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卷·真书、地卷·草书、玄卷·隶书、黄卷·篆书、宇卷·行书五个大的序列,每个序列包含多部分卷,其中天卷·真书30卷和玄卷·隶书12卷将提前上市。 天卷·真书系列由北碑名家孙伯翔先生主编,后附孙先生名作《怎样写魏碑体》等真书技法和历代集评文章;玄卷·隶书系列由隶书名家著名学者华人德先生主编,附有华先生著名隶书研究文章和技法讲解,以及历代集评文章,方便读者欣赏、学习、临摹。
《古代经典碑帖善本》系列丛书由书法专业教授傅如明、刘天琪、刘逊芝三位专家担任主编;浩瀚文化编辑制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主要针对书法爱好者、初学者及书法专业院校学生使用。本系列丛书所选碑刻拓本及墨
您最近查看的商品和相关推荐
《前赤壁赋》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此时苏轼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因受「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期间,并无实职,闲暇之日,多与友人纵情山水,寄托情感。宋元丰五年《公元一〇八二年》,苏轼在黄州城外(今湖北黄冈》沿长江泛舟游览,路过赤壁,遥想到三国时期的风云纷争,感古伤怀,做赋一首,这就是《赤壁赋》。同年十月,苏轼再游赤壁时,又写了一篇同名《赤壁赋》,前者就被称为《前赤壁赋》,後者被称为《後赤壁赋》。有一种说法认为苏轼游览的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占》一词中曾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可见苏轼是知道这一点的,只是借景感怀而已。 《黄州寒食诗卷》也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是苏
学写钢笔字,*好学习古人作品,追根溯源,心追手摹,直接进入古人书法语境。本书进行原帖展示、临摹展示、选例字进行重点讲解。钢笔字写法在提按顿挫等用笔技巧上、字形结构和章法等方面直接学习古人书法,一定会更快捷地写出艺术上高水平的硬笔书法作品。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性忠鲠。工诗文。“宋四家”之一。其书学王羲之、虞世南、颜真卿,浑厚端丽,当世有盛名。苏轼论曰:“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 。”宋代朱长文评曰:“君谟真行草皆优入妙品,笃好博学,冠卓一时。少务刚劲,有气势。晚归于淳淡婉美。”中华书局编辑 的《蔡襄自书诗卷》,纸本,乌丝界栏,行书。纵二八·二厘米,横二二一·二厘米。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蔡襄书于皇祐三年(1051),其年四十岁左右。内容为录自撰诗十一首。笔致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清人顾复《平生壮观》以此卷为蔡襄“ 小行书”。
《草诀百韵歌》是一本流传日久、影响深远的解释草法的歌诀。以歌谣形式编撰,五字一句,两句一韵,共七十余韵,古人好取整数,故称“百韵歌”。其内容列举了二十多个草书部首、二十八个单字、三百多个形近字的区别。该歌诀言辞浅显,便于记诵,通俗实用,为草书初学者提供了入门阶梯和研习范本,因此久传不衰。明人杨慎认为 “《草诀百韵歌》乃宋人编成以示学者”。至明代,已有通行版本多种,如御制增编本、连奎馆石刻本、韩道亨写本、朱学古写本等。本书所刊为明万历四十一年韩道亨墨迹本。韩道亨,字颖泉,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明晚期,书法宗二王,尤擅草书。韩道亨墨迹本《草诀百韵歌》,不仅可供了解草书行笔结构之规律,其清晰劲丽的笔致更可供临摹,是草书初学者的范本。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北宋第八位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国亡被掳受折磨而死。赵佶能书善画,精于鉴别,是一位大艺术家。其楷书“瘦金体”,为后世所重。《神霄玉清万寿宫碑》,碑文共十六行,满行四十字,正文共三百六十六字。此碑为宋徽宗于宣和元年(1119年)以瘦金书写成,意在向天下阐明以道教治国的思想。先令汴京神霄宫刻碑,以该碑拓本颁赐天下,摹勒上石。现存于福建莆田三清殿的《神霄玉清万寿宫碑》,即是根据颁行的拓本摹刻的。《神霄玉清万寿宫碑》楷书中带有行书笔意,结字内紧外驰,细长欹侧,用笔爽利自然,布局疏稀而和谐,显得秀媚、静穆。此碑与宋徽宗其他手迹相比,略显丰腴,波磔神韵,跃然眼底。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今天仍生机勃勃。书法精品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自然的性灵、溢美的芬芳、凝智的妙趣,人们在欣赏中可以得到审美的享受、哲思的启迪、心灵的美化。练习书法能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整体修养。现在国家也在提倡中小学生学习书法,大有全民习书的趋势,因而策划这套书法碑帖丛书。希望此书成为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手上不可缺少的一手珍贵资料。《道因碑》全名为《大唐故翻经在德益州多宝寺道因碑》,李俨撰,欧阳通书。此碑书法笔力遒健,险峻瘦怯,是欧阳通的代表佳作。
《峄山碑》是秦刻石中的一块,在章法上具有整齐划一、从容俨然、强健有力的艺术风范;其形式皆为四言韵文,字迹横平竖直,布白整齐,笔画挺匀刚健,风格端庄严谨,一丝不苟,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其线条圆润流畅,对称均衡; 形体清瘦修长,风格精致典雅,可谓一派贵族风范;加之该碑笔法严谨,端庄工稳,临写尤其能强化手腕“提”的功能,增强“中锋”意识,因而不失为学书入门的范本。
《汉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简称《西狭颂》,又名《惠安西表》镌立於汉建宁四年(公元一七一年),为摩崖刻石,高二八〇厘米,宽二〇〇厘米,隶书,共二十行,每行二十字。 《西狭颂》书法结体方正,雄深朴厚。杨守敬在《评碑记》称赞为:“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是我国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此册“创”字完好无损,墨色醇古厚润,是传世较少的明拓本。现影印出版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参考。
