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木刻画,远在刻版印刷术大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至少有一千年的历史。唐代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年)印在金刚经上的插画,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建树了新的丰碑。到了明代末年,一六四四年甲申,胡曰从氏所编印《十竹斋笺谱》,运用当时流行的 饾版 、 拱花 之术,曾使彩色套印木刻画艺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峰。 明代末年版、拱花木刻彩印的画集。胡正言辑印。崇祯十七年(1644)刊行。有九龙李于坚、上元李克恭序文。共4卷。卷一有 清供 、 华石 、 博古 画诗 等72种卷二有 胜览 入林 无花 、 凤子 等77种。卷三有 孺慕 、 棣华 、 应求 闺则 等72种。卷四有 建议 寿征 、 灵瑞 、 香雪 等72种。
丛书选取历代法帖中的著名碑帖,并甄选优秀底本,以 巾箱本 册页装的形式原色精印,再现中国古代文人书箧中的雅玩之物。丛书*辑共十函,既可成为学书者日常临摹的法书范本,又可当作欣赏者闲暇把玩的艺术经典。第四函为王羲之行书五种(一函二册),包括:神龙兰亭序(明拓本);定武兰亭序(宋拓本);定武兰亭序(鼎帖本);定武兰亭序(景欧堂本);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宋拓本)。
《三希堂》原名 温室 ,本为乾隆皇帝读书之所。乾隆帝在此珍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三件稀世墨宝,并时常把玩,遂以此更名。后乾隆帝敕令朝臣编刻《三希堂法帖》,收录内府所藏魏晋以来书法家名迹,其中就包括此三珍。《三希堂法帖》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称丛帖中之巨制。
丛书选取历代法帖中的著名碑帖,并甄选优秀底本,以 巾箱本 册页装的形式原色精印,再现中国古代文人书箧中的雅玩之物。丛书*辑共十函,既可成为学书者日常临摹的法书范本,又可当作欣赏者闲暇把玩的艺术经典。第七函为欧阳询楷书四种(一函四册),包括:九成宫醴泉铭(龚心钊旧藏南宋拓本);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吴湖帆旧藏唐原石北宋拓本);虞恭公温彦博碑(清内府旧藏宋拓本);皇甫诞碑(笪重光旧藏明拓本)。
王宠小楷写得一笔不苟,雅有书卷气,横画起笔尖露,略似文徵明,但比较含蓄。王宠,字履仁,后字履吉,别号雅宜山人,吴县人。为邑诸生,累试辄不利,贡入太学。书法始摹永兴、大令,晚节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婉丽遒逸,为时所趋。王宠书法初学蔡羽,后规范晋唐,楷书师虞世南、智永;行书学王献之,融会贯通。小楷尤清,简远空灵。其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
本書以漢代簡牘中除規範隸書外所有草書材料爲研究對象,對漢簡草書的文字特點、書寫情況、釋文整理等進行全面考察研究,尤其注意相關文字的考釋整理。 全書共分上下雨編及附録三部分。上編對漢簡草字的構形、同形、形近、誤字、書寫現象、文字考釋等問題深入討論。下編爲漢簡草字彙編,這是目前材料 、釋字相對準確、字形 豐富的漢代簡牘草字彙集。附録是漢簡釋文校注與專題文章。 通過本書研究整理,共發現和解決漢簡釋文中300多處錯誤,並且建立了 的漢簡草字彙編。
《河南藏甲骨集成 周口关帝庙博物馆卷》是《河南藏甲骨集成》六卷之一,是将周口关帝庙博物馆所收藏的 67 版甲骨,按照统一编目、核量尺寸、数码拍照、优拓补拓、摹本绘制、释文考释等文献整理程序,系统整理、出版的甲骨文献整理专著。此书为周口关帝庙博物馆所藏甲骨全部 面世,是甲骨学界期待的 史料,可以推动甲骨学研究和商代文化研究,以及世界汉学的研究,对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具有补充、佐证的作用。本书承载的甲骨文献信息,为目前河南考古成果的 系统整理,可补足当代甲骨考释成果,为文博单位和全国图书馆输送学术著作,也为当代甲骨研究学人提供 手的甲骨文献资料。
欧阳询所书《九成宫醴泉铭》,为千古楷书极则,后世推为正书 。其碑铭之书体文字,又 因镌刻刀法传神,故历代搜求拓本者众,至捶拓过多。明初以后,字已渐细瘦不均,多有漫漶,又屡经剔挖,后期只徒存字形,若两碑所出。故而宋代未剜改的原书体拓本,为世所重。乾隆至道光间曾为苏州书法家施少谷、施稻香父子递藏。稻香道光丁酉重加装褫,恭请友人张培敦册末题跋。民国以来又得张伯英、孟昭臣、启功等诸家赏鉴,为之题写书签。本书《宋拓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拓工极精,涂描甚少。历数百年,墨色愈古而锋鎩愈新,字口肥润,神采焕发,诚乃宋拓《九成宫》之上品。对金石赏鉴者与书法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出版都有很大参考与学习的价值。
