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概论》是介绍中国传统玉器文化知识的专业教材,内容丰富,对中国玉器文化知识的阐述专业、系统、全面。主要内容包括玉器的基本知识(概念、起源、功能、评价及雕琢技法等)、玉器的形制及纹饰、玉器的发展史(原始社会至现代玉器的特征及发展情况)、玉器的沁色及作伪辨伪、玉器的加工工艺技术(设备、雕琢工序等)、玉器的主要材质(翡翠、软玉、独山玉、绿松石玉、蛇纹石玉、石英质玉石、青金石)等。本书是集玉器专业知识、玉器鉴赏及玉文化等多方面知识于一体的专业图书。《中国玉器概论》可作为高等院校宝石学、设计艺术学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供珠宝玉器文物相关从业人员及爱好者参考使用。
本书以大幅精美彩图为特色。每一件国宝都以高清晰度的照片展示, 捕捉了其细节和精湛工艺。无论是玉器、陶瓷器、青铜器还是书法绘画, 每个国宝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美的工艺令人惊叹。这些彩图不仅展示了国宝的美丽外观, 还突出了其精细的纹饰和考究的细节, 使读者仿佛亲临国宝的身边, 沉浸在其绝美的艺术之中。本书的专业解说文字是其另一个独特之处。每件国宝都配有详细的解说, 涵盖了其历史背景、文化意义、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2025古董拍卖年鉴.杂项》由欣弘编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4年出版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年鉴,是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最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瓷器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23年度瓷器收藏门类的1800多幅图片拍卖纪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第二部分为拍卖数据成交汇总,收集2023年数万条瓷器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另外读者可以扫码图书封二的二维码小程序,在手机端查阅本书的电子书内容,非常便利读者查询阅读数据。本书出版24年来,凭借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底蕴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以及各类文博拍卖机构喜爱。
本书精选沈从文文物研究文章33篇,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丝绸锦缎、织染刺绣、图案花边、服饰配饰等文物的鉴赏知识、加工工艺、历史典故、研究方法,展现沈从文笔下的古衣之美! 全书包含217张全彩文物图片,呈带我们欣赏江陵楚墓、长沙汉墓出土丝织品,鉴赏蜀锦、清花锦、织金锦、云锦,了解染缬与织绣的工艺,带我们分析《红楼梦》中的衣物、看遍战国到清朝的服饰特点…… 翻开本书,看懂古代人如何穿衣打扮!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4年出版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年鉴,该书也是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最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玉器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23年度玉器收藏门类的1800多幅图片拍卖纪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第二部分为拍卖数据成交汇总,收集2023年数万条玉器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另外读者可以扫码图书封二的二维码小程序,在手机端查阅本书的电子书以及历年年鉴内容,非常便利读者查询阅读数据。本书出版23年来,凭借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底蕴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以及各类文博拍卖机构喜爱。
本书是一部知识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工具书,共收史前至近现代中国名画五百余幅,画家四百廿余家,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美术史的流变及纷呈的流派、多样的风格。全书的基本构成为一文一图(偶有一文多图),画家皆附小传。鉴赏文章由伍蠡甫、王伯敏、王朝闻、唐云、谢稚柳、邵洛羊、丁羲元、卢辅圣、林树中、周积寅、单国霖、单国强、王克文、徐建融等中国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撰写,鉴定与欣赏相结合,介绍作品的基本信息和历代相关评论,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书后附图文笔画索引和画家笔画索引,便于读者查考。
《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精)》是笔者陈润民2015年编著《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瓷器》图册的延续。通过对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近万件精美的传世雍正青花瓷器的整理、分析、研究,经过多次取舍,遴选出203件藏品,精心编撰成本图册,让人们能够更全面地欣赏雍正青花神奇的艺术魅力。
本书分为基础入门、鉴定技巧、*实战、专家答疑四个部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为您介绍和田玉的概念、产地、种类、雕刻、鉴定方法、优化处理、价值评估,以及市场行情、*地、收藏与投资等各方面的内容,并通过实例分享、专家答疑,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让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这样,一步步带领您轻松进入和田玉收藏大门,并进一步由新手炼成行家! 本书注重实用性,语言简洁、图片丰富、配图准确,不仅有精品高清图、真伪对照图,还有局部显微图,让您看着不枯燥,一看就懂!
