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套解读中国书法文化的家藏经典。作者余世存将其对传统文化的数十年研究结合中国书法艺术,站在大文化视角,遍寻中国最美诗、词、歌、赋、帖、文、碑、诏,精选140多位书法名家的300多篇传世名作。亲撰总序及主题导读,逐篇点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全书作品均有释文对照及名家小传,标注纸本尺寸及馆藏地址。在解读中国书法之美的过程中,不仅诠释了何为中国人的精、气、神,更解密了中国人的生命美学与安身之道。 本书分为 春行 夏草 秋楷 冬篆隶 四册,将我国古代书法的书体形式尽数收罗,有条幅,有长卷,有册页,等等。每册暂包含导读、正文、拉页和专栏赏析等内容,其中正文主要涉及我国历朝历代著名书法作品及书法家信息、收藏情况、作品相关的典故及文化故事、作者的点评、原作品的高清图片及释文等,全书逻辑缜密,架构
《书法》杂志2019年和2020年合订本是二年二十四期合集,《书法》杂志在书法界具有广泛影响,是书法专业权威期刊,对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合集内容包括古代书法经典、专题研究、名家札记、书法史料、书法篆刻课堂、书坛新闻等丰富内容,古今贯通,欣赏与学习兼适。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书法篆刻专业自2014年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全国及各省市专业书法篆刻展赛,取得优异成绩,被书法界称为 华东师大书法军团 。本书即校级精品专业教程,由书法系博士生导师顾琴教授及其团队编著。全书以全面、系统综述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及其发展史脉络为目的,在纵向上梳理书法篆刻艺术产生、发展、勃兴等各期艺术风格,在横向上观照书法篆刻艺术家风格特点、相互关联等。内容既涵盖宏观的社会变迁、艺术嬗变等大背景,同时也对微观的代表人物和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尤其注重书法篆刻艺术鉴赏对于培养创作能力、审美品位、人文情怀、文化特质的重要作用,致力于推动创作与品鉴的实践,与当前国家大力倡导 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的人文环境相契合。
《中国书法全集.80,近现代编.徐生翁 张宗祥 陆维钊 沙孟海卷》由刘正成主编
本书是我国部专门对历代书法理论分类编排并加以评注的著作。 编者季伏昆历经四十年,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中爬罗剔抉、撷英咀华,整理出史上368位书法名家的1500余条论书语录,并分为十五大类,从书法本质、书体演变、书法学习、书法鉴赏到书法与个人品性修养的关系,涵括了书法的方法面面,实为一部书法艺术的百科全书。书法家方建勋亦为本书精选高清碑帖图片150余幅,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书法不仅为中国艺术提供了美学鉴赏的基础,而且代表了一种万物有灵的原则。
本字典所收行书,主要来自敦煌写经。为了方便读者的检阅和学习研究,对所选行书,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为了能够完好地保存原作的风貌,本字典编纂时,采用了高科技制作技术。 为了排版的方便,对原字作了适当的放大或缩小处理。本字典共收单字头二千五百多个。单字头依照《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排列。同部首的字依笔画多少为序,少的在前,多的在后。同笔画数的按起笔之形横、竖、撇、点、折为序依次排列。
《狂草大字典》单字下面均注明出处,并提供部首检索和拼音索引以方便使用。这套书历经几度寒暑而成,参照和搜集了了大量的书法资料,堪称当下中国好最全的书法用字字典。作为一部供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经常使用的工具书,它将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朱关田先生为唐代书法史研究的专家,其颜真卿研究的成果、卓见为学术界所关注。《思微室颜真卿研究》布置谨严,援据精切,既有颜真卿书法评传、年谱、书迹著录考略、著述考等,又旁及颜真卿世系、亲友、同僚以及同时代的书法艺术家等,对颜真卿及其书法艺术作出了铁板之注脚。
通过研究19世纪的中国艺术史,本书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历史文物在多大程度上被用来表现中国特有的民族特性与艺术观;二、在政局动荡的晚清,“尚古”这股流风是否受当时政治、经济、环境影响,有意被推动而成为19世纪的文人风尚与时代思潮;三、私人收藏活动的公共意义,除了书画篆刻的创造性与金石学的联系,晚清中国、日本与西方之间呈现积极的艺术交流与文化转译外,此间书画家如何汲取时代精神, 文化界限,以“金石书画”作为振兴中国艺术的良药,并在古代文明与现代生活之间建立起想象性的联系;四、尚古风潮中的金石学,能否成为晚清文人眼中作为改革“四王”以降中国书画的利器。
《中国书法十五讲》 本书是北京大学书法公开课“书法审美与实践”的讲稿整理。这十五讲内容,既触及书法最基础的笔法、结字与章法布局等技法层面,也探讨书法的风格、神采与气韵等审美层面,同时还揭示了书法学习必经的临帖、创作之方法与途径。作者以亲身、独得的经验和体悟,给出了修习、欣赏书法的秘钥。全书保留了讲稿的现场感、亲和力,行文生动活泼,例证丰富精彩,以超千幅高清图,抉发幽微,尽显书法之妙。每讲附有课程视频,视频以“北大书法公开课”之名流传所有渠道,点击过千万,颇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书后附有专门录制的古代碑帖临习视频,可随之挥毫落纸,可观之悦目赏心。如此,一编在手,可读、可赏、可学、可写,成为懂书法之人。
《书法》杂志2024年合订本(上)是《书法》杂志2024年 期至第六期的合集,《书法》杂志一直以来,以传承、普及中国传统 书法文化为己任,在书法学习和书法教育领域起着端正书风、引导潮流和传授方法的作用,逐渐成为书法研究者、爱好者及广大中小学师生书法教育和学习的重要参考读物,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包括海外人士的喜爱
魏碑是北朝时期的书法风尚,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由 洛阳体 、 长安书体 、 平城书体 、 邺城书体 、 凉州书体 等地域书体组成,涵盖摩崖、石阙、造像题记、碑碣、墓志等刻石。本研究以造像题记书法为例,分析这五种书体在北朝不同时期的类型、风格特点及影响,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发展、影响和融合过程,并多角度探究魏碑书法的组成体系及发展演变历程,以拓展 魏碑 书法的研究内容,促进学界对魏碑书法的全面认识,并为书法实践者提供更丰富的临摹对象。
本字典共收单字头三千多个。单字头依照《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排列。同部首的字依笔画多少为序,少的在前,多的在后。同笔画数的按起笔之形横、竖、撇、点、折为序依次排列。
《中国书法全集.80,近现代编.徐生翁 张宗祥 陆维钊 沙孟海卷》由刘正成主编
《书苑菁华》纂集汉魏至宋书学名篇要籍,所收凡一百六十余篇,并根据各篇内容与形式,分为三十二门,对于中国传统书法理论分类学体系之确立具有开拓之功。《四库全书总目》称道此书价值曰:“自唐以来,惟张彦远《法书要录》、韦续《墨薮》兼采群言,而篇帙无多,未爲赅备。其裒录诸家绪言,荟萃编排以资考订,实始于是编。”书前有鹤山翁序一篇。叶德辉曾以魏了翁《鹤山文集》中所记鹤山书院始末考之,认为“此序作于临安,应在理宗宝庆初年还朝后”。据此是书在1225年以前已成书。2002年此本曾收录于《中华再造善本》。本次据宋本灰度影印,16开精装。
本书是从设计学的维度系统讲解中国汉字设计史的专业著作。以汉字设计传承与创新的发展脉络开篇,结合设计学、传播学和美学的宏观视角,通过研究与分析,挖掘潜藏于汉字艺术审美与信息传播功能背后的思维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