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由实用的印章刻制演变而成,其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三千多年来,我们的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印迹。本书在浩如烟海的印迹中,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追求,精选出具有特色的印章作品6000余方,把从先秦到清末,以实用为主要目的的印痕按时间排序、归纳,称之为 唯用篇 。把从明代文彭起,以艺术创作为主要目的的印痕按风格、流派归纳,称之为 唯美篇 一方面可使读者初步领略中国篆刻艺术的风采,另一方面为初学篆刻者在学习中提供实用的参考。
篆刻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由实用的印章刻制演变而成,其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三千多年来,我们的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印迹。明末清初,出现了几个著名的印章鉴藏家,各自都有集体印谱行世,对印学的提倡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学山堂印谱》、《赖古堂印谱》、《飞鸿堂印谱》就是其中影响力的三部集体印谱。此书为其中之《赖古堂印谱》。辑者:周亮工,于清 康熙六年(1667年)辑成,共四卷,收录了同时代作品一千余方。
本字典共收入汉字单字3933个,篆字67872个。部首检字表按《康熙字典》部首检字法编排,为了便于读者方便快速地查阅,正文之后又附有简体笔检字表和汉语拼音检字表两种查字法; 本字典遵照传统字典的编排习惯,并考虑到历代篆字的字形特点,皆以繁体字为序编排,目录及正文每个字的旁边和下面都附有该字的简化字和异体字,以便读者参考,篆字下面的注解和说明文字皆使用简化字,便于读者阅读; 本字典以《说文解字》所收的篆字为首字,主要收录了历代甲骨文,钟鼎彝器铭文、碑石拓本文字、玺印篆刻文字太砖瓦、镜铭、泉币、度量衡等文字,大致按书体发展演变的历及篆刻作者的年代依次编排。 本字典所收历代篆刻字形大致按原大钩摹或剪贴而成,尽量保持字形的原貌。便于应用和携带。
西泠印社印谱藏珍图书依托西泠印社大量的社藏印谱,选择优代表性的人物,遴选他们印中精品,分册出版,为广大篆刻爱好者提供学习篆刻艺术的优良范本。本册西泠四家印谱包括丁敬,蒋仁,黄易,奚冈四位浙派篆刻大家的作品,共计400于方。丁敬钱塘人,文学家,金石学家,工诗善画,篆刻上追秦汉,对文彭,何震,苏宣等他家,兼收并蓄,博取所长,敢于创新,有自己独特风格,为浙派篆刻的始祖。蒋仁,工书法 篆刻,诗文清雅脱俗。篆刻师法丁敬,古拙浑朴,苍劲婀娜,通六书,不失天趣,赵之谦评他的作品为西泠四家中的逸品。黄易,精华篆刻,金石学,山水笔墨清雅。篆刻早年取法丁敬,精研秦汉,能独出已意。丁敬评价他的作品将来能继我而起的一定是,小松也。奚冈,精华篆刻善书法,山水花卉清润超逸,得香广,南田法韵。篆刻初学浙 皖二
西泠印社印谱藏珍图书依托西泠印社大量的社藏印谱,选择优代表性的人物,遴选他们印中精品,分册出版,为广大篆刻爱好者提供学习篆刻艺术的优良范本。本册西泠四家印谱包括陈豫钟,陈鸿寿,赵之谦,钱松四位浙派篆刻大家的作品,共计400于方。陈豫钟工书法,喜收藏,通小学,金石学家,篆刻师法丁敬,秦汉。讲究虚实,在繁简中得平衡。陈鸿寿篆刻追秦汉,旁涉丁敬 黄易等人。浑厚扑老,古拙中有神采,赵之琛篆刻师法陈豫钟,又取换衣 奚冈 陈鸿寿之长。钱松,通金石,工书法,篆刻切中带削,及富金石韵味。
