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出土于陕西岐山,历陈介褀、叶恭绰等人递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鼎高五十三点八厘米,口径四十七点九厘米。鼎内铭文四百九十九字,是迄今所见铭文最长的青铜器。笔法圆润精严,线条浑凝拙朴。李瑞清《跋毛公鼎》云:“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散氏盘,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记叙散、夨两个联姻国之间划分田界、立誓、画图以确认归属之事。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盘高二十点六厘米,口径五十四点六厘米。有铭文十九行三百五十七字。铭文浑朴雄奇,自由活泼,字形结构避让有趣而不造作,是西周晚期大篆成熟的代表作。
嵇康,字叔夜,三国时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为人构陷,被司马昭处死。山涛,字巨源,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是司马氏的重臣。嵇康与山涛是好友,皆名列“竹林七贤”。山涛职位升迁,想举荐嵇康代其原职。嵇康听闻消息后,写信拒绝,即这篇《与山巨源绝交书》。赵孟頫曾多次书写此文,本帖书于延祐六年(一三一九)。该帖前半部分为行楷书,笔法精微,写到后来,真、行、草相间,变幻飞动,起伏跌宕,书家任笔疾飞、心手两畅,正与文章激愤不平的情感相呼应。此文应该是背书,有漏字、错字、衍文,并且在“愿守陋巷”下面,少写了“教养子孙”后一大段。
《古代经典碑帖善本》系列丛书由书法专业教授傅如明、刘天琪、刘逊芝三位专家担任主编;浩瀚文化编辑制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主要针对书法爱好者、初学者及书法专业院校学生使用。本系列丛书所选碑刻拓本及墨迹传本均为很好善本,汇聚海内外很好碑帖善本资料于一体,并附碑帖原尺寸拉页挂图,是书法临摹、欣赏的很好范本。
《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简称《嵩高灵庙碑》,北魏太安二年(456年)立。碑石在河南省登封县,碑文记魏太武帝时道士寇谦之奏请 造嵩岳新庙的事。 碑额篆书 :”中岳嵩高灵庙之碑”,碑阳二十三行,行五十字,碑阴七行,碑文中间剥泐较多,字迹模糊。传世旧拓,以 行“太极剖判”的“剖”字不损本为佳。书体跌宕峻逸,古拙而多奇趣。保留了魏晋以来隶书风格,隶法森然,波磔犹存,但结构自由,无拘无束,又含有楷书特点,是隶书向楷书转化过程中的典型作品,故为世人所重。 本次影印出版黑白字帖,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参考。
《历代墨宝》丛书系列皆精选自历代经典碑帖,选取各碑帖中笔法与结构拥有代表性的例字加以适当放大,并对损泐之字加以修补。辅以单字简体释文,与例字繁简对照,便于学书者临摹与识读。
《前赤壁赋》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此时苏轼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因受「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期间,并无实职,闲暇之日,多与友人纵情山水,寄托情感。宋元丰五年《公元一〇八二年》,苏轼在黄州城外(今湖北黄冈》沿长江泛舟游览,路过赤壁,遥想到三国时期的风云纷争,感古伤怀,做赋一首,这就是《赤壁赋》。同年十月,苏轼再游赤壁时,又写了一篇同名《赤壁赋》,前者就被称为《前赤壁赋》,後者被称为《後赤壁赋》。有一种说法认为苏轼游览的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占》一词中曾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可见苏轼是知道这一点的,只是借景感怀而已。 《黄州寒食诗卷》也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是苏
