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指南(第 4 版)》对于想要在混音领域取得成功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本好书,涵盖了混音从基本概念到高级技术的全部内容。 本书包含大量的照片、图像、表格以及音频素材,让你理解混音观念的重要性,教给你如何完成混音工作并评估你的混音作品,并且使你的混音质量更上一个台阶。本书不但介绍了关于混音的各种理论和设备,还论述如何将这些知识用于混音实践的创造性方法。本书网络资源提供了2000余个音频样本以及多轨音频素材,可以作为本书内容的补充。 这一版本包括以下新内容。 ● 关于母带处理的进一步探讨,包括了响度战争、LUFS目标和DIY母带处理。 ● 所有图表都得到了更新。 ● 新增了一个关于硬件模拟调音台的软件仿真的章节。
《导演艺术论》(上、下)是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徐晓钟约半个世纪以来从事舞台戏剧导演工作与导演教学历程中所写的文论选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部分是一篇六万字的长文《导演构思论》,可以说是引领全书的 火车头 ,内容包括: 导演构思 是导演对未来演出的总体设想和预见;是导演自己对剧本哲理内涵与艺术形象的解读;是体现他自己 解读 的关于哲理、诗情、舞台形象与演出形式相统一的总体构想。第二部分是晓钟老师对自己所导演的十个剧目写的具体 导演构思 ,涉及五部中国现代名剧和五部欧洲古典大作。实际上就是用自己的思想对十部戏进行分析和构思。第三部分是 论导演艺术 ,是对导演艺术的基本特性、导演艺术面对的时代课题及部分 综合艺术 的论述。第四部分是对当代十几位有成就的导演所做的深入分析研究。第五部分是对来北京演出
本书是关于IP形象设计和创作的教程,同时也是指导IP形象运营变现的书籍。 本书共5章。第1章介绍了创作IP形象前要了解的知识,包括IP形象的概念、 工具和软件、设计延展与应用领域。第2章详细讲解了设计IP形象的方法,从前期构思、基础造型设计再到形象细化、颜色搭配等。第3章讲解了IP形象的制作过程,总结了IP形象设计的完整思路。第4章展示了IP形象的设计实例,包括个人IP、企业IP、吉祥物IP、文旅IP和潮玩IP。第5章分享了一个IP形象设计师的职业素养。本书呈现了一个项目从0到100的整个流程,并提供思路性讲解。 本书内容实用、案例丰富,适合艺术类在校生及相关从业人员阅读和学习。
该书展现出作者具有理性意识的史学诉求,全书系统而全面地梳理、研究1949年以来的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发展及在当下面临的困境与难题,独辟蹊径,将电影艺术问题带入幽深之境。
《漆中之黑》为 摄影师杜可风的随笔集,富有浓郁的个人色彩。书中,杜可风以简洁生动的文字,从自己十八岁离开家、当上海员周游世界开始,讲述了他是如何从零出发,一步步成为世界 的电影摄影大师的,其中不仅有充满传奇色彩的冒险经历,也有在游历中逐渐沉淀的感悟与思考,当然, 重要的,是杜可风用他那 个性、灵动幽默的文笔,书写了他对于电影,特别是对于中国电影的无比热爱,以及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与心得,同时还配有130幅珍贵图片,其中不仅有片场照片, 有杜可风本人的拼贴作品。
百年中国播音史 共五个品种,六本书,分别为(1)詹晨琳著《百年中国播音事业发展史》;(2)罗景昕著《百年中国播音创作发展史》;(3)高国庆著《百年中国播音学术发展史》;(4)马玉坤著《百年中国播音教育发展史》;(5)马玉坤编著《百年中国播音文献史料集成:20世纪中国播音学研究论著集成》;高国庆编著《百年中国播音文献史料集成:民国时期播音研究史料集》。 本书以百年(1923 2023)中国播音学术理论发展为核心研究内容,通过对学术理论史的梳理,归纳百年中国播音学术的得失,发现问题,进而总结理论和方法,指导未来该学科的研究方向。本书勾画了百年中国播音学术发展脉络,准确把握其内在逻辑、探寻理论和实践效应、梳理正确的价值取向并确立研究目的,从中总结出中国播音学术发展的内在惯性和理念,为媒体融合视域下新时
全球华人艺术展 是以邀请海外优秀华人艺术家参展的大型展览项目,由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发起,先后与原文化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分别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天津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举办了前三届。 文化中国 在工作:艺术实践中的女性 第四届全球华人艺术展 已于2022年12月29日 2023年3月27日在何香凝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聚焦当代华人女性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并探讨中国文化在华人女性艺术创作中的影响与体现。本书收录了参加此次展览的23位华人女性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聚焦文化遗产与传承、移民与迁徙、饮食与文化等主题,有的关注家庭日常与艺术实践之间的身份转换与突破,有的以超越性别的眼光对社会发展、科技未来等展开想象。同时,书中还收录相应的访谈内容以及艺术评论和研究文章,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当
