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全书 第二辑(全10册)》由红糖美学著
“2025年古董拍卖年鉴”包含五册书,每册书内容都分为两部分,其一、彩色图录部分,精选了8000余幅2024年度各类艺术品彩图,附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拍卖信息,书中艺术品图片印刷清晰,赏心悦目;其二、微信小程序电子书部分,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码登录“拍卖典藏”小程序,在手机端查看与本书同步的电子书,以及拍品的高清大图和拍品描述,另有2024年度的拍品数据信息。读者还可以在小程序中,查阅古董拍卖年鉴过去20年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品拍卖成交数据资料。本书是对中国艺术品投资现状和艺术品收藏价值进行的集中展示,是古董艺术品集中呈现的纸上博物馆,本书连续出版25年,深受艺术品拍卖行业,收藏者和普通大众读者喜爱。
本书以大幅精美彩图为特色。每一件国宝都以高清晰度的照片展示, 捕捉了其细节和精湛工艺。无论是玉器、陶瓷器、青铜器还是书法绘画, 每个国宝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美的工艺令人惊叹。这些彩图不仅展示了国宝的美丽外观, 还突出了其精细的纹饰和考究的细节, 使读者仿佛亲临国宝的身边, 沉浸在其绝美的艺术之中。本书的专业解说文字是其另一个独特之处。每件国宝都配有详细的解说, 涵盖了其历史背景、文化意义、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2025年古董拍卖年鉴”包含五册书,每册书内容都分为两部分,其一、彩色图录部分,精选了8000余幅2024年度各类艺术品彩图,附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jia、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拍卖信息,书中艺术品图片印刷清晰,赏心悦目;其二、WEIXIN小程序电子书部分,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码登录“拍卖典藏”小程序,在手机端查看与本书同步的电子书,以及拍品的高清大图和拍品描述,另有2024年度的拍品数据信息。读者还可以在小程序中,查阅古董拍卖年鉴过去20年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品拍卖成交数据资料。本书是对中国艺术品投资现状和艺术品收藏价值进行的集中展示,是古董艺术品集中呈现的纸上博物馆,本书连续出版25年,深受艺术品拍卖行业,收藏者和普通大众读者喜爱。
本书在系统梳理凌家滩历年发掘及相关调查材料的基础上,从聚落演变、饮食器用、玉石器制作、丧葬礼仪等方面,对凌家滩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详细解读,尤其是 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凌家滩的玉石器制作工艺,对凌家滩文化的产生、发展、变迁及其与他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凌家滩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对凌家滩考古史的详细披露和解析,也有助于正确客观地认识凌家滩考古工作的完整历程。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4年出版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年鉴,是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最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瓷器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23年度瓷器收藏门类的1800多幅图片拍卖纪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第二部分为拍卖数据成交汇总,收集2023年数万条瓷器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另外读者可以扫码图书封二的二维码小程序,在手机端查阅本书的电子书内容,非常便利读者查询阅读数据。本书出版24年来,凭借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底蕴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以及各类文博拍卖机构喜爱。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治近代文学的论文总结。全书以近代文学为对象,以文献为基础,立足学术史,内容包括学术反思、文献考辨、知人论世、艺术分析和文化观照等。日记研究诸 作,既提出情境文学史建构等视野闳阔、富有生机的议题,也为接受史研究如何更立体、有深度地展开提供切实的新思路;廓清旧说诸作,基于一手文献、益以细密考索,厘清了清人 的官年与实年等基础性问题,也对流行的道咸“宋诗派”等提法进行了溯源与解构;文献考辨诸作,对莫友芝早年诗集《影山草堂学吟稿》、词集《影山词》、所编纂的地方性诗歌总 集《黔诗纪略》以及莫庭芝等人编纂的《黔诗纪略后编》的文献情况、编纂流传过程,皆进行了详尽精到的考证。
央视纪录片授权同名图书。本书以小人物、爱情、友谊、人生智慧、家风、家国天下为不同篇章主题,精选30封藏于岁月、镌刻于时光的书简,以当代的视角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带领读者走进那些已经远去的历史场景,去触碰先人的心跳,重新感悟他们的精神世界——原来即使跨越千年,人的悲喜依旧是相通的。书稿通过新时代的文化语境,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世间百态,让读者和古人“接头”并“上头”,刷新读者以往对于传统文化的固有认知,体味中国文化之气度情怀,在感叹物华流逝、岁序更易的同时,体会到由文字和词句凝化造设出的种种境界,感受情感之美。
......