敦煌莫高窟里,表现释迦牟尼生平传说故事的绘画,占有相当的比例。藏经洞的这批佛传绘画,在今天,对于佛教史、绘画史以及绘画创作领域,都有着很高的研究借鉴价值。《敦煌遗珍(佛传)》是“流失海外绘画珍品”系列之一,收录了《劳度叉斗圣迹》《灵鹫山释迦说法图断片》等绢画作品。
《敦煌遗珍(菩萨2)/流失海外绘画珍品》呈现给观者的这些画像,敦煌壁画当中完全可以找到相对应的绘制图式,作品从表现规模、场景布置上还要胜过尺幅相对狭小的绢画。特别是佛教造像——托之于形象塑造的表达方式,如果期望给予信众以内心的震撼或感染,那么摆脱外域的束缚而采用为信众所习惯的图式与手法,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印证于敦煌石窟造像与壁画,北朝至隋代是这一演变过程的开始与初成,到了唐代则基本实现了本土化——而且转化得非常自然,丝毫不觉有中外艺术之间的冲突或者勉强的糅杂。菩萨的身材,服饰、璎珞配饰、法器等或多或少还是能看出印度传统对其的影响,但整个的神情、姿态,绘制的技法完全是纯粹的唐代世俗风格。且不用全面对比敦煌绘画与唐代墓室壁画的相通相合之处,仅从几个细节品察,便已经让人回味不已。如本
本书分为佛与菩萨两部分。佛画中《树下说法图》是敦煌藏经洞中创作年代最早、保存状态最完好的一件作品。其中不论主尊、胁侍菩萨,还是女供养人的勾勒和敷色都十分细腻,特别是六位比丘弟子的表情刻画得极为生动,是敦煌遗画中的精品。关于《炽盛光佛及五星图》,同样的题材出现在干佛洞Ch.ⅤⅢ洞窟甬道南壁的壁画上,尺幅和场面更为宏大。读者不妨将两者做一对比,定然会对因不同材质而限定的绘制技法有所理解。《释迦瑞相图》带有浓啄的犍陀罗风格,虽为断片,但细密劲健的勾线足以让我们领略到当年“曹衣出水”的风采。书中《阿弥陀·八大菩萨图》《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图》均属于曼荼罗类型的作品,即依照一定的佛典,义轨而绘制,供修行者借相悟体、修持密法之用。
关于佛画,有广义、狭义两说。广义地讲,本套“流失海外绘画珍品”系列编选的佛、菩萨、天王、金刚等众多类型均属于佛画的范畴;狭义地讲,佛画可以理解为仅指将佛作为绘制主体的作品。《敦煌遗珍(菩萨1)》是“流失海外绘画珍品”系列之一,本书收录的菩萨像大多数取自于幢幡的幡身部分,并没有将画像所在的幢幡做出完整的展示。由于幡身一般都呈长条形,因此上面多是绘制单尊画像,几乎占满了整个幡身。书中还有一件《观世音菩萨像》,给人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因为既是侧面像又是以行进姿态示现的画像难得一见。
《敦煌遗珍(纸本幢幡)》是“流失海外绘画珍品”系列之一。幢幡,指佛教、道教所用的旌旗。一般垂挂在佛寺或道场之前高大的幢竿上。幢指竿柱,幡指所垂长帛。幢幡是藏经洞绘画藏品中数量最多的,经过斯坦因记载的约有230件(含残本),约有179件丝绸幢幡、42件麻布幢幡和9件纸幢幡。这些幡从形制上可分为多足悬板幡和双足燕尾幡两个大类,尺寸相差较大,高度从几十厘米到两三米不等,所用材料包括丝、棉、麻等织物,并施以画、染缬、刺绣等装饰工艺。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3年出版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年鉴,该书也是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最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瓷器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22年度瓷器收藏门类的1800多幅图片拍卖纪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第二部分为拍卖数据成交汇总,收集2022年数万条瓷器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另外读者可以扫码图书封二的二维码小程序,在手机端查阅本书的电子书内容,非常便利读者查询阅读数据。本书出版23年来,凭借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底蕴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以及各类文博拍卖机构喜爱。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3年出版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年鉴,该书也是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最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杂项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22年度家具、佛像、钱币、紫砂、竹木牙角雕、铜器等多个杂项收藏门类的1800多幅图片拍卖纪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第二部分为拍卖数据成交汇总,收集2022年数万条杂项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另外读者可以扫码图书封二的二维码小程序,在手机端查阅本书的电子书内容,非常便利读者查询阅读数据。本书出版23年来,凭借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底蕴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以及各类文博拍卖机构喜爱。
