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太极阴阳学说与气功导引、传统武术相结合的拳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武术宝库的优秀拳种,是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形式。为了更好地传承、推广、弘扬冯公志强先生创编的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更好地认识、理解、掌握冯公混元太极的混元思想、混元运动、混元特点和混元练法,更好地实现冯公志强先生提出的 混元太极,造福人类 的宏愿,更好地与广大混元太极爱好者一起学好、练好混元太极,我们依据冯公志强先生的混元太极理论和原本真传练法,根据习拳练武的规律、规矩和太极拳练习的阶段层次内容方法,围绕中华武术 内以修身,外以致敌 的武术本义、武术思想、武术文化和武术作用,针对太极拳练习中的三大命题 教太极拳教什么、怎么教?学太极拳学什么、怎么学?练太极拳练什么、怎么练? 结
《传统杨式太极拳108式精要筑基进阶》以杨式太极拳大家崔毅士先生在京传授的杨式太极拳108式为载体,对杨式太极拳的传统练法加以详细剖析,以通俗的语言、直接的可操作方式,展现给读者一个真实的杨式太极拳。 《传统杨式太极拳108式精要筑基进阶》将杨式太极拳的传统练法与推手的练习方法相结合,揭传统不传之秘,直击拳架与推手体用兼顾之法。
本书为作者20多年来跟随多个太极名家、借鉴各家太极流派的学习体会和感悟。较为系统地记录了从接触太极拳到成为太极拳较高层次的习练者,一路走来,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获得心灵感悟过程。全书分别对经典老拳论、拳感悟系列、太极拳理、拳法、拳式解读系列、理论与实践提高篇、理论与实践研讨篇、学习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之系列感悟、杂谈杂论篇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其一,角度新颖,从学拳者的角度,-路记录、分析、总结、提炼、反省,获得- -点一点的进步和领悟。其二,语言通俗易懂,白话文,接地气,都是个人的切身体会之总结,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如当面的亲切交流。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能看得懂,看得进去。其三,作者总结出一套系统、全面、细致的学拳程序和教学体系,帮助初学者不走弯路,帮助已经走上弯路的人折回
本书从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入手,着重对陈氏太极拳的手法、身法、步法、站桩、缠丝劲、呼吸以及拳法运用等做了介绍。另外,作者针对许多太极拳习练者发生的膝盖问题进行了讲解,并提出太极拳习练过程中对膝盖的保护方法,以及膝盖受伤后的康复锻炼等等,以期对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学习陈氏太极拳有所帮助。
内功心法,历代拳家都把它视为 至人传,非人远,万两黄金不肯传的秘笈 。太极动、静修炼的 用意 、 意领 及其造化的功用之法就是心法,实质是意念。心意无形,无形则灵。理念指导心性,心性支配行动,人间万事起于心,拳功有成在于心。太极心法也因此而至要。 本书作者在几十年研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博取中华传统文化中养生精华真谛,从 理 上寻根探源,悟懂参透,不懈实践,开宗明义指明:每一个人都本自俱足产生太极拳的因素,不必外求;练者应在根本上下功夫,不要本末倒置。只有明理后,才能没有任何思想意识的束缚,实练中自觉、自主、自由、自然,从而领悟精神主宰和一切顺应自然的内涵,平衡心态,恢复天赋的本能。 本书理论体系完整,脉络清晰,洞明事理,分述了太极的心法纲领、理论依据、心法要诀、动、静功运动原理以及心态平