20世纪初的中国美术字设计首次完整阐述,是一部开创性的经典著作。美术字是20世纪中国平面设计的一项重要遗产,本书集结中央美院专业教师,历时多年对中国现代文字设计的历史进行了重新梳理、编辑和思考。作者划定了1919 1955年这个历史单元,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美术字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成熟的阶段,其间跨越了民国时期经济发展*好的 黄金十年" (1927 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立之初的五年,时代的变迁也给文字设计的内容和形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字体设计著作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文字设计意识集中反映了一个时代文字设计的成就和高度以及现代主义中文字体的设计面貌,并用 字体摩登 概括之。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作者主张 字体的复兴 即 美术字的复兴;并认为这种复兴不仅有助于今天的平面设计师更好地理解汉字设计,对字
本书以《中华再造善本》(一期、绩编)影印底本为研究对象,辑录各底本内钤盖印章凡6449方汇编成册,时间跨度自宋元时期,迄至当代,涉及底本1178种,印主、机构等凡1000余家。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收录印章图像及其释文;下册收录各印所对应之钤印出处,同时将可考印主附于藏书印与释文之后,并对其生平作简要介绍。全书编排顺序均以印章释文字头笔画排列,图形类印章附于 末。为方便使用,书后编有印章释文及印主索引,并附《见收〈中华再造善本〉底本书目信息表》。 本书不仅具有艺术鉴赏性和基础核查功能,兼具对古籍钤印及其底本之版本鉴别、递藏考察、史料参考等价值,差可告慰前贤,以启来者。
肩水金关为汉代烽塞关城,是当时进出河西、南北交通的咽喉。肩水金关出土汉简包括大量出入关文书和军事屯戍的记载,还有大量涉及当时西北边地政治、经济、文化 交通、民族、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两汉西部边疆的 手资料。 从书法艺术上讲,简牍文字跨越数百年,其中包含的各类书体如小篆、古隶、八分、隶草、章草、今草等等,既是我们观摩欣赏的书法艺术珍品,又是书法爱好者临摹传承的范本,还是研究汉字演变和书法史的实物资料。本书为《肩水金关汉简书法(合集)》,精选可供临写的包含各类书体的肩水金关汉简约三百支,作为“简帛书法大系“的一种。
肩水金关为汉代烽塞关城,是当时进出河西、南北交通的咽喉。肩水金关出土汉简包括大量出入关文书和军事屯戍的记载,还有大量涉及当时西北边地政治、经济、文化 交通、民族、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两汉西部边疆的 手资料。 从书法艺术上讲,简牍文字跨越数百年,其中包含的各类书体如小篆、古隶、八分、隶草、章草、今草等等,既是我们观摩欣赏的书法艺术珍品,又是书法爱好者临摹传承的范本,还是研究汉字演变和书法史的实物资料。本书为《肩水金关汉简书法(合集)》,精选可供临写的包含各类书体的肩水金关汉简约三百支,作为“简帛书法大系“的一种。
精选重要书家(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等),遴选精品力作(《俞和临乐毅论》《文徵明书草堂十志》《文徵明书南华经》等),萃编稀见佳作(《文徵明书雪赋 月赋》等), 历代名家小楷丛帖 以更高的版本要求,为读者呈现精彩斑斓的小楷书法世界。布脊锁线平装,正文使用160克进口艺术纸,高度还原原作神采;标点释文,精审精校,帮助读者轻松领会原作神髓。 《历代名家小楷丛帖(第二辑)盒装》,收录以下作品: 赵孟頫书黄庭经 无逸 俞和临乐毅论 文徵明书草堂十志 文徵明书盛应期墓志铭 文徵明书雪赋 月赋 文徵明书赤壁赋 文徵明书南华经 文徵明书莲社图记 祝允明书前后赤壁赋 10.董其昌书乐志论 月赋
《书法》杂志被列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是新中国大陆创办的书法专业期刊,在书法界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目前,《书法》杂志已面向海内外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是当代中国书法界的专业刊物之一,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 双效 期刊,曾获得中国文联、中国书协首届 兰亭编辑出版奖 、 第二届 兰亭编辑出版奖 、第三届 兰亭编辑出版奖 等奖项。 《书法》杂志一直以来,以传承、普及中国传统优秀书法文化为己任,在书法学习和书法教育领域起着端正书风、引导潮流和传授方法的作用,逐渐成为书法研究者、爱好者及广大中小学师生书法教育和学习的重要参考读物,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包括海外人士的喜爱。 《书法》杂志始终坚持自身的特色和创新。自2011年改版后,版式设计更加美观大方,栏目更加条理化,内容编排上进一步强化知识性、学术
著名书法家卢桐,楷书作品三百幅精选
《宝鸡青铜器书法菁华》一书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组织本馆文博骨干力量,与西泠印社、中国书法家协会有关专家通力合作,历时两载,数易其稿,共同编纂完成,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设计制作。 全书共收录自清乾隆、道光以来宝鸡出土的青铜器,共计95件。其中既包括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大盂鼎、大克鼎等传世名品,也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宝鸡地区考古发掘的逨盘、史墙盘、何尊、折觥、秦公钟、秦公鎛等青铜重器,基本概况了商末西周至秦汉时期,宝鸡地区的金文书法艺术和青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