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蕴含独有的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我们也许无法拥有那样精湛的书法水平,但可以更好的理解、欣赏书法的美。本书涵盖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及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从书法艺术的不同阶段精选出63幅意义非凡的经典作品和书法大家的代表作介绍给读者。通过图解形式,专业、生动地阐释作品的内容、章法结构、笔画、字体等特色,并解读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书法家故事,且延申到书法源流、相关作品对比,全书共呈现300余幅相关书法精品,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一座纸上中国书法艺术的博物馆,充分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翰墨之美。
汉字是中华民族万世一系、万方相认的本源文化依托,而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审美形式之一,被誉为 中华文明核心符号体系的核心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书法艺术逐渐形成和确立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五种书体,并产生了以 二王 及历代书法大家为代表的书法经典。对于现代人来说,无论是欣赏还是临习书法,都离不开这些经典,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书法之美系列以五种书体为面,以其产生的时代顺序为轴,精选了60件书法经典。它们或是各自书体的开宗立派之作,或将已有书体发扬光大,无论是技法水准还是艺术水准均为后世样板。同时,邀请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解读其点画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字间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
2009年初北京大学接受社会捐赠,得到3300多枚西汉竹简,这些竹简随之被命名为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 。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 抄写年代大约在西汉中期,竹书内容全都属于古代典籍,包括近二十种文献,基本涵盖了《汉书 艺文志》所划分的 六艺 诸子 诗赋 兵书 数术 方技 六大门类。由书体特征并结合对全部竹书内容的分析,推测这批竹书的抄写年代应主要在汉武帝后期,下限不晚于宣帝。这批西汉竹书是继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之后问世的又一座汉代典籍宝库,对于中国上古历史、思想、文化、科技、书法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书法 属上海书画出版社规划之 简帛书法大系 系列丛书,其中: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书法(一)》为《老子》精选,为传世《老子》古本之一。其书法为标准汉隶八分书,极具艺
《集王圣教序碑》这个纪念性的作品,经过复杂而富有戏剧性的演进,逐步蜕变成一个无可争议、可以代表王字书法最高成就的经典之一。然而并不像人们理所当然认为的那样,《集王圣教序碑》从问世的那天起就是一件王字的书法名品。这个过程与传为王羲之书迹的另一经典《兰亭序》的遭遇恰恰相反。本书的目标是按照《集王圣教序碑》生成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再现该碑由佛教经典到书法名典的道路。这会帮助我们正确了解在王羲之经典化的过程中,《集王圣教序碑》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 罗丰 本书为考古学者罗丰对 行世法书第一石刻 《集王圣教序碑》所做的全面考察,梳理了由唐至清人们 以王羲之的名义 推动该碑经典化的历程。他不只关注文字、书法,更考索了碑的形制、花纹、石材,以及碑的物质存在同书法和碑文内容的关系;从考古学与历史
篆刻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由实用的印章刻制演变而成,其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三千多年来,我们的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印迹。 明末清初,出现了几个著名的印章鉴藏家,各自都有集体印谱行世,对印学的提倡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学山堂印谱》、《赖古堂印谱》、《飞鸿堂印谱》就是其中影响力的三部集体印谱。此书为其中之《飞鸿堂印谱》。辑者:汪启淑,校定:金农、丁敬,于清 乾隆十年(1745年)辑成,共五集,四十卷,收录了同时代作品四千余方。
本书分三册,收录海外所藏敦煌文书中最具书法艺术价值的十件作品。第一册含六件墨迹,以唐人临本居多,兼顾唐至五代时期写本,取法王羲之、智永等名家;第二册含三件拓本,为唐太宗、欧阳询等名家书写,且均为传世孤本;第三册为柳公权书《金刚经》拓本。作品书体覆盖楷、行、草诸体,时代跨度自唐初至五代后梁,展现了唐五代书法的多样化风貌。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既是中国书法艺术赖以形成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和欣赏中国书法艺术之美的起点。她在艺术与实用两个方面的博大精深,是任何外国文字无法比拟的:既蕴藏着中华儿女智慧的奥秘,又诉说着华夏数千年文明的绵延不绝。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大篇幅集中展现了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书法大家及其代表作品,有 晋人尚韵 的回味无穷、 唐人尚法 的规矩方圆、 宋人尚意 的曲径探幽、 元明尚态 的婀娜多姿,还有 清人尚碑 的朴茂雄健。
