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 黄金九十年代 的核心美术师汉斯 巴赫尔,首次将迪士尼档案馆中精心搜集的珍贵画稿整理成册,揭开了如何围绕故事设计角色和场景的大师技法。本书收录的400余幅画稿,既包括《美女与野兽》《狮子王》《花木兰》《灰姑娘》《小鹿斑比》等经典动画的概念图、背景图、平面图、演出布局图等,也有针对构图、色彩、镜头而作的示意图。这些画作本身便是精美的艺术品,同时也是对设计方法准确、直观的图解,再结合作者简洁的文字解说,读者便可迅速理解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的组合是如何营造氛围,背景、角色设计是如何服务于故事的。 这本 迪士尼的成功秘诀 ,值得每位动画工作者一生珍藏,对游戏美术、电影美术、插画、图像小说等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也极具启发性。
1992年,B?卢比?里奇在《乡村之声》上发表了一篇具有开创性的文章,定义了一种全新的电影类型——新酷儿电影。这场电影和视频界的运动引起了政治和美学的巨大创新。如今,这一电影类型已经不断壮大,涉及到整整一代酷儿艺术家、电影人和活动家。 身兼评论家、策展人、记者和学者多重身份的里奇,自新酷儿电影的概念出现之时起就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收集了她关于新酷儿电影的文章,并加入了她对于这一话题的新想法。里奇向我们介绍了这场电影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起源以来所诞生的先驱代表,如德里克?贾曼和艾萨克?朱利安,同时详细研究了《钓鱼去》《断背山》《女权俱乐部》和《米尔克》等电影,探索了部分鲜为人知的电影作品,并记录了近期银幕上、网络上、艺术画廊中的新酷儿电影的代表作品。
《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述(1979-2015)/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丛书》填补和完善了新时期电影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极大地完善和丰富了新时期文化史、产业史、思想史和政治史的研究内涵以及精神等级,根据新时期电影表演美学的内在发展以及逻辑,划分为若干的历史分期,明确并深度剖析断代的美学主体思潮,并且对重要表演美学现象进行个案研究,发现和总结新中国电影表演的经验得失,纠正目前社会以及文化界对于电影表演的某些表演认知误区,为社会以及文化界提供正确的表演美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