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设计学的维度系统讲解中国汉字设计史的专业著作。以汉字设计传承与创新的发展脉络开篇,结合设计学、传播学和美学的宏观视角,通过研究与分析,挖掘潜藏于汉字艺术审美与信息传播功能背后的思维与方法。
本书内容为作者在书法讲授过程中精彩话语的结集。有关于学书法时,如何从写好一条线开始,假以时日,这一笔所打下的基础所将带来的笔墨间无限的可能;有关于书法学习的方法,以及方法的优化,并介绍了古人留于典籍中的许多智慧,都是与当下生活契合、读者可以马上践行的种种方法;有说到传统文人的那些清福这是一种可以与琴棋书画诗酒花为伴的生活;有《世说新语》中所载的属于那个动荡年代里的诸般性情;也有从《论语》《道德经》等古代经典中,拾取的关于为人处世之种种感悟和建议。
尽管很多人或多或少地知道《兰亭集序》,但是否真正了解为什么“书圣”是王羲之而不是其他人? 《永和九年·赴一场兰亭之约》,就是为了让大家重新认识王羲之,回到那个不寻常的时代,顺着时代的脉络,去梳理他的家世,把握他的思想,理解他的境遇,感受他的生命轨迹,然后才明白《兰亭集序》何以和《祭侄稿》《寒食帖》被称为“三大行书”,并居于首位。 由于王羲之的出现,才让中国书法真正承载了书写者的性情与感悟,在《兰亭集序》以及其他墨迹的点画笔墨之间,看见王羲之身上那种只有魏晋人才有的绝代风华。
“了如指掌书法”系列教材由高效入门、高效训练、高效创作三个阶段组成。编写思路是让人有次第的系统学习书法。从笔法、结构、章法、文字学启蒙,到碑帖文章内容与整体书写技法的综合训练,再到成语、对联、诗词集字创作。虽平凡,却暗藏文化大脉,循序渐进地把书法置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的训练当中。不再孤立地一笔一画呆练,体会书法与文化相关,字与文情词义相发,人与古哲幽思相会,渐至笔墨润泽,德艺俱美之境。龚鹏程、赵安悱主编的《了如指掌书法高效训练(颜体2)》对“多宝塔碑”原碑帖进行临摹教学,以锤炼书法技巧。
书法,汉字艺术,一种深植于中华文化精髓的表达方式。它以笔法、结构、章法为根基,是对汉字独有的造型美和图画性的很好展现。本丛书立足传统,结合作者数十年习字、写字、教字经验,从汉字的本源到其形态演变,从基础笔画到整体布局,全方位深入解析书法艺术,细致入微地阐释书法精妙之处。旨在帮助每位书法爱好者不仅“懂其形”,更能“通其神”;在修习时,能够触类旁通,不断探索,最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书法之路。
《王羲之手札精选》精选王羲之百余幅手札,包括《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二谢帖》、《丧乱帖》、《孔侍中帖》、《平安帖》、《何如帖》等,如《平安帖》亦称《修载帖》,与《何如帖》、《奉橘帖》共一纸,摹本,硬黄纸本。纵24.7厘米,横46.8厘米。4行,27字。行书。 博物院藏。 为项元汴、笪重光、清内府等藏。帖中修载为王羲之的从兄弟王耆;《快雪时晴帖》,纸本,四行,二十 。现藏 博物院。此帖是王羲之写给“山阴张侯”的一封简短的信。在大雪过后,天气转晴,问候朋友是否安好。王羲之的墨迹至今已失传,这件书迹是后人忠实的摹本,不过仍然可以看出本来的面貌。此帖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形成特有的节奏韵律。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本书编者在手札一侧附有繁体释文,
《湖北书法史(上下)(精)/荆楚文库》为“荆楚文库·研究编”之一种,系地方专题史类著作。该书以湖北域内书家、书法作品、书法思想、书法著作、书法活动、民间书法、金石简牍遗存,以及域外重要宦鄂、旅鄂书家及相关活动、作品为研究对象,上起石器时代刻画符号,下迄清代书法,体例严谨,首尾完整,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湖北古代书法发展的轨迹和基本面貌,在省域书法研究领域属开创性作品,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蕴含独有的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我们也许无法拥有那样精湛的书法水平,但可以更好的理解、欣赏书法的美。本书涵盖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及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从书法艺术的不同阶段精选出63幅意义非凡的经典作品和书法大家的代表作介绍给读者。通过图解形式,专业、生动地阐释作品的内容、章法结构、笔画、字体等特色,并解读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书法家故事,且延申到书法源流、相关作品对比,全书共呈现300余幅相关书法精品,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一座纸上中国书法艺术的博物馆,充分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翰墨之美。
2017年12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召开。本次讨论会征稿范围包括书法理论、史论、美学、技法、考证、教育、评论等多个方面。鼓励研究者深入挖掘传统书法的人文艺术价值,对中国书法发展史进行系统梳理。通过不同学科、方法论的交叉融合使用,展示当代书学研究的深度与新气象,为当代书法创作的继承与发展提供学术引导。编入本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的论文共84篇,其中包括人选论文75篇,评委专家论文9篇。
《习字秘诀》由清代学者蒋和所编,是一部介绍楷法的启蒙教科书,重在实用,通俗易学。《习字秘诀》共分数章,内容有:章,笔法精解;第二章,点画全图:第三章,分部配合法;第四章,全字结构举例;第五章,重定九宫格;第六章,分笔先后。书中还附上了名家书论,古代书法名作欣赏等,内容丰富全面。
敦煌文献中书风有肥有瘦,风格不一,经书字体有隶书有楷书,随时代书体的变化而变化发展。由汉、晋到唐、宋时间跨度近千年,众多书手在不同时代的文字书写,是建立在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之上,有多少种社会生活,有多少种审美意识,就有多少种风格面貌,有的清丽,有的粗犷,或者端庄,或者豪放……环肥燕瘦,各擅胜场。敦煌书法在点画、结体和章法上的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很自然很真实地反映了每个时代和每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我们今天重新去认识他,研究它,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审美关照下,必然会有新的创作思路的启发、开拓与延展。
《元代书法家群体与复古观念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按时期、地域、目的、核心人物等条件聚集起的元代书家群体,并分析书法复古观念在演化与发展过程中群体的作用。元代书法思潮的主流是书法的全面复古,即向魏晋传统回归,向二王笔法回归。元代书法复古观兴起与流变的过程不能归因于某一个人,而是群体共同推动的结果,书家群体中个体的书法观念与书法实践互相作用,最终对元代书风的形成、变革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