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核心发祥地、华夏历史文化的中心,曾长达数千年居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如今河南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交通中心和物流枢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国少有也是目前专享的重量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各省区市靠前7位,约占总面积的1.73%,河南常用耕地面积10801.77万亩。河南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矿产资源大省之一。本书稿全书目录结构列举如下。综合篇靠前章宏观经济发展报告第2章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第3章新型工业化发展报告第4章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报告第5章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第6章社会事业发展报告第7章信息化发展报告第8章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区域篇一(河南部分)第9章郑州市发展报告靠前0章开封市发展报告靠前1章洛阳市发展报告靠前2章平
本书稿是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关于上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报告。是由上海市发改委主编的政府白皮书,内容是有关上海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的综合统计报告。本书以翔实权威的数据,记录了上海在2023年全年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各行各业皆取得了不寻常的成就,对于各级政府之后制定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决策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经济增长都是在一定的资源约束下进行的。从历史数据中探寻区域经济的要素特征与驱动因素,从而进行经济预测不仅可行、而且必要。长三角地区能够实现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具有内在的必然性、要素结构的合理性和增长的可持续性,并且能够通过历史的数据呈现出来。《长三角经济运行数据报告》依托统计年鉴数据,从整体运行态势、速度、构成、结构关联等视角来反映长三角核心区16个城市的经济要素特征与变迁,对于审视长三角地区经济要素特征、增长驱动因素等都是十分有宜的,也有助于提升宏观调控政策的有较性、精准性。
本书聚焦大湾区建设起步之年的政策建构和制度创新,重点展示了基础设施、经济贸易、科技创新、人文湾区和三地合作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既有对现实发展状况的客观呈现,也有对未来发展态势的审慎展望;既有关于具体案例的理性分析,也有基于基本理论的深度阐释;既彰显了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意义,也明晰了大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本书针对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云南省临沧市为案例区,按照理论梳理-进展评估-实现路径的逻辑轴线,利用多源数据评估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剖析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探索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路径,以期为推进乃至全球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全书共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旨在从总体上评价分析2017~2018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发展变化,揭示中国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优劣势和变化特征,提出增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方法和对策,为我国省域经济战略决策提供分析依据。第二部分为分报告,通过对2017~2018年中国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各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方向。第三部分为专题分析报告,专题报告开辟了“‘十四五’趋势分析与政策展望”这个话题,聚焦“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主题。
2013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了“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这是上海在新发展阶段、面对新环境形势开展的第三次大规模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卓越的全球城市》作为这一研究的重大成果之一,全面系统分析了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方法和范式,梳理了城市发展的理论、规律和趋势,剖析了上海未来30年发展的环境大势以及风险挑战,回顾和归纳了上海城市发展历程及特殊基因,提出了上海未来30年发展愿景目标以及实现愿景目标的重大战略。本专著实现了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定性研判与定量预测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经验借鉴与立足自身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历史总结与战略构想的有机结合,对研究全球城市理论及上海未来30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