《象形太极养生功/武家学派典藏系列丛书》从功法源流谈起,总结出基础理论及公式,按照精气神、血津液学说,提出演练风格特点、人体周身的要求,并对动作图解及要领、要点、易犯错误进行说明,列出了参考文献的出处。该功法在上饶师范学院、山西大学和全国37家象形太极拳传承基地,进行了试点教学,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张全亮著的《传统吴式太极拳入门诀要》三种套路,循序渐进,适合广泛人群: 10式,适合没有太极拳基础,练拳时间少的读者; 18式,适合学过太极拳,想开始接触吴式太极拳的习练者; 28式,适合吴式太极拳的进阶习练者和参赛者。
张全亮著的《传统吴式太极拳入门诀要》三种套路,循序渐进,适合广泛人群: 10式,适合没有太极拳基础,练拳时间少的读者; 18式,适合学过太极拳,想开始接触吴式太极拳的习练者; 28式,适合吴式太极拳的进阶习练者和参赛者。
印次不同,封面有所差异,内容完全一致。以收到实物为准。 三种套路,循序渐进,适合广泛人群: 10式,适合没有太极拳基础,练拳时间少的读者; 18式,适合学过太极拳,想开始接触吴式太极拳的习练者; 28式,适合吴式太极拳的进阶习练者和参赛者。
洪式太极拳创始人洪公讳孝堃(1907年3月-1996年2月),字均生,号小痴,晚号八八老人。生于河南禹县,祖籍浙江宁波鄞县。 洪公自幼随父在京,1930年拜在陈式太极拳十七代陈公讳发科先生门下,随师学艺十五载,言传身教,深得真传。洪公文武兼修,寓文于武,默识揣摩,深究拳法,尽得陈式太极拳之要旨。于1944年离师客居济南,1956年春再度赴京从师进一步深求陈式技法,蒙师逐式详加解释,对太极拳真谛之领悟乃得一次质的飞跃。返济后,简练精一,学而后化,自成一家,洪公称之为太极拳 实用拳法 。此拳理精法密,以实用为本,轻灵圆转,自然缠绵,雄浑儒雅,风格独特,与众有别。1995年5月23日,洪公在济南的居所菜市新村给弟子蒋家骏留下了书法横幅 洪式太极 ;1996年洪公离世之后,后人遂改称 实用拳法 为 洪式太极拳 ,广泛流传于世界各
田老师是一位有思想的武术家。武术家有很多,但是真正要谈到有思想,特别是在武学方面有系统的、深邃的思想,有独特的观点和认识,却不容易,达到这个程度的不多。我听过田老师讲课,也看过田老师演练,特别是田老师这些年在高校里为推广太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也是从高校里出来的,所以对高校武术发展有特别的感情。一个武术家只有有思想,才能真正赋予他的武术、功夫灵魂 一个能够长久传承的灵魂。能够做到有思想很不容易,除了有先天的条件,有后天的不懈努力,还要有悟性、机遇等,我觉得这一点上田老师非常难得。 田老师还是一位有功夫的武术家。他几十年来非常勤奋地钻研,研习不断。北京有时有些重要的、大型的活动,需要选择陈式太极拳的代表上去演练,我经常推荐田老师。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功夫,就有底气,上去以
本书通过对太极拳相关文化内涵、太极拳各大流派、太极拳拳理、太极拳习练诸多方面的解读,全面深刻阐述太极拳文化的博大精深,剖析其特点与传承方式,挖掘太极拳文化的魅力,助推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从而达到弘扬太极拳文化的目的。
吴式方架太极拳,是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鉴泉长子吴公仪先生在吴式太极拳圆架基础上逐步修订并创立的。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续不断,拳式小巧灵活。拳架由开展而紧凑,紧凑中不显拘谨;推手动作严密、细腻,守静而不妄动。 《零基础学习吴式方架太极拳(第2版)》是作者吴维叔练功习武近70年的精诚之作。全书从吴式方架太极拳的理论着手,详细介绍了方架太极拳的源流、特点及习练套路,并深度剖析了方架太极拳的技法特点、练习方法等。其中对吴式方架太极拳拳架动作及套路的说明,更是通过文字、照片、动作演练光盘三个部分来互相补充,互相弥补不足。作为初学者的入门阶梯,它可以使广大读者较快、较好、较易地学会这套拳,并能引导修习者逐渐歩入太极拳的圆融精妙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从而将吴式方架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