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除了做学术研究,黄老师还承担了很多其他的工作,比如为厦门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发展多方奔走,争取资源;担任厦门国际动漫节的评审专家,为福建省艺术馆“艺术扶贫工程”撰写报告文学。很难想象,这么多的额外工作,他怎么还可以出那么多的成果!而且在学术研究之外,黄老师还出了很多“杂”书。2016年,黄老师出版了一部《厦门百景千联:滨海文化旅游札记》,这部书以厦门历史上所流传的“大小八景”、近年来所评选的“新20景”和“新24景”、在各种全国性评比(如“A级景区”“美休闲乡村”等)中入选的景观等为依据,选出“厦门百景”予以评价,这“百景”样貌,还可以通过随附的扫描获取,形式非常新颖,深受读者欢迎。而这百景,黄老师或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都是自己到现场去观看、拍照。他还搜集了一千多条
从1977年电影《新的希望》以帝国歼星舰开场的惊人镜头,到《幽灵的威胁》里的飞梭车赛,再到《西斯的复仇》中火山星球穆斯塔法上的史诗决斗,现代电影制作中有许多颇具标志性意义的画面出自“星球大战”系列。类似的例子实际上还能举出数百个,而“工业光魔”(ILM)制作模型的巫师们每一次都居功至伟。这个充满惊心动魄的华丽幻象的宇宙能够呈现在大银幕上,离不开他们的付出。在《星球大战:塑造银河系》一书中,“工业光魔”的创始成员之一洛恩·彼得森将带领读者踏上一场历时三十余年的惊奇之旅,讲述从未出版过的故事,解释经典场景如何创造,深受喜爱的模型如何制作他们使用的零部件和材料往往出人意料。在创造这个熟悉却又奇异的遥远银河系时,颜料桶、汽车模型零件和胡桃壳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高科技激光器和计算机图形也不可或缺
本书以采访动画制作人员或动画工作室人员为主要方式,详细介绍日本特定地域——关西地区动画、电视动画和广告的成长、发展、兴衰过程,分三部分共五章,内容涵盖“京都电影公司战后关西动画的出发点”“嵯峨工作室京都系动画界的中心地”“一光社大阪系动画界的出发点”“《铁臂阿童木》以后”“京都?大阪/21世纪”,对于更全面地研究日本早期动画具有较高的史学和资料价值。
本书是王好为导演的散文集。分为“足迹良师”“画外音”和“剧本”三个部分。部分内含了对自己母校“八一小学”“实验中学”“电影学院”生活的回顾,记述了成长于时代风潮中的作者青少年时代。从学作的视角切入,记述了师从张客、余倩教授、电影艺术家凌子风、谢铁骊、陈怀皑、陈强、李准、张水华、张瑞芳、陈荒煤的感悟,既写了他们对自己艺术观的深刻影响,也勾画出这几位大家的风貌。第二部分对自己执导的影片《瞧这一家子》《潜网》《夕照街》《北国红豆》《迷人的乐队》《失信的村庄》《村路带我回家》《哦,香雪》《离婚》《生死擂》《状元媒行回顾,有导演阐述、艺结、创作杂谈、答记者问。第三部分是作者编剧、导演的35集电视连续剧《徐悲鸿》文学剧本。
“黉门对话”是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的专家主题论坛。黉(hóng),古代称学校,有黉门、黉宫、黉校等说法。“黉门对话”以学术性、对话式、跨学科、互动型为基本原则,邀请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嘉宾,参与对话交流和互动研讨。2015年10月30—31日,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黉门对话”专家主题论坛“宋代的视觉景象与历史情境”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报告厅举行。论坛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凇主持,来自中地、美国、中国等地的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史、音乐史、文学史专家二十余名齐聚一堂,聚焦于宋代的艺术和文化,以视觉材料(绘画、雕塑、建筑、考古出土物等)为线索,就美术史、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之间的学术问题,进行彼此之间的学理、学科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延伸艺术史视野,探究历史情境的呈现方式与解读渠道。
本书是对导演大卫· 芬奇的导演生涯作品的调查、解析和评论。从《异形3》《十二宫》《心理游戏》《搏击俱乐部》等12部影视剧,到他为麦当娜和滚石乐队等制作的MV,以及各种短片、广告作品,书中充满了对这些作品的原创性批判分析、幕后照片、静态剧照和原创插图。本书将芬奇的作品按照侦探、现实、传奇和爱情等主题进行分组,设计成一套对于电影制作人的“调查”,像解开烧脑剧情谜题一样去解开大卫· 芬奇电影世界创作和制作之谜。本书还包括对大卫· 芬奇经常合作的摄影师、选角导演、演员的采访。 本书是献给大卫· 芬奇的影迷和悬疑类型片爱好者的收藏书,也是供导演、编剧、制片人等电影人和媒体从业者学习大卫· 芬奇电影美学和视觉叙事的参考资料,广大电影爱好者也可从本书中得到视觉享受和灵感。
电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电影观念的变化与时代社会、文化和经济的条件及其嬗变转换存在紧密的联系。对电影的本体性认知,是在跨学科和多纬度语境中,不断获得审美能动的变化,构成自己特殊的历史内涵。 本书采取以时间段落为纲的通史方式,根据中国电影发展过程演进划分为十章,梳理在不同阶段表征电影审美文化的创造、传达和接受的话语活动,说明中国电影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全书视野广阔,线索清楚,照映全面,语言深入浅出,说真话,记实事。 作者力图以求是精神治史,还原历史真相,充满主体性的现代气息的贯注。全书以电影作品、电影人、电影市场与传播为轴,从电影传入中国及早期无声电影制作活动写起,一直到21世纪中国电影迈向国际舞台的历程,向读者展示中国电影过去、现在的一幅全景画卷。
由王扶林导演,欧阳奋强、陈晓旭、邓婕、张莉等主演的87版电视剧《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电视目前的绝妙篇章”“不可逾越的荧屏经典”。87版电视剧《红楼梦》成重播剧经典,常年盘踞重播剧靠前名的位置,豆瓣评分高达9.6,常年位居电视剧评分榜靠前。这部剧承载着亿万电视观众的集体记忆,也记录着上百位演职人员人生很美的青春时光。这是一本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全景式纪念画册,精选当年的精美剧照300余幅,均由87版《红楼梦》摄影师李耀宗定制提供。虽然87版《红楼梦》的剧照在网上已经流传过很多,但本画册的大部分照片还都是头一次面世。画册分为经典回眸(场景剧照)、红楼梦中人(单人剧照)、拍摄花絮三个部分,均用原照片经高清电分后修图设计,使87版《红楼梦》的经典人物、经典情节都有一个的呈现,并通过花絮照片,带大家感
《亚洲新电影之现代性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规划项目成果。《亚洲新电影之现代性研究》围绕“亚洲新电影”话题,在对亚洲主要国家本土文化、艺术特征予以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传统电影和现代电影、外来影响和自身创造、思想探索和视听娱乐等视角,深入把握亚洲新电影的价值建构、社会蕴含以及形式变革,特别是发掘了其现代性内涵的灌注,从现代化到审美现代性再到叙事学、消费社会、镜像理论的集束勾勒,包括当代中国电影在内的亚洲新电影之历史生态、现实追求跃然纸上,显示了区域电影一体化研究的全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