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职业规划、优质就业展开讨论,共四篇,16个章节。 适应大学生活篇 介绍了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差异、大学学习生活将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如何发展健康的友谊和人际关系等内容; 完善职业规划篇 将指导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需求和方向,了解保研、考研、出国留学、备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企业求职等不同方向的规划和准备; 促进优质就业篇 包括求职文书的撰写、面试指导等实操指导; 给大学生家长的行动指南 针对大学生家长编写,旨在帮助大学生家长和学生建立起良性的沟通渠道,指导大学生家长帮助孩子了解职业选择的多样性及如何支持大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本书内容紧密贴合大学生实际,对大学生面临的各种选择和问题给与了中肯的指导和建议,适合大学生、家长及对大学教育与就业感兴趣的教育研究者阅读使用。
本书作者经过20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了古今中外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的共性,发现这些人身上都有良好的习惯和超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正是这种能力让他们走向成功。 作者在这本书里总结出适合青少年的十二大课程,包括:习惯宣言、一个目标(制定目标)、两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三颗心(上进心、爱心、责任心)、四个商数(健商、情商、逆商、财商)、幸福课。 这本书的特点就是通过365天写日记的形式养成良好的习惯,已有40万名师生从中受益。本书以学、用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如何养成好习惯,如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才,是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具体可操作的著作之一。 本书适合广大中小学学生及家长、老师阅读和学习。
本书为“首都师范基础教育研究丛书”之一种。全书以“逻辑”为主线,对中学数学中的知识逻辑、思维逻辑、教学逻辑等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在广泛教学实践基础上,对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者独到而坦诚的观点,对中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当会有所启发。
《化学数字化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有以下一些特点:(1)对国际、数字化实验的起源及发展进行了全景性呈现和梳理。这有助于读者了解数字化实验的由来、研究的先驱、发展中里程碑式的事件,从而全面认识数字化实验。(2)对国际、数字化实验研究的范式和特点进行了对比性分析。这有助于读者发现外数字化实验在研究思路、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以及已经形成的研究成果,从而获得研究范式上的借鉴和研究起点的提升。(3)给出了近80例可靠的数字化实验案例。获得可操作的、适用于化学教学的数字化实验案例,一直是一线中学教师的强烈愿望,也是数字化实验真正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化学数字化实验的理论与实践》中提供的所有案例,均通过笔者研究团队的实验验证。案例的选择考虑到了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紧密联系
本书收录了湖北省第三届楚天班主任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们有关班级活动的精彩案例,分为开学稳起步、节日悟真情、爱心铸班魂、心理巧疏导、借力助成长、毕业强给力、学科深渗透、微班会显机智共八辑,包括《牵手凝聚力量,爱心点亮希望》《心连心,手拉手——情系贫困学子》《我们就是一家人》《快乐端午,悠悠民俗》《告别缤纷暑假,开启奋斗之旅》《童心与成长》等活动主题。
本书包括二十多篇文章,都是来自于全国十几个省区曾经就读或正在就读清华、北大的莘莘学子们撰写的个人经历,特别是他们在高中成长的经历。他们或是所在省市高考成绩优异者,或是单科状元等,或是作为特长生、保送生进入清华和北大的佼佼者,无论以何种方式进入这两所高等学府,他们的成长过程都历经艰难,他们也曾迷茫、失落甚至一度放弃,但最终凭借意志力、自制力和反思而进步。他们成长的过程,无论是对于现在的中学生,还是对家长和教师,都有着较好的教育意义和示范作用。
作为世界知名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及研究机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NH)收藏了超过3200万件标本和文物。本书集中呈现了该博物馆中极具魅力、极具标志性、大众熟知的100件重要展品,每件展品均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亲自挑选推荐。这些展品涉及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的各大重要展区,包括地球和行星科学,人类起源和文化,化石,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以及罗斯中心等。这100件珍贵展品包括1894年在格陵兰岛发现的约克角陨石,1878年由西北海岸印第安人利用大型雪松树干制作的独木舟,1925年在南乔治亚岛附近发现的29米蓝鲸的玻璃纤维复制标本,以及美国本土发现的具完整的乳齿象(沃伦乳齿象)骨架化石。每一件展品均有精美图片,并配有起源和年代等基本信息以及科学意义和历史意义的说明。翻开书页,足不出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