《米芾蜀素帖及尺牍》创作于宋哲宗元佑三年( 公元一〇八八年),米芾三十八岁时,因书于蜀素之 上而得名,行书,是他的代表作。纵十九点七厘米, 横百八十四点厘米。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七十一行 ,六百五十八字,署黻款。《蜀素帖》明代为项元汴 、董苴昌、吴廷等收藏家珍藏,清代落人局士奇 王鸿绪、傅恒之手,後人清内府,现存台北故宫博物 院。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正侧藏露 ,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全篇用笔大量使用提按顿挫 的动作,在正侧、偃仰、转折中展现了他独特的“刷 字”风格。结字左倾,体势骏迈,然过于好“势”, “终随偏之失”(黄庭坚语)。
唐贞观五年,即公元六三一年,唐太宗复建隋文帝的仁寿宫,更名为九成宫。第二年,太宗避暑于此,率臣属行至西城北面,发现泥土有些湿润,于是以杖疏导,随即有清泉涌出。九成宫中本没有水源,太宗将泉水的发现视为祥瑞之兆,命魏徵撰文,欧阳询书丹,立碑记述。这便是唐代名碑《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书写《九成宫醴泉铭》时已是七十六岁高龄。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陈朝、隋朝度过的。他天资聪颖,智慧过人,读书一目数行,过后便能背诵。他也精通史学,武德七年曾和裴矩、陈叔达等人一起编撰了大型类书《艺文类丛》一百卷,留传后世。在书法上,欧阳询融合了二王和北碑,自创一体,“骨气劲峭,法度严整”,世称“欧体”。《九成宫醴泉铭》是欧体楷书的代表作,历来被视为“楷书之极则”。其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结实有力
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清代杰出的书法家、篆刻家。曾经客居南京梅镠家,尽摹梅氏所藏金石善本,勤奋习书,无论寒暑,历八年而书法大成。时人誉之“四体书皆国朝靠前”,尤以篆隶名世。其篆书初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后学《禅国山碑》《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碑额等,以隶法作篆,独开天地,对后世影响极大。 南朝梁武帝素好王羲之书法,他曾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从其所藏的王羲之书法中选取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编纂成《千字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押韵,文采斐然。《千字文》一出,不仅成为蒙学识字的教材,更是后世书法家竞相创作的文本。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宗室,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官集贤直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卒赠魏国公,谥文敏。元代书画大家。真、行、草、隶、篆无不精绝,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代虞集认为:“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三门记》,全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纸本,墨迹,原卷纵三十五点八厘米,横二百八十三点八厘米,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此卷由元牟巘撰文,赵孟頫书并篆额。此书为典型的“赵体”。用笔苍劲沉稳,线条厚实滋润,结体楷行相糅,章法布局经纬分明,静穆雅洁。明人李日华评:“此书有太和之朗而无其佻,有季海之重而无其钝,不用平原面目而含其精神,天下赵碑靠前也。”
一天一课循序渐进 基础笔画动态演示 临习手记记录进步 书友互动交流心得 “中国名家碑帖临习指导”针对书法初学者,精心编写了30天的课程,一天一课,让初学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书法,力求在他们认真学习并练习楷书30天后,能够基本掌握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字的间架结构。
《自叙帖》,纸本大草(狂草)墨迹长卷,传为怀素书于唐大历十二年(七七七年)。本幅由十五纸连缀而成,纵二八?三厘米,横七五五厘米;引首纸本,纵三〇?五厘米,横一三六?三厘米;前隔水绫本,纵三〇?八厘米,横一〇?二厘米;后隔水绫本,纵三一厘米,横一〇?二厘米;拖尾纸本,纵三〇?三厘米,横六〇八?七厘米。卷前有清高宗乾隆题籖:『僧怀素自叙真迹。神品。』引首有明李东阳篆书『藏真自序』四字。前隔水有乾隆御题一则。本幅原文凡一百二十六行,七百零二字,其前六行早已损坏,如今所见为宋苏舜钦补书。本幅之上,文后有有苏耆、李建中、邵周和王镕四人的题记和清高宗乾隆识语一则。拖尾有宋杜衍、蒋之奇、苏辙、邵?、蒋璨、曾纡、宋?、赵令畤、苏迟、富直柔,明吴宽、李东阳题跋,以上诸跋之后为墨拓长洲陆氏水镜堂所刻释文及文
《峄山碑》是秦刻石中的一块,在章法上具有整齐划一、从容俨然、强健有力的艺术风范;其形式皆为四言韵文,字迹横平竖直,布白整齐,笔画挺匀刚健,风格端庄严谨,一丝不苟,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其线条圆润流畅,对称均衡; 形体清瘦修长,风格精致典雅,可谓一派贵族风范;加之该碑笔法严谨,端庄工稳,临写尤其能强化手腕“提”的功能,增强“中锋”意识,因而不失为学书入门的范本。
本系列丛书遴选历代经典碑帖共75本,内容全面、版本优良,特选不反光纸张四色高清印刷,并针对读者临帖需要,采用有别于其它同类图书的开本,适合学书者的欣赏学习。本系列丛书主要针对高校书法专业学生,也可用于各类书法教育培训机构及书法爱好者自学使用。
由许裕长主编的《苏轼/中国历代名家书法名帖》选择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精选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制作精良适合临摹。内文同步辅以原文对照文字,释文,方便读者阅读、理解。该书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