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打动了无数老师和家长的课程案例。一位毫无养蚕经验甚至有点惧怕软体动物的老师,因为爱,鼓起勇气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养蚕。在长达两个月的养殖过程中,孩子们萌发了关于蚕的各种问题: 蚕吃什么? 蚕只吃桑叶吗? 蚕是怎样结茧的? 蚕在哪里结茧? 蚕丝是怎么来的? 蚕破茧而出会变成什么? 正是这些问题推动了整个课程的实施,引发了幼儿的主动探究和思考,也初步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孩子们见证了蚕的一生,从卵蜕变成蛾,从刚开始的排斥不接纳到对蚕宝宝的悉心呵护与照顾,表现出了爱与责任感;也从抽丝活动中体悟了生命的轮回与奉献。
生活化的课程在哪里? 《做泡菜》就是生活化课程的典型案例。 泡菜 是四川人司空见惯的餐桌小菜,做泡菜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许多探究的机会。围绕 如何做泡菜? 如何做出好吃的泡菜? 如何让泡菜不生花? 如何制作泡菜美食? 这一系列的问题,幼儿进行了趣味无穷的探究活动。 主编推荐: 在这里,孩子们体验到了常见而且看似简单的事情要做好也不容易; 也感受到直面问题,探究发现、总结经验、运用经验的快乐。 一件生活中的小事,老师却能借此赋予孩子们无尽的探究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