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行为评估及干预实用手册(第三版)》的大部分内容在专门讨论干预策略,这些策略是基于功能性行为评估(functional behavioral assessment),而不是功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功能性行为评估指的是一种广泛收集信息的过程,用来帮助理解问题行为发生的情境以及建立有效的支持计划。功能分析则是一种对维持问题行为的环境变量进行实验操控的过程。这两种方法中包含的术语和策略在《功能性行为评估及干预实用手册(第三版)》中会有详细的论述。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如下困惑: 情绪低落,不想学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是不是抑郁了? 是青春期叛逆还是得了抑郁症? 好好的孩子,怎么突然就抑郁了? 抑郁了,还能好吗? 不治疗可以自愈吗? 怎么发现孩子的求救信号?如何干预? 抑郁症的康复标准是什么?好了后,还会复发吗? 你可以翻开这本书!书中有真实的抑郁经历,希望这些故事,能让黑暗中的人感受到温暖,并能从中找到向阳而生的勇气和力量!
社会与情绪学习是近年来教育界课程学习的新趋势。它以情绪为切入点,以多元的思维方式为核心,为孩子、家长和老师们提供了众多问题的解决方案。本书结合发生在中国家庭和学校中,小学生面临的30个具体问题,用理论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家长总结和提炼出30个具体落地的方法。不仅有助于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解决实际问题,更能够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孩子获得适应学校生活的情绪和思维能力,给孩子的成长打好“心理预防针”,促进孩子的学业发展。
0-6 岁,黏人、打人、不好好吃饭、拖拖拉拉、不听话、爱发脾气等。 6-12 岁,不认真听讲、搞小动作、学习不积极、做作业磨蹭、爱玩手机等。 12-18 岁,厌学、上网吧、沉迷手机网络、和父母对着干、叛逆、早恋、辍学、离家出走等。 ………… 其实,0-18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问题,大都是情绪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其根源只有一个:呼唤爱,呼唤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呼唤父母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接纳,呼唤父母有力量的支持和信任。 父母本来有无尽的爱,却因为不会爱、不会表达,造成了亲子间的隔阂、矛盾,不仅影响了亲子关系,更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高情商养育》是亲子心理师徐婧英十几年教育咨询和育儿经验的总结,她从亲子关系的核心矛盾入手,告诉家长该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如何关照孩子的情感需求,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
本书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的核心执行功能缺陷,以美国Guare和Dawson的执行功能训练方案为基础,结合我国文化特点和ADHD儿童父母的需求,主要阐述了ADHD家长的普遍误区,以及家长应该如何认识、接纳并应对ADHD等内容。此读本有助于更好地培训ADHD儿童家长,使其有的放矢地参与治疗,共同帮助ADHD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本书可操作性强,涵盖大量临床实例,不仅适合ADHD儿童家长阅读,也适合专业人员阅读。同时,注意力问题也是广大学龄儿童常常遇到的问题,因此也适合小学阶段的家长朋友阅读。
孩子的情绪阴晴不定,恐惧、担心、焦虑、烦恼、发愁……化解这些糟糕情绪,需要先找到孩子内心隐藏着的小秘密,再通过一些小技巧慢慢平息心中的波澜。这时候,家长就需要这样一本《糟糕情绪自疗手册》。 《糟糕情绪自疗手册(儿童版)》是一本供6-12岁儿童及其家长阅读的交互式分步手册,用日常语言和精美插图组成一系列“决策树”,帮助孩子找到引起焦虑的心理根源,用肢体活动、深呼吸、冥想等一系列技巧,化解自己的糟糕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