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艺术兴起于明代,至明末清初,紫砂壶工艺走向登峰造极,各名家艺人独树一帜,各有特色。本书选取历史上数十位技艺精湛、特色鲜明的紫砂壶艺人的代表作品,以时代顺序为经,紫砂壶艺人为纬,采用高清大图,并附以
《名家砂壶藏珍集》内容在时间跨度上,涉及自明嘉靖万历以后,并历有清一朝,直至民国及当代,约500来年,延绵至今,没有间断,几乎容纳了各个不同朝代和历史时期的众多名家名作。 最后入选的名家茗壶,有300件之多。其中,除少数为堂号款、诗文款及无款的精品壶外,其绝大多数都可确认为名家作品。这对于个人收藏来说,可称蔚为大观(其中,明清作品约占5成,民国作品约占3.5成,当代作品约占1.5成。)此乃盛世收藏之美事也。考虑到紫砂壶有史以来的发展脉络,并结合《名家砂壶藏珍集》所选茗壶,基本上皆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名家作品,且不泛大师巨匠,文人雅士。
......
《名家砂壶藏珍集》内容在时间跨度上,涉及自明嘉靖万历以后,并历有清一朝,直至民国及当代,约500来年,延绵至今,没有间断,几乎容纳了各个不同朝代和历史时期的众多名家名作。 最后入选的名家茗壶,有300件之多。其中,除少数为堂号款、诗文款及无款的精品壶外,其绝大多数都可确认为名家作品。这对于个人收藏来说,可称蔚为大观(其中,明清作品约占5成,民国作品约占3.5成,当代作品约占1.5成。)此乃盛世收藏之美事也。考虑到紫砂壶有史以来的发展脉络,并结合《名家砂壶藏珍集》所选茗壶,基本上皆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名家作品,且不泛大师巨匠,文人雅士。
《名家砂壶藏珍集》全书共收录有茗饮器174件次,文房器40件次,陈设器56件次,三类藏品总计270件次(300余件)。时间上涵盖了自明万历,历有清一代,直到当下,且大多属名家制器及陶刻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共收录清嘉庆、道光直至晚清年间的陈曼生、杨彭年、瞿子冶、朱石梅、何心舟、王东石、任伯年、吴昌硕、吴大徵等近20位文人、官员及书画名家砂器约80件,浙人陈曼生参与奏刀镌铭者凡12件,杨彭年制器者凡16件。而本书所收录的近当代艺术大师顾景舟、任淦庭等七大艺人的作品,数量亦多,特别是壶艺泰斗顾景舟先生的诸多精品良器,收录甚众,品类亦盛,堪阿称经典。本书将众多制器名家、陶刻名家和书画大家参于铭刻绘画的紫砂器汇粹一书,极具艺术性、观赏性、史料性,人文性。
......
《名家砂壶藏珍集》全书共收录有茗饮器174件次,文房器40件次,陈设器56件次,三类藏品总计270件次(300余件)。时间上涵盖了自明万历,历有清一代,直到当下,且大多属名家制器及陶刻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共收录清嘉庆、道光直至晚清年间的陈曼生、杨彭年、瞿子冶、朱石梅、何心舟、王东石、任伯年、吴昌硕、吴大徵等近20位文人、官员及书画名家砂器约80件,浙人陈曼生参与奏刀镌铭者凡12件,杨彭年制器者凡16件。而本书所收录的近当代艺术大师顾景舟、任淦庭等七大艺人的作品,数量亦多,特别是壶艺泰斗顾景舟先生的诸多精品良器,收录甚众,品类亦盛,堪阿称经典。本书将众多制器名家、陶刻名家和书画大家参于铭刻绘画的紫砂器汇粹一书,极具艺术性、观赏性、史料性,人文性。
《壶中日月:陈国义紫砂壶藏品(精)》是对国内 家私人普洱茶珍藏馆中二百五十余把壶的介绍和品鉴。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壶趣、壶赏和壶用。壶赏部分一壶多图,每把壶都清晰地列出容量、款识和作者对它的独到点评。图文之后,还介绍了作者陈国义与壶结缘相伴的故事,以及如何选用一把实用的紫砂壶、不同的茶适合什么样的壶来泡等知识。
本书由专论和图版两部分组成。 专论部分分别由顾景舟、李昌鸿和徐秀棠分别撰写,介绍了紫砂陶史、生产工艺和阳羡茶事,其中选用六十余幅图片作为插图以使作者更形象地理解宜兴紫砂。 图版部分介绍宜兴紫砂精品五百一十一件(套),分历史、现代两大部分,按制作年代先后排列。历史部分以一九四九年为界限,展示了明、清、民国五十八位名家的一百六十七件精品;现代部分以高级工艺师的作品为主,展示了九十一位名家的三百四十件(套)精品。 本书非精不取,对真品、仿品也作了鉴定区别。凡鉴定为真品者,均标明制作者姓名;凡不能确认或经鉴定为仿品者,只照录铭款。 为了便于读者鉴别、欣赏,重点作品都有鉴赏评论。这些文字,除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黎淑仪女士撰稿之外,均出自主编者手笔。
《壶中日月:陈国义紫砂壶藏品(精)》是对国内 家私人普洱茶珍藏馆中二百五十余把壶的介绍和品鉴。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壶趣、壶赏和壶用。壶赏部分一壶多图,每把壶都清晰地列出容量、款识和作者对它的独到点评。图文之后,还介绍了作者陈国义与壶结缘相伴的故事,以及如何选用一把实用的紫砂壶、不同的茶适合什么样的壶来泡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