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拟通过历时性的考察,将协饷制度置于时代变迁的背景下,分析其在面对制度内外压力时所作出的各种因应,从而动态把握事物发展的过程,藉以倾听时代声音。与此同时,协饷制度在历史进程中的共时性特征与宏观及微观方面的变化也不可忽视。只有恰当把握已有研究成果的进展与不足,竭力搜求和拓展研究资料,才能明确本书研究的空间与方向。简而言之,本研究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以推进协饷制度的研究。(1)厘清协饷制度的渊源流变。先行研究对于这个问题似未见关照,一些讨论涉及协饷制度时不免隔靴搔痒,难中肯綮。殊不知不追本溯源根本无法认识该项制度的立意,更无法准确把握其演进过程。(2)力图把握协饷制度历时性变迁。突破军事或财政研究的藩篱,将协饷制度置于清代社会变动的整体之下,探索协饷制度在不同时期,尤其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欧美诸国的工业革命影响深远。工业革命不仅大大提高了欧美国家的生产力,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而且对全球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1700~1914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四个国家工业化的条件,梳理了其工业化的过程,阐释了其工业化的特征、成就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工业化基础、工业化进程、技术条件、劳动力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求更加深入地了解欧美国家工业化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企业史评论》是一本连续出版的集刊,已经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5期,目前的《企业史评论》第6期是计划中继续的集刊。该书以卷首语、企业史学 理论与方法、企业发展 制度变革、经营方略 管理理念、国有企业 国企改革、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学术研究述评七个栏目进行组稿,一部分是作者的约稿,另一部分是翻译国外代表性的企业史研究成果(外文原文的文章发表时间较早),内容较为充实,文章质量高,为国内经济史、企业史和管理思想史的研究提供研究咨询和发表平台,得到国内学界的认可和肯定。
从公元前3000年到21世纪,从一块泥板上的债务记录到制霸全球的金融巨兽,资本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本书中,作者站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和“耗散结构”两大理论基础上,阐述了资本是如何积累、如何形成的,又投向了什么地方、塑造过哪些文明和霸权:古希腊时期的虚拟金融概念、十字军东征催生了近代银行系统、殖民贸易让欧洲商队遍布全球、战争资本主义护卫英国重组全球产业分工、金融资本如何打造一个个巨型企业、外币结算体系促成全球资本合作、以硅谷为代表的创新资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奇迹…… 但是,资本无限增殖的内在需求及其周期规律又导致人类不断陷入危机:古罗马资本文明的陨落、南宋复杂社会的崩溃、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霸权更迭、全球金融危机频发、穷国和富国间壁垒高筑……在日益成熟的全球化体系中
华北财团投资高潮兴起于1918年前后,投资规模逐渐扩大,依恃雄厚的资本优势以及特权保护,至1920年代初期已形成覆盖大部分工矿业门类,各类金融形式的庞大资本群体。1920年代中期以后,华北财团因政治经济形势变化逐渐出现分化,京津地区官僚家族企业多因北京政府政治失势,特权丧失向普通私人资本转化;东北奉系资本集团则因政治地位稳固而愈益膨胀,且呈现公私混同,以私控公的发展趋势;晋系资本集团因阎锡山公营思想逐渐向官办方向演化。 研究发现,华北财团对北方民族资本主义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贡献率均在60%以上,成为北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导资本形式,为北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本积累。同时,华北财团投资领域集中于金融、工矿及大型轻工业企业等普通私人资本不具备投资能力的领域,与普通私人资本投资在空间上形
无
全书以“上古商业”、“中古商业”、“近世商业及现代商业”为三编,全面叙述中国商业尤其是中国商业政策自黄帝、尧、舜、禹至民国之数千年发展历程,揭示商业兴衰与民族国家兴衰之间的紧密联系。本书初版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作者希望通过研究我国商业史,分析“我国外受强邻经济之侵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缘由,找到振兴我国商业之路。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所谓“大分流”与“大趋同”一直吸引着经济学家的浓厚兴趣。本书对西方世界的兴起,以及随后中国、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解释。书中将发展中国家分为两组,对这两组中的代表性国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考察。具体来说,作者在书中试图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西方国家是如何变得富裕的?– 在1500—1950年期间,一些发展中国家(东南亚与中东)并没有出现经济追赶,但是自1950年以来,这些国家却缩小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这是为什么?– 另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拉美国家、南非与俄罗斯,在1500—1950这段时间出现了成功的经济追赶,但是从1950年开始,却经历了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这又是为什么?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经济学原理,经济是基础,政治、艺术等上层建筑都受到这一基础的制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其基本要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因此,艺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经济对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非常值得研究。但迄今为止,有关经济与艺术发展的研究却非常薄弱,尤其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进程中的经济基础作用,相关研究几乎阙如。《中国音乐经济史(远古至南北朝卷)》以远古至南北朝的音乐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大量历史文献考证、梳理、提炼的基础上立论,通过合理的文献解读,将中国音乐的发展历史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有机结合在一起,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音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循环过程,总结其内在本质以及音乐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构成一个融合的新视界。 具体来
研究黄金的本质属性及其历史,研究黄金在现实世界中的状况与地位,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研究黄金的未来趋势,研究黄金未来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与定位。从黄金的本质,以及黄金至今拥有的功能,及其在金融市场的地位来看,黄金至今仍然是比优选任何货币,包括靠前储备货币在内,更被世界各国的央行、企业、金融机构、普通百姓普遍认可的靠前硬通货,黄金至今还是优选认可的“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从21世纪70年代以来的黄金大牛市,至今未结束。现在只是大牛市的中点,而不是终点。世界上的各个国家的各类资本势力,都在试图用各种方式,更多地拥有黄金,控制黄金。探究黄金市场的趋势与规律,研究世界各国的各种资本势力,对于黄金投资的战略战术,以寻求黄金投资的时机。作者在《黄金的历史与趋势》将对上述这些问题,做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