中国古代印学理论尽管繁复杂芜,仍不失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结构复杂、彼此紧密关联的框架体系。沿着这一思路,本书从不同侧面,对七百余年的印学理论加以全面梳理,做多层次、多视角之考察析说,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印学理论体系。同时,本书自始至终关注印论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指出印论的兴起具有显著的“后起性”。由于印论的晚出,其发生的机缘不像更古老的书画艺术那样单纯,而具有明显的“依附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本书亦提出“惯性牵引效应”理论,对宏观把控印学理论、微观解析印学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
讱庵集古印存,原印系清乾隆十五年出版,原印朱砂印泥印本,共32卷,从文字形体和刻印风格来看,该印谱所收印章中大部分都是汉印,也有部分是战国古玺和魏晋南北朝直至清代乾隆年间的印章。该印谱系我社1963年向上海市篆刻家张鲁庵先生遗属征集得来。印谱由徐敦德先生加注释文。释文采用规范简体字,不识之字和字迹模糊之字以打方框表示,除一些冷僻字,通假字,异体字及一般古今字不再注明。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极少量的少数民族文字的印章,因少数民族文字,对这些印章未注释文。
本书从近三千部印谱的几十万方玺印中去粗取精,经多次筛选,精选出印章305方,其中上古玺印104钮,明清以来流派印章201钮。全书以篆刻艺术发展为纵线,将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精品佳作连缀起。同时,又对每方印章的时代演进、艺风嬗变、文化背景、创作理念,以及配篆、章法、运刀和风貌追求等,都力求剖析得言之有物,使之兼具典型性和完备性,既可赏析研读又可作为学习临摹的范本。
二玄社书法讲座 丛书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篆刻六种,面向入门阶段和提高阶段的书法、篆刻学习者,从握笔法开始讲起,进而是基础心得、临摹研究、创作构思,*后对日本现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进行鉴赏,并简单介绍各种字体的历史,对中日历代书法名品进行解说。可以说,书中的理论和实操达到了高度融合,目的在于汇集过去书法家的智慧,传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希望读者能对本丛书进行自由发挥,从中受益。
本书从近三千部印谱的几十万方玺印中去粗取精,经多次筛选,精选出印章305方,其中上古玺印104钮,明清以来流派印章201钮。全书以篆刻艺术发展为纵线,将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精品佳作连缀起。同时,又对每方印章的时代演进、艺风嬗变、文化背景、创作理念,以及配篆、章法、运刀和风貌追求等,都力求剖析得言之有物,使之兼具典型性和完备性,既可赏析研读又可作为学习临摹的范本。
该系列丛书全面展示了我国摩崖石刻书法的精彩面貌,书中所呈现的石刻书法作品,属于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书法字体,可谓兼容了篆、隶、魏碑等数种书风。它们以碑刻形式,用直观语言为读者展现了南北朝及隋代生动多变的书法艺术风貌。石刻经字大如斗,历来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这些石刻大字作品将大字应有的气势和小字具有的周到很恰当地表现出来,是原貌再现的 版本。同时作者从书法美学角度对作品的艺术风格加以解析,使本书成为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临习与研究的 参考。
钱君匋先生是二十世纪杰出的书画篆刻艺术家,在文学写作、音乐创作、编辑出版和古书画鉴藏诸领域均有成就。本书编者沈建中先生搜罗钱君匋先生历年在报刊、图书上所发表的有关篆刻的文章,尽可能全面辑录钱先生关于篆刻学著述、篆刻创作回忆录和篆刻艺术鉴赏的文论,并精选钱先生具代表性的上百方篆刻作品和钱先生数幅篆刻时的旧影照片,以供鉴赏。另有“编前叙言”,末附编者纪念文章。本书对篆刻收藏者和爱好者而言,具有相当的参考研究史料价值和鉴赏价值。
