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云: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学习书法重要的通道。书法尤其强调笔法、笔势、笔意。其中,笔法、笔势是书之技法,笔意则是书之本旨。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选择历代公认的经典碑帖来观赏、临摹,当是学书之路的正确打开模式
《董美人墓志》刻于隋开皇十七年(597年),蜀王杨秀撰文,楷书二十一行,行二十三字。此墓志书法端庄坚挺,清妍明快,结构严谨紧健,生动有致,为隋代墓志中的佳品。原石于清代嘉庆年间在陕西兴平县出土,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战火。拓本流传稀少。此次修订所用底本为秦文锦旧藏原石初拓本民国珂罗版,拓工颇精,笔画丰满,较之旧版底本字更清晰,适宜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其后附有张廷济题跋,对此墓志流转经过进行了简略介绍,可资书法爱好者参考。
《唐欧阳询书化度寺碑(修订版)》书法笔力雄强,夙称楷法极则。明郁逢庆《书画题跋记》引赵孟颊评云: 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善,而《邕师塔铭》又其善者也 。清代金右学家翁方纲对此碑评价很高,认为此碑胜於《九成宫醴泉铭》。敦煌石室所藏唐拓本,曾分别为法人伯希和英人斯坦因所得,现存法国巴黎图书馆、英国伦敦博物院,惜俱属残页。此册即郁氏所题之本,存字既多,拓墨又清晰,便於初学者临习。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编*的《汉韩仁铭(修订版)》介绍了,《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简称《韩仁铭》,镌立於东汉熹平四年一公元一*年一。碑高二二七厘米、宽一二六厘米,金正大五年(公元一二二八年)出土,出土时碑下斜缺一角,仅存上截,共八行,行存十七至十九字不等。篆书题额两行,行五字。清康熙间一度传云亡失,后又重新发现,移置荥阳县署,原存河南荥阳第六中学内,现藏于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此碑书法结体宽博,行书飘逸,是我国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碑额篆书方整疏朗,字迹清晰,为汉碑所仅见。
我国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书家辈出,书法宝库十分丰富。为了适应广大初学者临习传统书法的迫切要求,以及书法爱好者欣赏学习的需要,文物出版社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陆续编辑出版了《历代碑帖法书选》系列图书。 这项出版工作得到了老一辈文博专家启功先生的悉心指导。启功先生说2要选取好的版本,原大影印,以低价格,为初学者提供好的学习范本。正是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下,文物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历代碑帖法书选》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十余年,这项编辑出版工作经过多位编辑同志的辛苦努力,现在又传到了新一代编辑的手中。由于图书一版再版,为了保证出版的质量,再现原拓的神采,重现墨迹的神韵,我们陆续对原稿进行整理,重新制版印刷。 今天我们仍力求以低价格为读者提供
《崔敬邕墓志》全称《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剌史征虏将军大中大夫临清男崔公之墓志铭》,刻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年),清康熙年间出土于河北安平,不久这块墓志就被毁坏,后来不知下落,传世仅有拓本。此志与《刁遵墓志》一样,它的刻法与北魏时期的其它墓志铭及造像记等不同,用刀上有粗细深浅的变化,所以在书法上产生了特殊的意趣,也是北魏墓志中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之一。《北魏崔敬邕墓志(修订版)/历代碑帖法书选》修订版据刘铁云藏本影印本制版重印,添加释文和修订说明。
《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简称《皇甫誔碑》。于志宁撰,欧阳询书。无年月。碑高253、宽126厘米。碑文28行,行59字,正书。碑额篆书 隋柱国弘义明公皇甫府君碑 十二字。此碑现在陕西西安碑林。 唐人书尚法,规矩森严以欧阳询。欧阳询书瘦劲险绝,以《皇甫誔碑》尤为突出。 《唐欧阳询书皇甫府君碑(修订版)/历代碑帖法书选》为《历代碑帖法书选》之一,以宋拓本为版本,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参考。
《明董其昌濬路马湖记(修订版)/历代碑帖法书选》纸本,行书,纵29.3厘米,横607.5厘米,132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该卷布局疏朗匀称,是董其昌晚年之作,所谓 渐老渐熟,反归平淡 ,寓生秀于扑茂苍拙,自然洒落。董其昌淡墨行书,往往起笔较浓,依次渐淡,脉络分明,有着鲜明而绵长的抒情节奏,他的书法像优美的轻音乐,清淡、缠绵、隽永而余味无穷。《明董其昌濬路马湖记(修订版)/历代碑帖法书选》修订版据我社旧藏反转片重新电分制版,添加释文和修订说明。
天卷·真书、地卷·草书、玄卷·隶书、黄卷·篆书、宇卷·行书五个大的序列,每个序列包含多部分卷,其中天卷·真书30卷和玄卷·隶书12卷将提前上市。 天卷·真书系列由北碑名家孙伯翔先生主编,后附孙先生名作《怎样写魏碑体》等真书技法和历代集评文章;玄卷·隶书系列由隶书名家著名学者华人德先生主编,附有华先生著名隶书研究文章和技法讲解,以及历代集评文章,方便读者欣赏、学习、临摹。
您最近查看的商品和相关推荐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刻。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楷书共28行,行54字。藏西安碑林。 《中国古代法书选:柳公权玄秘塔碑》是《中国古代法书选》系列之一。
