自出新意。变丰肥为劲挺,变宽裕为紧密,笔力雄劲爽利,引筋入骨,自成一家,称 柳体 。《玄秘塔碑》,唐会昌元年(八四一)立,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现存西安碑林。此碑用笔遒劲,结字紧劲,体现柳体 筋骨外露 的风格特征,为临习柳体的入门范本。本书所刊为宋拓本,现藏于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
《石门铭》,又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五〇九)立,记述了梁、秦二州刺史羊祉和左校令贾三德修复、重开褒斜道以及拓宽石门之功。刻石原在陕西褒城县(今汉中市褒河区)东北褒斜道石门洞壁,因修建水库,一九七一年被凿出并移至汉中博物馆保存。 《石门铭》原刻高一百八十厘米,宽二百二十五厘米,凡二十六行,行二十二字,由洛阳石匠武阿仁刻字,太原王远撰文并书丹。此刻石立于 洛阳体 为官样字的北魏后期,表明了北魏楷书受南朝之影响,已经走上了弈旧图新之路。书手王远将其自身对书法的理解,融入心慕手追的 洛阳体 当中,造就了此种自然雄伟、简纯古雅之风。此刻以其 纯棉裹铁 之笔意、欹侧多变之字形、跌宕雄浑之体势、苍茫浑朴之气象为后世学书者所重,是北魏摩崖石刻的代表。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怀素书自叙帖》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之一, 此碑系东晋正书碑刻。高一百六十二厘米,宽六十三厘米,碑文十三行,满行三十字,碑下部有题名十三行,满行四字。此碑是著名的南碑之一,其书体在隶楷之间。康有为评此碑端朴若古佛之容,称其朴厚古茂。
《颜氏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系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刊立。大历十四年(七七九),鲁公执掌吏部,阶高二品,权势并重,且为皇帝远房亲戚,恩荣殊于常人。故踌躇满志,自撰《颜氏家谱》敷衍家声,改敦化坊祖宅为颜氏祠堂,又为父立庙,并撰书神道碑铭以颂扬之,即此碑。颜真卿后于建中元年(七八〇)升任太子少师,复撰《碑后记》一通。是碑高三点三八米,宽一点七六米,厚四十厘米,文字四面刻,碑阴碑阳各二十四行,行四十七字;碑侧各六行,行五十二字。碑文上有李阳冰篆书碑额,世称 双璧 。碑石现存西安碑林。 此碑为鲁公*晚书迹,后人也大抵以此为颜书极限。颜真卿虽年事高迈,但其雄健的笔力、严密的结体,颇有孙过庭《书谱》所言 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之境。清
本书根据20世纪80年代启功先生讲解碑帖的录像资料整理而成,主要包括五章:*章,石刻与墨迹异同;第二章,刻石与拓法;第三章,汉魏南北朝碑刻;第四章,唐朝碑刻;第五章,帖与墨迹。附录为启功临碑临帖赏析。 启功先生通过对历代书法名家的墨迹、碑刻和拓本之间的异同分析,对历代书法流派所存在的误区进行了释疑,告诉我们正确临碑临帖的方法,为研究和学习中国书法提供了一条可以遵循的途径。 为了更好地理解启功先生的碑帖研究精髓,本书增加了内容补注和近百幅碑帖图片,供读者参考学习。
在中国篆刻史中,清末民国时期群星荟萃,芸芸大观。这个时期的篆刻承上启下,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是篆刻学习者不可跳跃的重要历史时期。 《名家名品篆刻赏析系列》遴选清代以及近现代篆刻大家的名品各100方,每位名家单独成册,包括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王福庵、来楚生、陈巨来、齐白石。吴让之是清代 邓派 篆刻的重要传人,对晚清乃至近现代篆刻有着深刻的影响。赵之谦是中国篆刻史上卓有成就的大家,是 印外求印 的典范。他突破了前人藩篱,开阔了后代篆刻家的视野。吴昌硕是近代艺术史上诗、书、画、印四艺皆精的艺术大师,其篆刻在 印从书出 印外求印 的思想上取法更为广泛,对近现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黄牧甫、王福庵、陈巨来、齐白石、来楚生的篆刻艺术也都别开生面,在篆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此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