《学山堂印谱》辑者张灏,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辑成,共六册次年增为十册,收录了与其同时代的篆刻作品二千余方。“谱内印人均一时之选,有姓名者如归昌世、何震、苏宣、朱简、梁裹、程远等二十三位名家,无载姓名者,尚不下三十馀。因诸君素弗以是显,故不具载其姓氏。”所作序者皆为大家,如董其昌、陈继儒、钱谦益、归昌世、汤湿祖、李明睿、徐光启、吴伟业、范允临、来斯行、宋珏等。因张灏出身世家,相与交游者皆为一时名士,又性嗜金石,所以《学山堂印谱》能遍集当世名手,使后人得以一睹明朝末期篆刻艺术的总体风貌。 这部近四百年前的集体印谱,对 见多识广的读者来说,不一定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回顾一下印学的发展历程,感受一下先贤们在篆刻艺术上的探索足迹,翻一翻篆刻艺术的“章年照”,总会有些许感慨。
本书为清代书法篆刻名家胡震的生平考略,撰稿者为胡震后人,其资料较为翔实而严谨。胡震(1817 1862),字听香,一字伯恐,不恐,荄甫,号鼻山,别号胡鼻山人、富春大岭长,清富阳庆护里(今环山乡)人。浙江富阳诸生,侨寓上海。生平好立崖岸,酒后值伧侩辄怒詈,人因目之为狂。习摹印,见钱塘钱松所作,乃大惊服。入邑庠后,不喜制艺,独致力于书法,收藏碑帖、拓本甚富。于魏、晋、唐人法帖,均悉心临摹,得其神髓。又善鉴赏金石、古器,辨别真伪。后得纪昀竹节砚,遂以 竹节砚斋 名其室。胡震勤于艺事,无间寒暑,行草、篆隶皆精。篆刻取法汉印,亦见功力。而于当世名家,独服膺于钱松,时相切磋,谊同师友,故其所镌拓,深受钱氏影响。
印章是成熟较早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精华的物质载体之一。从先秦迄今的3000年中,印章和篆刻艺术发展经历了哪两座高峰?明清以来的篆刻艺术大放异彩,出现了哪些篆刻大家,他们为印篆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从事篆刻艺术有哪些需要磨练的技艺和修养?前辈印人有哪些治印经验和关于印章的掌故?名篆刻家、书画家韩天衡先生新作《印篆里的中国》分印篆源流、行知合一、印人印事三个板块,呈现韩先生在中国印篆研究上取得的非凡成就。随文配有400余方古代珍贵印人印作、豆庐藏印及豆庐所治印等,以及印谱书影、印材等图片共600余幅,书后附录更有历代印章实物、豆庐印选等集中呈现,全面展示中国篆刻艺术之美。
沈尹默作品种类繁多,条幅作品所占比例 ,但由于条幅作品纵横比大,很难满足常规字帖的出版要求,本册采用整纸打印后折迭的方式,这样既方便大家临摹,又不损原作的行气。采用真迹高清拍摄并精印,使书法研究者不仅可以体会到原帖的风神,而且可以领会到笔豪往来的动势、中锋提按运笔引起的墨色细微变化等细节,这对广大书法爱好者探求前贤笔法有事半功倍之效。 《沈尹默条幅精品集》选取沈老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精品代表作,采用整纸折叠的方式,真迹高清拍摄并精印出版。沈尹默先生是现代书法 的一代宗师,他的书法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尤擅楷书、行草书,中锋用笔,运笔提按起伏震动,使笔锋万毫齐铺,点画充满张力,故经得起放大,是唐以后屈指可数的大家。
《曾默躬品鉴印玺辑》为曾默躬先生对汉印,尤其是古玺印进行的品鉴。从文意、结构、字法到欣赏的角度,及对篆刻艺术的探讨都非常精彩,对书法篆刻爱好者及专业人士的品鉴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该书运用字根偏旁组合的方法分析了《说文解字》收录的小篆,将汉字构件分为偏旁和字根两大类,而字根部分又依据字形造字原理分为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两大类,对篆书结字方法进行总结。此外作者根据篆书演变规律对部分常用汉字进行篆法组合,新收小篆8000余字,在书中以单列。 本书可供书法专业学生、普通书法爱好者,篆书、篆刻以及文字工作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