《古代经典碑帖善本》是一套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的书法丛帖,精选上自商周金文,下至清末名家墨迹的古代经典碑帖七十余种,辅之以后期精工印制,读者可以借此直入书法堂奥,抉其精华。此外,丛帖在编辑方面亦是颇具匠心,兼顾了法帖的艺术审美功能与学术功能,在鉴藏印章选释、释文疏解、碑帖赏评等方面均贯穿了全新的理念。 刘天琪主编的《张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为丛书之一,精选了《张黑女墓志》和《董美人墓志》两部碑帖。
《南山法帖》系列图书精选中国历代名碑帖,包括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五种书体,时间跨度上从秦汉开始,历经魏晋三国、隋唐宋元,直至明清。基本上囊括了历 的书家及其代表作,是书法爱好者学习的 临摹用书。其中之一的这本《蔡襄自书诗》为蔡襄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故笔致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圆润的书风特色与纯熟的功力。近代朱文均赞云:“此册行楷略备,无不臻美。其婉约处极似虞永兴,而温栗不减柳谏议。盖其能博采约举以自成一家书派者。 ”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初名黻,四十岁左右改名芾。因家居湖北襄阳,人称米襄阳;曾官为礼部员外郎,又被称为米南宫。米芾好收藏,精鉴赏,书画俱绝。其书取法广泛。少时学颜真卿,继而学柳公权。久之,知颜、柳出于欧,乃学欧阳询。又学褚遂良,最久。后经苏轼指点,转学魏晋。上溯汉隶、汉简、先秦石鼓和鼎铭文字。熔铸古今,自成一家。为宋四家之一。其行草书最为人称道。苏轼评曰:风樯阵马,沉着痛快。黄庭坚评曰: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 《苕溪诗卷》,纸本,行书。纵32.2厘米,横189.5厘米。35行,294字。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诗卷为米芾三十八岁时应湖州(今属浙江)知州林希之邀,往游苕溪时呈诸友的诗作。全卷以侧锋取势,字势欹侧,意态潇洒沉着,是米芾行书代表
《史晨碑》,东汉灵帝建宁二年(一六九)刻立于曲阜孔庙,碑通高二百零七点五厘米,碑身高一百七十三点五厘米,宽八十五厘米,厚二十二点五厘米,现存于孔府西仓汉魏碑刻陈列馆。碑文记述了东汉时鲁相史晨、长史李谦
李斯(约公元前二八四—公元前二〇八年),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在秦一统天下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后被任为丞相。 《峄山碑》又名《峄山刻石》,正书十一行,每行二十一字。高二百一十八厘米,宽八十四厘米,是现存早的秦篆刻石。原立于山东邹县峄山,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南侵,登临峄山将此碑推倒,后被野火所焚,无原石拓本传世。目前所见传本,是宋人郑文宝于淳化四年(九九三年)据徐铉摹本重刻于长安者,世称“长安本”或“陕本”,碑石现存于西安碑林。《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二一九年)东巡时,丞相李斯等为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而刻,其内容皆为四言韵文,所用字体是当时通行的小篆,文字书写方面高度体现了小篆的森严法度。字迹横平竖
《历代墨宝》丛书系列皆精选自历代经典碑帖,选取各碑帖中笔法与结构拥有代表性的例字加以适当放大,并对损泐之字加以修补。辅以单字简体释文,与例字繁简对照,便于学书者临摹与识读。
