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关注美术政策、机构、出版、展览、会议等制度性因素,及其是如何对美术的存在方式和生产过程产生作用的。在研究框架上,本书以纵向的美术制度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与横向的创作、展览、出版、教育等行业的制度建设为核心进行审视和考察。 在具体的呈现中,本书梳理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美术管理、创作、展览、研究机构的历史变迁以及制度建设过程;探讨美术出版社的出版政策、美术刊物的编辑理念、批评方式、期刊生态等传播制度;分析展览形成的评奖、基金会制度;论述美术批评如何引导美术发展的批评制度,以及传达政策,引导美术创作的会议制度。通过对美术研究对象的延伸和扩展,以此构建美术生产、美术生态和美术主体的关系。
本书聚焦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故实画这一领域,探讨分析对经典故实题材内容的描绘方式是如何在历代绘画中得以形成演变的。在书中,作者围绕伯夷叔齐采薇、伏生授经、谢安东山故事、萧翼赚兰亭、卢仝烹茶、郭子仪、东坡笠屐、鹿八个在历代绘画中频繁出现的经典故实,探讨各个故实的描绘手法演变以及在社会中的相应认知演变观念,相应折射出故实画这一题材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演变脉络。本书将使用国家博物馆和北京画院的高清藏图进行描述梳理。
青花瓷的烧制、手工皮影的刻制、传统漆器的打磨、古建筑的修复……作者带我们亲临守艺人的工作现场,以丰富的图文诠释工艺流程,细腻地呈现守艺人面对传统如何坚守手艺之道、不忘本心,传承东方艺术之美。这本书不仅是一份珍贵的记录,更是一次见证,见证在时间之外,坚守与传承的一代人是怎样用一生守护一门技艺。
本项目为国家 十三五 规划项目。中国丝绸纹样历史悠久、绚丽多彩,表号、谐音、象征等方式的运用使纹样富有深沉的文化与寓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等级观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等,充分体现了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组成部分,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宝贵资料。本著作包含国内外研究中国清代时期的丝绸图案,叙述当时丝绸图案的艺术风格。清康熙朝起,天下安定,朝廷采用鼓励措施,丝绸生产获得较快发展。清代丝绸在艺术风格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丝绸纹样在构图布局、造型设计等方面更显细腻秀丽。本书图版以文物原图为主、素材图为辅,共约80-100幅。文字叙述浅显通俗,充满艺术性。 ■ 本卷简介 本书为 中国历代丝绸艺术丛书 之一。本书介绍
《以神为马》,语出《庄子》。借作书名,意指在 “有涯”与“无涯”的对立中,以自由精神追求学术—人生的无限境界。作者多年潜心研究中国美学,以美学基本理论的探寻为要津,纵深出入中西艺术,最终落实于中国美学与艺术的经典问题和核心范畴的审思。 从风骨到神韵,从李贽的童心与空观到被误解的王国维境界说,再到庄子美学辨正;从陶渊明的乡土诗意到老年徐渭的少年情怀,再到《红楼梦》美学意蕴的新解……《以神为马》以庄子“游”的观念导航中国美学,验之以中国文化的多元丰富,书中对20世纪以来的多种通行观念的尖锐质疑为深化中国美学研究提出了挑战性话题,表现了作者在古今、中西的纵横交集中的美学探索和理论建树。
《仪礼》说:“凡献,执一双”,双观帖中的每一册碑帖采用两种版本对照的形式出版,或是原碑原帖与临本对照,或是墨迹与刻本对照,或是原刻与重刻对照,成双呈现,方便学书者读帖、临帖,并借由成双对照观察笔毫细微处的变化,明辨古人写字的笔法,把握临帖的尺寸。《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天下无双”一句,《双观帖》之于书法学习者在临帖、读帖功夫上的助力亦是无双。本系列采用版本对照的方式学习书法,就像阅读《论语》的不同注释本,不仅提供了经典范本,还有前贤的学习经验可供借鉴。同时本系列也是一部古人的书法学习史,汇集诸多古代书法大家,如虞世南、禇遂良、钟绍京、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示范临摹古帖,是书法课堂的好教材,更是自学书法的好帮手。