贾想1 本书稿是著名电影导演贾樟柯*部回顾其电影创作和思路历程的著作,也是对其1996到2008年这十余年来导演生涯的梳理与总结,全景记录了这些年来其思考和活动的踪迹。此书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此次经作者重新修订,改版推出。书中收录了贾樟柯导演生涯各时期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独特的思考,另有多篇与电影界、艺术界、媒体等多领域关键人物的代表性访谈。全书以贾樟柯所拍电影为纲,所有收录文章以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呈现出导演个人敏感而执着的心路历程,也体现出贾樟柯以电影抒写乡愁的深切情怀。 贾想2 本书收录贾樟柯在2008到2016年间的文章、演讲与对谈,这些与电影作品并行的文字,记录下他电影内外的生活和思索,对于历史和社会剧变的关怀和反思,呈现更为广阔和深厚的生命底色,也揭示出他电影的缘起和归
本书是一本针对播音与主持专业一年级学生进行普通话正音和播音发声的基本功训练的教程。包括普通话理论基础、正确的发音位置、呼吸训练、气息运用和声音弹性训练内容。为学生的文艺作品朗诵训练、口语表达训练、新闻播报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本书为学生提供了富有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的实用训练材料。培养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良好的语音面貌。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兼具思想性、实用性、表演性,从而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演员台词训练》是作者杨旭完成中央戏剧学院科研项目的结项成果。作者通过研究中西专著、参加帕西台词训练班及旁听观摩帕西教授课程取得的收获,加之对自己在中戏任教的实践经验进行的总结,完成了这这本详细分析研究帕西教学理念的书,其中的配图使得读者更为直观方便地领会帕西台词训练方法的基本要领。
本书为视觉评论家李楠的摄影批评集,分为“自己”“问题”“解决”“我见”几个部分。李楠的摄影评论思想深刻,文笔犀利,对问题的剖析鞭辟入里,是一本出色的摄影批评集。
本书重点对两个典型的现代大都市:纽约和哥本哈根进行了多层面的城市研究。基于人们对城市体验的多层次性,本书的多位作者分别从建筑和空间,及从历史、文学、艺术及流行文化等方面,探寻了城市生活的感知和表象,以及它们如何与城市的形成和演变相联系。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城市的文化角色,并且理解城市中的各种实体与非实体的因素是如何以一种深入、持久或者出人意料的方式影响着城市的形成,以及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经验。本书结合社会学、人类学、美学、建筑学和城市规划诸多方法, 展示城市和文化研究的成果,为城市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讨论提供了支撑。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相关专业在校师生阅读参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的知识经济在 爆发,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从书后走到了书前,互联网知识经济正在拉帷幕。本书以知识付费为研究内核,对这个跨界新兴产业进行全面解读,以丰富的行业实战探索、案例调研、严谨的理论研究,,让知识经济的参与者和用户 好地看清浪潮趋势、生态全局和精致细节, 好地理解互联网知识经济的逻辑和模式。
《李国修编导演教室》是作者四十年剧场修行笔记,也是完整呈现其一生创作思维、导演理念及表演历程的靠前手资料。全书根据李国修编、导、演的教学讲义整理而成,以人称撰写,尽量还原其在课堂上的口吻。李国修通过自身的舞台经验、作品范例、人生经历等,系统地阐述了其创作理念。这些理念历经实践的检验,并在失败的教训中不断地得到修正。编剧课上,他深入浅出地示范了“说什么,比怎么说重要”,让剧本回归“人味”;导演课上,他提出“导”引创作概念并整合“演”出元素,倡导永不满足的创作精神和不断建立与推翻的导演风格;表演课上,他主张透过认清第二自我找到正确的生活态度,达到演员与角色的心灵契合。他始终相信,戏剧是一门关于“人”的艺术,无论呈现何种美学形式,其核心都是在探讨人性。因此,本书不仅是一本戏剧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