吴湖帆(1894 1968),江苏吴县人,吴大澂嗣孙。工画山水、花卉,亦工行楷书,收藏宏富,精鉴别,善填词。又精鉴定,民国二十三年(1934)、民国三十五年(1946)任故宫博物院审定委员,家中收藏宏富,继承祖父吴大澂、外祖沈韵初及妻潘静淑家藏品外,大力搜罗金石、书画、碑帖,藏有黄公望《剩山图》、吴镇《渔父图》等剧迹。1956年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曾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本书遴选吴湖帆的精品书画扇面80余件,并作释文,对其中的部分込作局部放大编排。
石虎是当代著名画家,邵大箴评价: 石虎不是用观念作画,他深深懂得 形象大于思维,直觉大于理性,人性大于学养 。他作画主要凭直觉,凭灵性,凭借生命的冲动和生命意识。这并不是说石虎作画前不思考,不用思想。反之,他对历史、社会、人生、艺术,都有很深、很广阔的思索。《蛮梦》一文就充分说明这一点。可是,对石虎来说,他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一切观念,一切思考,在面对画纸、画布时,都被暂时忘却,他尊重的是自己的感觉功能,他似乎胸有成竹,又全然胸无成竹,全凭自己的感觉、感性和内心的需要作画。 本书为石虎的书画作品集。
北朝墓志除了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外,还有着非常高的书法价值。由于其保存相对完整,字迹清晰,更好地保存了北魏时期的书法风貌。对于书法欣赏与学习来说,是非常好的范本。近数十年来,墓志的出土日多,以河南为大宗,其他如山东,陕西、河北、山西等亦均有出土。今自一百多种北朝墓志之中精选书法较精者,辑为数册。墓志或以家族分类,或以书法风格分类。所有选用的墓志拓片均为精拓原件拍摄,先为墓志整拓图,次为原大裁剪图,有志盖者亦均如此。旨在为书法爱好者及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书法资料。
北朝墓志除了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外,还有着非常高的书法价值。由于其保存相对完整,字迹清晰,更好地保存了北魏时期的书法风貌。对于书法欣赏与学习来说,是非常好的范本。近数十年来,墓志的出土日多,以河南为大宗,其他如山东,陕西、河北、山西等亦均有出土。今自一百多种北朝墓志之中精选书法较精者,辑为数册。墓志或以家族分类,或以书法风格分类。所有选用的墓志拓片均为精拓原件拍摄,先为墓志整拓图,次为原大裁剪图,有志盖者亦均如此。旨在为书法爱好者及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书法资料。
毛泽东同志在近代文学史上是一座值得世人仰望的高峰。本书精选了毛泽东同志在世时公开发表的诗词三十九首,几乎都是耳熟能详的名篇,具有很强的普及意义。《毛主席诗词三十九首》是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前身上海书画社于1977年8月刊刻的木版雕刻书,是继木刻雕版《共产党宣言》之后又一本发扬中国特色传统雕版印刷工艺的书籍,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特影印出版该书,具有很高的纪念意义。
《名碑百华 西安碑林经典石刻书法艺术赏析》是作者多年来沉浸在碑林这座书法宝库中的深刻体悟及独到之笔,精选了自先秦到明清的碑石、墓志和造像题记共一百余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详细介绍了每方碑刻的尺寸、年代、发现及收藏经过、保存状况和历史艺术价值,并配有西安碑林名碑整体及局部高清图片,尤其书中所述百方名碑均来自原碑原拓,读者在翻阅此书中可身临其境般与原碑对照学习,从用笔、结字到布局章法,在手间笔下体悟这不绝如缕的时代搏动,定会受益匪浅。
书法是抽象的艺术吗? 书信的收藏与传播,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怎样的独特意义? 生活在以硬笔字和美术字为主体的文字环境中,频繁地受到这些视觉刺激,我们的视觉系统中是否会留下记忆的痕迹?这种痕迹是否会影响我们的审美趣味? 本书精选了书法史学者白谦慎教授发表于不同时期的论文22篇。其中收录了他40多年前发表且不时被援引的处女作《也论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以及考察仔细、探讨深入的《1886年吴大澂在吉林的文化艺术活动》等。增订版重新梳理内容体例,修订讹误,删去5篇文章,新增收入8篇文章,占全书近三分之一篇幅。 从中国现存蕞古老的书信简牍到王羲之的《行穰帖》,从对联到篆刻,从八大山人、傅山到吴大澂,本书既涉及明末清初、晚清、20世纪书法研究,还探讨了书法研究方法与海外书法研究情况;既关注个体书法作品与书
《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 ,由古文字学家、一级教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 刘钊 ,古玺印收藏家、西泠印社副秘书长、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 许雄志 共同主编,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石继承 协编。 两位主编以 真、精、新 为标准,特邀国内藏品方向各有特色的15位知名玺印藏家,精选最具玺印 各时代风格代表性 、最有 崭新研究意义 、覆盖中国古代 玺印 2000 年面貌 的153件经典标准器!以 数百倍至千倍 的放大倍率全新拍摄,力求揭示真实、原始、专业、高清的 未曾看清 和 未曾看见 的古代 玺印、封泥、陶文 !
王羲之书写的《集王羲之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精)》选大家所熟知的《金刚经》为内容,从历代传 世的王羲之的行草书迹中选取所需之字,集成完整的 《金刚经》。其中的用字及整体章法布局做了精心安 排,对广大读者、尤其是书法爱好者进行书法创作具 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