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庆祝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作品。精选了100个新中国成立以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朝夕相伴,对民生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产品,图文并茂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关切,展示了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创新精神。书中通过四个发展阶段的详细介绍,聚焦中国设计如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以及如何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本书也强调了中国设计所折射出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本书是理解中国工业产品设计历史和价值的重要读物。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至今,世界范围内有关设计的关键发展、运动及实践者,深入分析了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将设计置于不同的技术、文化、经济、美学和理论背景中讨论。 书中包含1100余张高清全彩插图,囊括了家居产品、交通工具、字体、武器、电子产品、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的设计作品,对不同时期大师杰作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 通过本书,你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设计具有何种特点,历史上著名的设计作品是如何诞生的,以及设计是如何演变、如何影响大众生活的。
本书以葡萄牙语音系为研究范畴,运用生成方向下的线性和非线性理论,展示葡萄牙语中的典型音系学现象及其背后的语言学原理。此外,本书还结合学习者的语言官能基础,提炼总结我国葡萄牙语专业学生在语音学习中容易出现的迁移和偏误,并借助音系学理论提出专业的、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在理论性之外,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依据学界现有理论框架,本书共设四大板块,分别为引入、线性理论、非线性理论和实用教学指导,主要论述了葡萄牙语中形态音系学下的各种音系过程、自主音段下的不充分赋值理论、超音段下的韵律学、元素音系学、优选论等。在教学指导板块,本书特别讲解了葡萄牙语所具有的、在罗曼语族中的区别性最高的大范围元音开合度区分特征以及介音和流音的对比,并结合上述研究内容,提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指导。
一册是关于迪特 拉姆斯一生经典设计作品的汇集与解读; 一册是完整解读迪特 拉姆斯核心设计理念的著作; 既有作品又有理念,两本套装可以全面立体地还原一个真实的迪特 拉姆斯; 这是一套针对迪特 拉姆斯粉丝的终极指南。
在《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中,隈研吾公开了自己近二十年的建筑实践精粹。本书按照10种材料将作品分类, 囊括81项经典案例,数百张高清照片、手绘草图及细节图纸,深入剖析隈研吾运用材料的技艺和神髓,带领我们深入东方建筑的另一种可能。 长城脚下的竹屋是隈研吾的重要尝试,它内外部使用了大量竹子。为了把这种易开裂的材料用在结构上,并延长使用寿命,隈研吾先用钢板加热竹子,再给竹子上了一层油。直径60毫米的竹子也按60毫米间隔排列,整个建筑都控制在一个节奏上。透过竹条的缝隙,能隐约看到长城的烽火台,既应和了 不可居无竹 的中国文化,又蕴含了 物我合一 的设计哲思。
一本书搞定包装设计方案!本书包含 500 多款纸盒结构设计图形、盒型的平面图和效果图。附有印刷说明,实用性强,是设计师的好帮手。 1. 包含多种纸盒:托盘盒、管式盒、套盒、包裹盒、纸板夹、瓦楞纸箱、售点陈列盒等。 2. 标示清晰,图像一目了然,根据线图直接可以制作。 3. 装帧精美,方便查阅。
55件中华经典传统服饰,100余幅锦绣纹样,7个时期人物立绘 一场跨时空的时裳盛宴,细数5000年来的服饰流转与美学变迁,为艺术设计、服饰搭配、绘画临摹提供参考。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之美锦绣藏,唐风华美,宋韵典雅,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独到韵味,每条丝线都缠绕着不该被遗忘、独属于华夏民族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 以时间为线,串起先秦至唐宋元明清千百年的时尚变迁,呈现了5000年前来的穿搭风采,展现中华服饰演变的脉络。周代服饰规矩端正,春秋战国逸态横生,秦汉、魏晋褒衣博带,隋唐五代百美竞呈,宋明复兴先制、雅俗相融,清朝森罗万象、繁复靡丽…… 透过中华霓裳,既能读懂千载东方美学的流转,也看到魏晋南北朝服饰多有繁复纹样的背后,是西域之风涌入浸染
《今日文字设计(全新增补版)(精)》收录了15个国家88位设计师的作品,展现了现代文字设计的面貌。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利西茨基、奇希霍尔特、茨瓦特、沃尔夫冈·魏因加特、维姆·克劳威尔、杉浦康平、埃米尔·鲁德、卡尔·格斯特纳和赫布·鲁巴林等。新版又收录了内维尔-布罗迪、阿普丽尔·格雷曼和安尚秀的作品。通过沃尔夫冈·魏因加特、维姆·克劳威尔、杉浦康平、弗朗哥·格里尼亚尼、约翰·凯奇和赫尔穆特·施密德的评论。本书回顾了20世纪文字设计的发展历程。书中还收集了埃米尔·鲁德的文章《传达与形式——文字设计》。《今日文字设计》由赫尔穆特·施密德构思、编辑和设计,曾在1980年作为日本有名设计杂志《创意》的特刊出版,接着在1981年以书籍形式由日本诚文堂新光社再版。许多年来,本书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