内容简介 一定要成为艺术家,才能获得艺术的慰藉吗?是,也不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博纳尔,与妻子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压抑生活,却用艺术筑造了一个世界,创造出色彩夺目的作品,他说:“吸引我更多的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艺术家的生活和它对我所意味的一切。我不惜一切代价想要的,是逃避生活的单调。”艺术就像一段旅程,能开启各式各样的新天地。本书收录的,就是作者走遍世界各地,听到或者亲身经历的一些艺术的故事。跟着他的步伐,你也会发现艺术的新天地——有不需要技巧也不需要技术的艺术,登山的艺术,不需动手也能创造的艺术,收集灯泡的艺术,放大时间的艺术,朝觐艺术的艺术……这不是一本确切意义上的艺术史或艺术评论,也没有流连于伟大的画家、雕塑家、摄影家。出现
内容简介 开元天宝遗事是五代王仁裕的作品,分别记述了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奇闻异事,内容以记述奇异物品、宫内琐事和宫外民俗风情为多,人物事迹也以传说为主。其中如记唐代宫中七夕、寒食等节日习俗有一定的社会史料价值。后世习用的不少成语、典故如“滔滔不绝”“梦笔生花”“解语花”“有脚阳春”等均出自本书。
本系列丛书,是依据汉字结体规律、书写法及实用要求,以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书法家代表作品为对象,其中欧阳询《九成宫碑》、颜真卿《颜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胆巴碑》,被视为毛笔书法的入门字帖,书写者学习后很快就能掌握结构规律和书写方法,是当前具有实用价值的临习范本。 本系列丛书,内容全面系统,结构完整有条理,语言通俗易懂,学习指导性强,有对书法基础知识、基本技法等全面系统的介绍,对学习者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书通过对昆剧传习所、“青春版”《牡丹亭》、“先锋版”《牡丹亭》、坂东玉三郎《牡丹亭》、昆曲研习社、新概念昆曲《邯郸梦》、英国大学生《南柯梦》等一系列典型个案的研究,对昆剧百年来薪火传承传播,何为昆曲的传统精髓与现代性转换,传承作为昆曲国家文化战略确立的关键问题,“传”字辈口述史的当代意义,昆剧传习所“传”字辈盛与衰的经验与教训,梅兰芳与乔蕙兰、陈德霖昆曲的师承关系,昆曲民间沉重传承的活态记忆,“青春版”《牡丹亭》昆曲传承的核心问题及创制“文人义工制作人”范例的意义,“先锋版”《牡丹亭》“复兴昆曲的努力”的悖谬,跨文化戏剧坚守戏曲主体性的《邯郸梦》的启示,英国大学生《梦南柯》英中演出的跨文化意义等重大问题加以系统深入反思辩难。
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旨在表彰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自1983年第一届至2015年第二十七届“梅花奖”评选中,川渝两地共有24人30次获得“梅花奖”。本书收录了24位获得“梅花奖”川剧表演艺术家的口述历史。全书采用现场采访的方法,将获奖川剧艺术家的学艺经历、代表剧目、流派传承等,用“实录”的方式记录保存下来,探讨川剧艺术发展创新的历史,总结戏曲表演艺术家成长成材的规律,汇集川剧表演艺术家的独特体验,为川剧基础理论建设提供鲜活生动的史料实证,为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建设和戏曲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川剧的历史经验和学理性分析。
本项目为国家 十三五 规划项目。中国丝绸纹样历史悠久、绚丽多彩,表号、谐音、象征等方式的运用使纹样富有深沉的文化与寓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等级观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等,充分体现了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组成部分,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宝贵资料。本著作包含国内外研究中国明代时期的丝绸图案,叙述当时丝绸图案的艺术风格。明代伊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农崇俭,促进了社会繁荣,带动了丝织业格局的变迁,形成以江南为中心的密集生产区域,其中苏、杭、松、嘉、湖为五大丝绸重镇,并在民间丝织业中孕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本书图版以文物原图为主、素材图为辅,共约80-100幅。文字叙述浅显通俗,充满艺术性。 ■ 本卷简介
