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至今,世界范围内有关设计的关键发展、运动及实践者,深入分析了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将设计置于不同的技术、文化、经济、美学和理论背景中讨论。书中包含1100余
2004年,中国首次选出“中国zui美的书”,以参加次年举办的莱比锡“世界zui美的书”评选,开始了一段莱比锡美书之旅。本书收录了2004-2019年间德国莱比锡“世界zui美的书”评选活动中历年获奖书籍之大成。全书1500多页,收录209册世界zui美的书,翔实地记录了这些享誉世界的图书所属国家、作者与设计师、所获奖项、开本、页码等图书规格等详细资料,附以获奖书的英文原版评语和中英对照的内容提要和设计亮点描述,以及每本书的立体书影和精彩版式展现,全书收录209本书,1500页,8000幅精美书影,堪称“世界zui美的书”的设计大辞典。
2004年,中国首次选出“中国zui美的书”,以参加次年举办的莱比锡“世界zui美的书”评选,开始了一段莱比锡美书之旅。本书收录了2004-2019年间德国莱比锡“世界zui美的书”评选活动中历年获奖书籍之大成。全书1500多页,收录209册世界zui美的书,翔实地记录了这些享誉世界的图书所属国家、作者与设计师、所获奖项、开本、页码等图书规格等详细资料,附以获奖书的英文原版评语和中英对照的内容提要和设计亮点描述,以及每本书的立体书影和精彩版式展现,全书收录209本书,1500页,8000幅精美书影,堪称“世界zui美的书”的设计大辞典。
本书以汉字为核心,通过“汉字的演变与发展”“汉字演变图解”“汉字的创作与再创作”三个部分,详细地视觉化展示当下文字符号的设计应用,以及汉字的形成。在第1部分,我们从造字、汉字字形的演化及汉字的辐射力来展示汉字发展的过程及影响;第二部分,我们选取了132个汉字,以“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草-行书-仿宋-宋体-黑体”的步骤来展示它们由图像终演化到现代汉字的整个过程;第三部分,我们呈现了来自世界各地设计师创作的以汉字为核心的平面视觉作品。
8位设计師共同侧写×万字访谈爬梳创作轨迹;2009-2015新近百项专辑包裝、书籍装帧、字型设计及平面视觉作品。
本书是《时尚、审美与创意文化论丛》中的一本。作者在本书中对服饰艺术与身体美学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全书共分五章,分析了服饰艺术及其文化样式、身体的显隐与欲望的生成,服饰符码及其隐喻与象征、身体及其美的话语构建等。
本书以西文字体的基础知识和西文排版中的9个基础练习开篇,进一步讲解了西文排版的关键点,以及西文排版所必需的19个知识要点。细致讲解了设计师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名片、信纸、请柬和证书的西文排版,简要描述了广告与包装、导向标识系统、网络设计、产品设计和企业字体等各个设计领域中西文排版的运用,以及日西混排的问题、现状和未来。 作为日本著名西文活版印刷所“嘉瑞工房”主持人的高冈昌生,其父高冈重藏是该工房创始人井上嘉瑞的弟子,几代人专攻西文活字印刷术,并藏有极多一流西文活字。最后一章高冈昌生娓娓道来自己是如何进入字体排印的世界,接受了“嘉瑞工房”的字体排印教育,并逐步掌握字体排印的技术、知识和历史,体会到字体排印是一份心意。这不是一本单纯讲解排版规则的书,更注重思考如何排版才能让读者舒适地理解
扬州博物馆联合浙江省博物馆,联合展览了陈崇光和黄宾虹作品70件。《陈崇光黄宾虹扬州》即是对展览作品的收录。其中浙江省博物馆黄宾虹作品40件,包含了他从早年到晚年的作品。扬州博物馆陈崇光作品30件,挂轴17件,扇面13件,主要以其中晚年作品为主。包含山水、花鸟、人物画、书法作品等,每一作品都注明名称、质地、大小及收藏地,并加以释文。
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与服装面料加工和再造相关的知识,包括服装面料的重要性、面料用纤维与纱线、机织面料、针织面料、非织造面料、印染面料、传统再造面料等,理论深度合适,同时辅助图片理解,使读者深刻领会面料加工和再造的魅力,全面拓展读者在面料方面的视野。本书可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辅用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汪芳著的《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锦绣卷)(精)》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国丝绸文物分析与设计素材再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子课题“中国明清丝绸锦绣纹样信息提取与设计元素分析”的研究成果。本书将明清锦绣按纹样题材分为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自然元素及抽象纹样五部分,在采集了大量纹样信息后,精选了其中170幅织物纹样绘成矢量图,并附上所采集的原图和简要纹样分析。希望本书可以在程度上弥补出土和传世古代丝绸实物之不足,丰富中国传统织物纹样宝库,为从事纺织品设计、艺术创作及艺术史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刘勇主编的《地方重塑(国际公共艺术奖案例解读3)》汇编解读的国际公共艺术作品包括壁画、雕塑、社区改造、空间转换、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关注和诠释城市生活和地域文化,关注环境空间,也关注人文、历史脉络和公众日常生活,体现出公共艺术对于社区再造及重塑市民文化生态的意义,艺术家通过公共艺术的方式表达出对城市发展的特定思考。
中国现代设计是伴随着现代化现代进程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设计观念史》作者搜集资料十年,梳理、研究、写作五年,为读者还原一段真实的中国现代设计史。作者将研究坐标放在“设计”也是由设计师们的活动或行为所组成的,是一种人类活动。这样一种行为是在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而作者在研究设计观念史的时候,融入了社会学、科学、哲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在研究中,作者突破贴“标签式”的研究方法,在真实的设计实践与探索中反思,引出了许多有趣且深刻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关于中国现代设计思想资源的辨析一般认为“图案”是现代设计思想的重要来源,但从“共时”的角度来看,上世纪20年代以来与西方国家,特别是德国的技术合作及工业产品输入是另一支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市民阶层
产品包装的功能分别是:1.保护性、2.便携性、3.创新性。对于众多的包装设计师来说,创新的包装结构是他们能创作出取得市场价值和成本书专注产品包装结构,详细解构每一个包装设计作品的结构设计,并呈现同时本书也会配上大量的包装盒的结构模具图,拿来就用,简单、有效、有价。习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