面塑,俗称”面花”或者”捏面人”,是一种在中国流传很广的民间手工艺。它用面进行造型,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加上颜料、石蜡、蜂蜜等辅料,经过防裂、防霉变等处理,再经手工捏、搓、揉、掀等工序制作而成。面塑取材容易、制作简便、贴近生活,因而备受人们青睐。经过祖祖辈辈手工艺人的继承和发扬,面塑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为历史、考古、民俗、艺术等诸多研究领域提供了非常宝贵且独具特色的实物资料。本书以汉英对照的形式,配以大量面塑相关图片,介绍了面塑的历史、捏塑工艺、各地面塑,以及面塑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
本书主要讲述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视域下蒙古族服饰的历史逻辑、文化特质和独特内涵。全书共分为三章: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蒙古族服饰的起源与流变、蒙古族服饰的传统工艺美学,以及数百张蒙古族服饰文物图录。蒙古族服饰是以蒙古民族为主体,博采众长而形成的独特民族服饰。广义上的蒙古族服饰,由头饰、服饰、佩饰等不同部分组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由于蒙古民族部落众多,分布广泛,历史悠久,因此不同的部落族群有着不同的服饰标识和特征指向,每个蒙古部落的服饰特征代表着特定的族群内涵,是标识自身身份和族群文化的外化物什。本书整合了全国民族类博物馆馆藏的蒙古族服饰文物图片,一书在手,一眼千年,填补了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蒙古族服饰研究的学术空白。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4年出版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年鉴,该书也是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最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玉器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23年度玉器收藏门类的1800多幅图片拍卖纪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第二部分为拍卖数据成交汇总,收集2023年数万条玉器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另外读者可以扫码图书封二的二维码小程序,在手机端查阅本书的电子书以及历年年鉴内容,非常便利读者查询阅读数据。本书出版23年来,凭借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底蕴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以及各类文博拍卖机构喜爱。
本书为艺术鉴赏家朱省斋生前两部作品《艺苑谈往》《省斋读画记》合编集,收录文章160篇。文章记录作者在北京、上海两地访友和鉴赏书画的历程,包括参观故宫博物院古书画库房和北京文物调查小组古书画展览,应文化部邀请参观北京中国画院成立纪念画展,应邀请参加北京国画院成立午餐会,还顺访北海、琉璃厂等。朱省斋与大陆文博界和书画界关系甚密,而且官方接待的规格也颇高,故能进入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库房参观,他的文章也多记述作品的材质(纸绢)、尺寸、题签、题跋、印章、著录、流传和现在藏家等的数据,对后人研究一件作品的递藏历史提供了颇为珍稀的参考史料。
《玉道》是*部完整讲述中国玉文化的大众文化读物,分为“玉之成、玉之史、玉之美、玉之德、玉之和”五部,从五个角度讲述中国玉文化的形成、历史、审美、道德化,以及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融合。 在本书的写作编纂过程中,国学泰斗楼宇烈、北大教授王守常,以及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等组成的顾问团队,从国学、美学、历史等方面分别对本书的完成提出了专业而诚恳的意见。强大的顾问团队保证了本书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本书尚未面市,便已受到玉器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玉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们的大力追捧。
德化瓷窑兴于唐宋,盛于元明,名于当下,以白见长,最负盛名。在长达数个世纪的海上丝路贸易中,一抹凝脂如玉的“中国白”,承载着涨海声中万国商旅对于神秘东方的无限神往,亦折射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本次展览精心遴选出从古至今400余件组德化白瓷展品,分为一白独秀和百技争艳两个单元,涵盖“何朝宗”款观音像、“筍江山人”款观音等传世精品,尾林窑遗址、华光礁一号沉船等德化窑珍品,其中不乏极具西方审美意趣的铜口筒瓶、莲瓣纹军持等,并集中展现了现当代德化艺术家的杰作,体现了德化瓷精湛的制瓷技艺和一脉相承的传承创新。
1935年—1936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在中英双方推动下,邀请了全世界范围1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40家参展方,共展示了3000余件中国文物艺术品,是当时规模优选的一次中国艺术展览。中国政府提供了1022件展品,其中故宫博物院735件。此次展览会是故宫博物院成立后第一次走出国门的展览,是一次重大文化事件,影响深远。长期以来,关于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的系统研究成果少见,本书作者在调查大量国内外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回顾并钩沉了展览会期间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全景式地再现了这次展览会历史盛况,并着眼于其时代背景和蕴含的政治意义。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首次将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编辑出版的《1935年—1936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目录》全本翻译,该目录收录了三千余件展品的图片和信息,内容包括展品名称、年代、简介、来源和收藏机
本书主要通过介绍当前珠宝市场中热门的宝石品种,帮助读者了解这些宝石的基本特征、评价依据以及大概的市场行情,以此提高广大珠宝爱好者的鉴赏能力。首先,本书对晶体宝石、有机宝石及玉石三大类宝石的鉴定与选购原则进行介绍,其中包括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碧玺、水晶、托帕石、珍珠、珊瑚、琥珀蜜蜡、翡翠、和田玉、青金石、南红玛瑙等共18种宝石。其次,本书对祖母绿、碧玺、沙弗莱石、苏纪石、绿松石等热门宝石的市场行情及发展趋势做出简单地分析,为宝石投资、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另外,本书对宝石爱好者存在的一些疑问也做出了简要地回答。
朝鲜半岛被日据时期,年轻的浅川巧在赴各地考察山林植被时,被朝鲜民间工艺所感动,开始了对李氏朝鲜时代的陶瓷器和家具等的考察。通过走访窑址、收集实物,并与柳宗悦等合作,不仅开设了“朝鲜民族美术馆”,而且陆续发表、出版了关于李朝工艺的论文和专著。此《朝鲜李朝陶瓷器名考》为浅川巧对朝鲜陶瓷进行梳理、研究后,首次相对系统地对朝鲜民用陶瓷器进行了分类和命名,被誉为朝鲜工艺研究乃至民艺运动里程碑式的著述。书中图文并茂,详细描述了各个器物的材质、形状、用途和分类,是研究朝鲜陶瓷器及其工艺最重要的工具书和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