如果要评价中国古代书画鉴藏目前造假第一大案,非项元汴案莫属。项元汴的造假,优选的破坏是集中在大量第一流真迹、名迹上伪造流传鉴藏印,而这些真迹、名迹大多数都是构建今天中国艺术史、鉴藏史的基石。正是通过对艺术史、鉴藏史的篡改,项元汴将作伪的触角伸向传世普品和买入伪作的改造、无中生有的伪造,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影响了晚明至今古书画鉴藏鉴定研究的标准。本书由“神龙本”《兰亭序》的移配和伪印切入,全面披露了项元汴的作伪思想、技术手段和成功案例;又以赵孟頫为例披露了前赴后继的大量伪鉴藏体系,分析古人作伪动机、作伪技术,纠正业已形成、固化的鉴藏鉴定真伪观。书中用到的图像处理、图像统计、图像逻辑、图像鉴定、概率分析、汇聚离散分析等手段,将古书画鉴定的科学性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名家真迹法书集”系列的书籍均选用传世书法家的真迹,采用高清扫描, 大程度地再现原作的精神面貌。本系列书籍,每分册皆选取一位书法家具有代表性书法作品5—10件。每个分册一方面展现了每件作品的整体面貌,另一方面也原大呈现了作品中的所有字迹,使读者既能把握作品的整体气息,又能进行有效的临摹学习和细节欣赏。此外,每个分册皆附有作品释文和对书法家的介绍,方便读者理解。本系列书籍装帧平实的同时并不舍弃美感,定价经济亲民,是兼具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图书系列。本书为“名家真迹法书集”系列的《罗振玉临先秦文字七种》分册。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2年出版的拍卖行业年鉴,该书是收藏拍卖行业最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杂项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21年度家具、珠宝、钱币、紫砂、竹木牙角雕、铜器等收藏门类的1800多幅图片拍卖纪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21年数万条杂项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古董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喜爱,是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的重要工具书。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4年出版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年鉴,该书也是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最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杂项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23年度家具、佛像、钱币、紫砂、竹木牙角雕、铜器等多个杂项收藏门类的1800多幅图片拍卖纪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第二部分为拍卖数据成交汇总,收集2023年数万条杂项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另外读者可以扫码图书封二的二维码小程序,在手机端查阅本书的电子书内容,非常便利读者查询阅读数据。本书出版24年来,凭借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底蕴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以及各类文博拍卖机构喜爱。
宝石介绍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30 多种珠宝玉石,包括它们的主要特征、类型、价值判断方法、主要产地、常见的作假手段及鉴别方法,从而帮助人们掌握基本的珠宝鉴赏知识,准确地判断和评价珠宝的价值。本书的内容贴近当前的市场情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人们的选购、投资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本书既适合普通的珠宝爱好者和消费者阅读,也是珠宝专业人士值得拥有的实用参考书。
本书希望可以把珠宝拍摄最基础的方法和步骤分享给珠宝摄影爱好者。本书包含六大板块,第一板块简要概述了珠宝摄影当前的现状;第二板块介绍了相应的设备器材,与常规的摄影器材介绍不一样的是,这些设备是针对珠宝摄影有选择性介绍的,所介绍设备不一定要广,但一定要精;第三板块介绍的是珠宝摄影中最难把控的光,不经过反复尝试得不出理想的效果,却又遵循着最简单的“入射角一出射角”这条光学定律;第四板块和第五板块是本书的重头戏,详细地描述了几个珠宝类别的具体拍摄步骤及修图步骤,并且这些步骤是根据珠宝龙头企业周大福的拍摄步骤整理而成;第六板块收集了一些优秀的珠宝摄影作品进行赏析,希望可以给珠宝摄影爱好者提供最基础、最直观的拍摄方法。
林文君著的《丝绸之路钱币鉴赏十六讲》收录了千年丝绸之路中的十六个王朝制造的钱币,每个王朝单独一讲,书中系统阐述了每个王朝钱币产生的历史背景、品种类别、辨伪与鉴赏的常识,深入浅出地介绍每类钱币的发展历程及其鉴定特征,作伪手段与辨伪方法等基础知识,避免繁琐的理论分析、高深的学术研究。本书是为丝绸之路钱币收藏初学者而编写的,也是为长期投资钱币的爱好者案头推荐的工具书。
《中国玉器概论》是介绍中国传统玉器文化知识的专业教材,内容丰富,对中国玉器文化知识的阐述专业、系统、全面。主要内容包括玉器的基本知识(概念、起源、功能、评价及雕琢技法等)、玉器的形制及纹饰、玉器的发展史(原始社会至现代玉器的特征及发展情况)、玉器的沁色及作伪辨伪、玉器的加工工艺技术(设备、雕琢工序等)、玉器的主要材质(翡翠、软玉、独山玉、绿松石玉、蛇纹石玉、石英质玉石、青金石)等。本书是集玉器专业知识、玉器鉴赏及玉文化等多方面知识于一体的专业图书。 《中国玉器概论》可作为高等院校宝石学、设计艺术学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供珠宝玉器文物相关从业人员及爱好者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