《古代经典碑帖善本》是一套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的书法丛帖,精选上自商周金文,下至清末名家墨迹的古代经典碑帖七十余种,辅之以后期精工印制,读者可以借此直入书法堂奥,抉其精华。此外,丛帖在编辑方面亦是颇具匠心,兼顾了法帖的艺术审美功能与学术功能,在鉴藏印章选释、释文疏解、碑帖赏评等方面均贯穿了全新的理念。 刘天琪主编的《张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为丛书之一,精选了《张黑女墓志》和《董美人墓志》两部碑帖。
《古代经典碑帖善本》系列丛书由书法专业教授傅如明、刘天琪、刘逊芝三位专家担任主编;浩瀚文化编辑制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主要针对书法爱好者、初学者及书法专业院校学生使用。本系列丛书所选碑刻拓本及墨迹传本均为很好善本,汇聚海内外很好碑帖善本资料于一体,并附碑帖原尺寸拉页挂图,是书法临摹、欣赏的很好范本。
《草诀百韵歌》是一本流传日久、影响深远的解释草法的歌诀。以歌谣形式编撰,五字一句,两句一韵,共七十余韵,古人好取整数,故称“百韵歌”。其内容列举了二十多个草书部首、二十八个单字、三百多个形近字的区别。该歌诀言辞浅显,便于记诵,通俗实用,为草书初学者提供了入门阶梯和研习范本,因此久传不衰。明人杨慎认为 “《草诀百韵歌》乃宋人编成以示学者”。至明代,已有通行版本多种,如御制增编本、连奎馆石刻本、韩道亨写本、朱学古写本等。本书所刊为明万历四十一年韩道亨墨迹本。韩道亨,字颖泉,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明晚期,书法宗二王,尤擅草书。韩道亨墨迹本《草诀百韵歌》,不仅可供了解草书行笔结构之规律,其清晰劲丽的笔致更可供临摹,是草书初学者的范本。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北宋第八位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国亡被掳受折磨而死。赵佶能书善画,精于鉴别,是一位大艺术家。其楷书“瘦金体”,为后世所重。《神霄玉清万寿宫碑》,碑文共十六行,满行四十字,正文共三百六十六字。此碑为宋徽宗于宣和元年(1119年)以瘦金书写成,意在向天下阐明以道教治国的思想。先令汴京神霄宫刻碑,以该碑拓本颁赐天下,摹勒上石。现存于福建莆田三清殿的《神霄玉清万寿宫碑》,即是根据颁行的拓本摹刻的。《神霄玉清万寿宫碑》楷书中带有行书笔意,结字内紧外驰,细长欹侧,用笔爽利自然,布局疏稀而和谐,显得秀媚、静穆。此碑与宋徽宗其他手迹相比,略显丰腴,波磔神韵,跃然眼底。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宗室,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官集贤直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卒赠魏国公,谥文敏。元代书画大家。真、行、草、隶、篆无不精绝,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代虞集认为:“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三门记》,全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纸本,墨迹,原卷纵三十五点八厘米,横二百八十三点八厘米,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此卷由元牟巘撰文,赵孟頫书并篆额。此书为典型的“赵体”。用笔苍劲沉稳,线条厚实滋润,结体楷行相糅,章法布局经纬分明,静穆雅洁。明人李日华评:“此书有太和之朗而无其佻,有季海之重而无其钝,不用平原面目而含其精神,天下赵碑靠前也。”
人美书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2018年重点推出的书法碑帖类图书,近期将陆续面世。全书采用大八开彩色印刷,由名家主编,选本精良、图版清晰、释文严谨、技法娴熟、印装精美。 n该系列书分为:天卷真书、地卷草书、玄卷隶书、黄卷篆书、宇卷行书五个大的序列,每个序列包含多部分卷,其中天卷真书30卷和玄卷隶书12卷将提前上市。 n天卷真书系列由北碑名家孙伯翔先生主编,后附孙先生名作《怎样写魏碑体》等真书技法和历代集评文章; n玄卷隶书系列由隶书名家著名学者华人德先生主编,附有华先生著名隶书研究文章和技法讲解,以及历代集评文章,方便读者欣赏、学习、临摹。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追祭侄儿颜季明的草稿,亦称《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卷》。此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行书,23行,共234字。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孤军守常山,城破不屈,与子颜季明殉难。《祭侄文稿》就是在颜真卿悲恸的状态下完成的。其用笔情如潮涌,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倾见于笔端。此帖是经过长期探索后在一瞬间产生创变突破的实例,对于我们学习书法艺术有很好的启发。
《中国古代法书选》系列选用历代经典碑帖海内外珍稀传世版本,涵盖篆、隶、楷、行、草各体经典碑帖,碑帖种类丰富,采用16开优质纸印刷,并附带碑帖释文,便于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
《百字过关 颜勤礼碑》是 *书法入门系列丛书 中的一本。作者从颜真卿的楷书《颜勤礼碑》中选出一百个典型字,并对这一百个字的笔画、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类型进行了详尽讲解。书后还附有在《颜勤礼碑》中所选百字的临习示范。
《唐颜真卿书郭虚己墓志铭》成于天宝八年(749年)。按颜真卿的生卒年限推算,颜真卿四十一岁,刚进入壮年时期,其书法艺术已有相当深厚的功底。如果说《夫子庙堂记残碑》和《多宝塔碑》(752年)是过去发现的颜氏早期的书法作品,那么,这方墓志它的创作时间比《多宝塔碑》还要早三年。它和《多宝塔碑》前后相承,风格基本一致,由于出土较晚保持了颜氏早期楷书的原风原貌。是研究颜真卿早期书法的珍贵资料。
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云: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学习书法重要的通道。书法尤其强调笔法、笔势、笔意。其中,笔法、笔势是书之技法,笔意则是书之本旨。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选择历代公认的经典碑帖来观赏、临摹,当是学书之路的正确打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