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代遗产:欧洲的源起 Das Erbe der Antike 即使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从未自视为 欧洲人 ,发生在地中海古代文化区的重大事件以及关于自由、帝国、信仰的思想传统,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欧洲人身份的发展。 02 基督教的传播与国家的建立:700~1200年的欧洲 Christianisierung und Reichsbildungen: Europa 700 - 1200 异教的欧洲开始了漫长的基督教化,庞大的帝国与一系列新王国崛起,皇权与教权明争暗斗,欧洲的轮廓也在这个事件层出不穷且充满戏剧性的时期逐渐清晰。 03 边境体验和君主秩序:1200~1500年的欧洲 Grenzerfahrung und monarchische Ordnung: Europa 1200-1500 中世纪晚期君主统治秩序逐渐明确,生活在边缘社会的人们却经历着交流、排挤、复合的生活,而蒙古入侵、鼠疫暴发和发现美洲等新事件也引发社会心理的深刻变迁。 04 宗教战争与欧洲的扩张:1500~1648年
《黄河流域蓝皮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编策划,并由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社会科学院组织专家学者联合撰写。 本书由总报告、省区报告、生态保护报告、绿色转型报告、高质量发展报告、文化传承和弘扬报告、地方案例报告7个板块组成,收录30篇研究报告。 本书总报告以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为题,对黄河流域重大战略实施五年以来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和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梳理,对存在的问题和深层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对进一步推进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本书省区报告对2023-2024年沿黄各省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本书还收录了反映沿黄各省区推进黄河流域重大战略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超大型的大陆 ,不同区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限制而差异显著,所选择的发展路径也必然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中国的发展经验 不可能仅凭教科书上的理论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就概而论之。只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去各地深入调研,长期观察,才有可能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理论创新,得到真正有价值的判断和结论,从而梳理出中国发展的真实经验。 “苏南”历来是我国经济 发达的区域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到21世纪以来苏南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片土地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上演着“低成本”和“高速度”的增长神话?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中,作者从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框架入手,分析了资本、土地、劳动力三要素在苏南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组合特征,以及由此派生的制度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引,聚焦 中部加快崛起的使命担当 ,剖析2023年以来中部六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探索 三基地一枢纽 战略定位的实践路径,研判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书分为总报告、评价篇、省域篇、都市篇、专题篇、案例篇六个部分,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了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对中部六省82个设区市/州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聚焦郑州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武汉都市圈等区域增长极,提出 新质生产力梯度培育 内陆开放高地2.0计划 城乡融合共进 等突破性思路,呈现了82个设区市/州的发展动态图谱。这部凝聚多方智慧的年度报告,以战略思维破解发展问题,用创新视角重构区域
《广东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25)》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撰写的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年度研究报告,包括总报告、经济篇、社会篇和专题篇,由总报告和十六篇分报告组成。 本书主要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化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视角,以宏观经济、科技创新发展、产业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发展、社会人口发展、文化强省建设、绿色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洋强省建设等为切入点,较为系统地梳理了2024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新成就,研判了2025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风险挑战与重点难点,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全景式回顾透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全貌,全面阐释大湾区建设发展目标愿景、形势任务,横向纵向比较分析建设举措、成效与经验、不足,科学展望大湾区未来建设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研究提出创新性对策建议。内容包括:总报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篇、优质生活圈建设篇、高水平开放篇、区域协调篇、重大合作平台篇、大事记,共含1份总报告、18份分报告、1份大事记。
《广东乡村振兴发展报告》是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跟踪研究广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生动实践的蓝皮书。 全书包括总报告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百千万工程 案例篇共五个篇章16篇专题报告,全面、系统呈现广东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的新面貌新变化新经验新活力,展示 百干万工程 热火朝天背景下岭南儿女全力以赴、久久为功,稳扎稳打地把手中 施工图 转化为大地 实景画 的干劲担当。一是广东锚定农业强省目标,狠抓高质量发展,包括科技驱动、人才赋能、资本赋能、消费帮扶等方面;二是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包括社会事业、驻镇帮镇扶村、美丽圩镇等方面;三是乡村治理安定团结,包括乡风文明、乡村党建等方面;四是展现徐闻县、广州市从化区、封开县南丰镇等地努力闯出一条新路来的鲜活实践。本书还附有大事记,便于读者从整体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趋势,有着各种不同的模式。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年来,创造了一个后发现代化的成功范例。对深圳现代化经验,有各种不同的解读。本书认为,除了改革开放政策和各种天时、地利、人和因素,让投入者获得合理回报、发挥市场作用、培育和形成现代产业链(集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视契约和法治、有限有为高效的政府治理等制度创新,是深圳现代化的独特密码。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为深圳未来发展确定了新的目标和制度优势。
2022年以来,澜湄国家政治安全合作不断深化、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持续提升,社会人文交流往来频繁,为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澜湄合作面临着深化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澜湄合作应统筹次区域发展与安全,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 硬联通 为方向,以 软联通 为支撑,以 心联通 为纽带,加快建设更为紧密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本书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视角契入,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动态评估—驱动机制—模式选择为主线,探析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动态评估和驱动机制,重点关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式选择,以及每一种模式下的主导运行机制构建。本书创造性地构建了较完善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同时,定量评估了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特征,揭示了驱动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序参量及其变化特征。
本书围绕传统平原农区工业化与经济社会转型的这个主轴,就经济竞争力、社会保障建设、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等构建了一套评估指标体系,并分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总结了中原经济区2016年的发展状况,展望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建言。
商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走向深入,中国特色商会的理论和实践也日渐丰富。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在国家新开放战略的新目标需求下,中国特色商会具有了新的目标定位,组织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路径日益清晰,本书的研究背景立足于此。 本书聚焦于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政社关系、政商关系变化,以上海为样本,探讨新时期商会组织体系重构。共有十二章 ,分为三个部分。章 到第四章 是对商会理论的总体回顾,以及对上海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会转型基础的分析;第五章 到第九章 是对上海地方商会的分类比较,就上海地方商会中的外国商会群体、异地商会群体、行业协会(商会)群体以及上海工商联系统的发展现状、改革进程及作用发挥进行了比较研究;第十章
链金有法区块链商业实践与法律指南本书填补了我国区块链商业实践领域法律方面的空白,第yi次从法律角度剖析问题,不拘泥于理论,而是将区块链与法律实际相结合,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对政府相关部门、协会、从业者等,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书分别从区块链的发展历程、与金融科技及数字货币的关系、各项技术与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针对人们的疑问和需求,在风险管控、应对策略以及相关的法律风险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书可作为区块链相关从业人员、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参考用书。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肩负着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重要使命。值得注意的是,粤港澳三地发展历程具有鲜明的异质性特征,珠三角地区内部城市间的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打破粤港澳三地之间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流动壁垒,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基于上述背景,本报告从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流通、产业发展、青年就业创业以及粤商精神等视角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