《邮史钩沉寻初心--邮票发行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刘建辉系近二十年邮票发行与变革的亲历者,该书以讲故事的方式,初次披露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促进邮票发行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一些重大决策;重大题材邮票的策划、设计内幕;邮票设计家的传奇经历,以及我国知名大龙邮票、红印花加盖等邮票背后的精彩故事。文章语言轻松,故事性强,可读性强,适合广大集邮爱好者、邮政从业者阅读。
本书在传统文化、传统造物思想、设计原则、代表典籍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典型设计风格等的研究基础上,在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形成的分析中,从传承与保护的角度,侧重提炼中国设计文化典籍中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等,将中国设计艺术置于文化转换、技术演进的立体框架中,借鉴社会学、哲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及理论,尝试建立中国的设计艺术理论体系,并通过研究其当代传承创新的形式和价值,进一步彰显中国文化的力量。
内容简介 曾经花儿只是特殊日子的纪念品,而如今摇身一变,化作生活中的新宠。无论何时何地,花儿总是努力绽放,生生不息。如果你想为平淡的生活增添色彩,想对自己珍惜的人表达心意,抑或是打算用较少的投资装饰舒适华美的空间,就请从这本书开启你的花草生活。 本书专为初学者打造,从如何修剪鲜花、认识插花工具、为作品选材开始,到安妮特花艺学校独到的四种基础技法,跟着书中所教亲自体验,不难做出心仪的花艺作品,活用之后更能设计出风格各异的作品来。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些动人的花艺设计和各种鲜花的故事吧!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字绘红安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 者 徐郑冰;沈娟著 出版时间 20191201 I S B N 9787539491349 定价 6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60 (千字) 页 数 144 读者范围 设计爱好者
内容简介 此套何海霞课徒画稿是首次完整整理编辑而成的“全编”,其内容丰富,涵盖了山水画树、石、云、水的基本画法画理,且将内容较为庞杂的树法整理为以杂树为主的上编和以松柏为主的下编,并收录了何先生精彩的写生小品,使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何先生是如何将画一树一石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到写生当中去,从而画出完整的作品。 整套课徒画稿体系完备、图质精良、释文清晰,讲解细致精到。尤其可贵的是,每个分册都配备了与之相应的何先生当年录制的珍贵视频。观画稿如闻口传。何先生深谙课徒画稿之真意,作画稿时,隐去个性与一己成见,只纯正地解释中国画的画理、画法。通过对这套课徒画稿的临摹学习,一定会帮助读者打下良好的绘画基础。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一共有15章,涉及自然风景、蔬果、动物、温馨小物、美食、艺术流派、服装、历史珍品、画作、家居、节日风俗等配色方案。第1章讲述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全书共有264个配色主题,每个主题根据相关的图片列出了9种颜色,并将这些颜色进行两色、三色、五色搭配。此外,每种颜色附有详细的颜色名称、RGB值、CMYK值,然后将配色应用到海报、插画、LOGO等实践中,组合出配色案例。在书的结尾还附有颜色索引,其中按照色系整理了书中的色块,方便读者在设计创作中随时查阅,并应用在实际印刷品或者互联网、移动设备产品等领域。 本书是专门为喜欢色彩和应用色彩的读者量身定制的配色速查宝典。无论是设计、插画、游戏等行业还是商业应用、兴趣爱好方面,本书均可以帮助读者迅速提升配色能力、增强审美能力。本书非常适合设计师、插画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