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吴玉如先生书写的三幅作品组成,分别是草书《离骚》,小楷《黄庭经》,小楷《乐毅论》。其中《离骚》全文是吴玉如在莫斯科期间,在彩笺上用草书书写而成。吴玉如在莫斯科期间,还临写了王羲之的小楷《黄庭经》。这些作品作为信物送给了其爱人,保留至今。 吴玉如生前还曾临写王羲之的小楷《乐毅论》数本,此次出版的为留在其爱人处的手迹。此临本是一九三一年(岁次辛未)春天所写,当时吴玉如先生春秋正富、精神饱满,功力却已臻于人书通会之境,显得神完气足。如果对照原碑帖,会发现此次出版的《黄庭经》《乐毅论》与其极其相似,这也正是他所倡导的 临古人书必先极似,能似得其貌,而后任己为之,可言得其神 。这一理念能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提供借鉴。
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 北宋四大家 。其书法初宗二王、颜真卿,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用笔变化多端,有 八面出锋 之誉,结体欹侧多姿,具真率自然之趣,为宋代 尚意 书风的代表书家。由于米芾的书法风格表现出爽捷、痛快的审美特点,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正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因此得到了众多学书者的喜爱,取法、研究者甚众,其书法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继承。本书法集收录了米芾的传世书法精品,力图全面展示米芾书法的韵味精髓和整体风格,本书特别适合书法爱好者、书法鉴藏者及广大读者收藏、赏阅。
黄庭坚是北宋有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善为文章,长于写诗,尤以擅长书法著称。其楷体字势开张,笔力刚劲;草体盘曲迴旋,变化无方,被誉为北宋四大书家之一。黄庭坚书法具有的特殊魅力,他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作家、红学家,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交游广泛,兴趣爱好众多,会作画、刻章,更是写了一手好字,其作为学人,墨迹非常珍贵。 本书收录了一系列端木蕻良与友人来往的信札、案头诗词、日常小文,正是这些常人未曾见过的宝贵墨迹,更体现了学人光环下的真实,为读者还原一个鲜活的、真实的、可爱的学人。这套书真正做到了让艺术与书的相遇,让高贵的灵魂与读者相遇。
黄牧甫(1849—1908),安徽黟县人,原名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后以字行。晚年别署黟山人、倦叟、倦游窠主。其父博雅能义,著存《竹瑞堂集》。黄牧甫在篆刻艺术方面的成就,主要是不为明清流派所束缚,虽遍学各家,但入而能出,他以自己丰富的金石学的学识,与印艺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但把古玺艺术介绍于当代,同时将几百年来以烂铜印作为拟汉的 标准给予了变革。他用光洁妍美的风姿,把汉印原来的面目重现于刀下,为后代寻索传统的玺印艺术,指出了坦阔的途径,并在长期的研求中,纳故吐新,创造了自己寓险 于平正,峭拔而雄深的风格。
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家”。其书法初宗二王、颜真卿,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用笔变化多端,有“八面出锋”之誉,结体欹侧多姿,具真率自然之趣,为宋代“尚意”
本书稿收录刘一虎书写的小楷作品——宋词三百首。所书字体融楷体与魏隶于一体,自成风格,且结构严谨,字字平稳,骨力遒劲,棱角峥嵘,书风清秀,凸显出一种其特有的独到且浑然去雕饰的朴实素雅之美。本书的出版,既可供广大读者诵读宋词之用,亦可作书法爱好者欣赏与临帖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