《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楷书,是欧阳询年轻时的作品。无立碑年月,碑藏于陕西西安。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楷书28行,行59字。碑额篆书『隋柱国弘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早年所书。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杨士奇云:『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世南)得晋之飘遗,欧(阳询)得晋之严整。观《皇甫诞碑》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翁方纲说:『是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此碑用笔研润,虽为欧阳询早年作品,但巳具备了『欧体』严
《历代墨宝》丛书系列皆精选自历代经典碑帖,选取各碑帖中笔法与结构拥有代表性的例字加以适当放大,并对损泐之字加以修补。辅以单字简体释文,与例字繁简对照,便于学书者临摹与识读。
《玄秘塔碑》,又称《唐大达法师玄秘塔碑》,记述了唐代高僧大达法师端甫的生平和弘扬佛法的功德。唐朝宰相裴休撰写碑文,书法家柳公权书丹,刻立于唐会昌元年(八四一)。楷书,二十八行,每行五十四字。为柳公权六
《化度寺碑》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镌于唐贞观五年(631),李百药撰文,欧阳询楷书,共35行,每行33字。此碑是欧阳询晚年力作,有超尘绝世之概。此碑模勒之工非后世所及,故称楷法极则。
SUMMARY
在临习碑帖一段时间后,对碑帖中字的点画、结构、章法等有了一定了解,可尝试进行集字创作。 本册以《胆巴碑》为底本,选取出单字,以成语、俗语、对联、唐诗、宋词等主要内容,集成书法作品。作品形式依据内容,作斗方、扇面、楹联、中堂、横幅等等。每件集字作品有作品整体效果图,含正文、落款与印章。后附单字放大、米字格上的效果,有助于读者先进行单字练习,再根据整体图完成通篇集字作品。 集字作品依据字数(由少至多)、形制(由简至繁)排列。白底黑字。原碑文中没有的单字,采取部首拼凑的方式,并由书法专业人士进行微调,以尽可能体现原碑的风格、符合《胆巴碑》的书写规律为原则处理。
《古代经典碑帖善本》系列丛书由书法专业教授傅如明、刘天琪、刘逊芝三位专家担任主编;浩瀚文化编辑制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主要针对书法爱好者、初学者及书法专业院校学生使用。本系列丛书所选碑刻拓本及墨迹传本均为很好善本,汇聚海内外很好碑帖善本资料于一体,并附碑帖原尺寸拉页挂图,是书法临摹、欣赏的很好范本。
丛书立足于古人法帖,吸收了传统教材和学界书法理论的精华,并将获奖书法家的学习、创作以及教学经验融入其间,使读者能从一个较高的视角来学习。本丛书还有以下新的特点: 一、作者皆为书法家。全部为“国展”获奖书法家,他们既能深入传统,又对书法学习有着与时俱进的观念,在书法创作上有着透彻的理解。他们不仅书写水平高,又都有辅导学生参加重要展览的经验和方法。 二、构建字的整体的感觉:本书有别于其他书法教材之处:在讲解笔画后,先讲结构规律,再讲偏旁部首,而不是按照传统上“笔画-部首-结构”的方式。好处是读者在学习完笔画后、较漫长的入门练习过程中,都贯穿着对字的整体结构的理解, 容易建立“字感”,把握风格, 容易跨过从临摹到创作的难关。 三、结构讲解形象明了:采用圈点标识的方法:形象地说
《墨点字帖·传世碑帖精选:曹全碑》精选历代名碑名帖、集合诸体代表范本、增加对应释文注解,是临习书法专业之选。精选历代大家的书法代表作品,从中选出好版本,同时结合电脑处理,对原碑帖进行适当的放大与精细化处理,既方便观摹,又不失原字的神韵。同时对字迹加入繁体释文注解,以便读者从字形、字意上细细揣摩,同时加以反复练习,从而提高个人的书写能力与欣赏水平。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北宋第八位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国亡被掳受折磨而死。赵佶能书善画,精于鉴别,是一位大艺术家。其楷书“瘦金体”,为后世所重。《神霄玉清万寿宫碑》,碑文共十六行,满行四十字,正文共三百六十六字。此碑为宋徽宗于宣和元年(1119年)以瘦金书写成,意在向天下阐明以道教治国的思想。先令汴京神霄宫刻碑,以该碑拓本颁赐天下,摹勒上石。现存于福建莆田三清殿的《神霄玉清万寿宫碑》,即是根据颁行的拓本摹刻的。《神霄玉清万寿宫碑》楷书中带有行书笔意,结字内紧外驰,细长欹侧,用笔爽利自然,布局疏稀而和谐,显得秀媚、静穆。此碑与宋徽宗其他手迹相比,略显丰腴,波磔神韵,跃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