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中,作为 对赌协议 核心内容的 股权回购 及 业绩补偿 ,是保护投资方权利最重要的两个条款。但签署该等特殊权利保护条款,并不确保投资方在案件中稳操胜券,创始人方也并非唯有束手就擒。 从司法判决的角度,本书系统性总结了对赌协议在签署投资协议阶段、履行投资协议阶段、后续融资阶段、申报上市或挂牌阶段、触发补偿或回购条款阶段、行使权利沟通阶段、回购协议签署阶段、诉讼或仲裁阶段发生的常见问题。本书亦涵盖三资企业、国资背景企业、合伙企业及目标公司债权人等特殊主体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本书分别从投资方与创始人方的角度,提出起草股权回购与业绩补偿条款的不同建议,可供双方磋商时参考。本书尤其有助于企业家等创始人方理解签订对赌协议的法律后果,在回购或补偿谈判中争取较佳方案,以及在诉讼或仲裁中提出
《错案成因与制度修补》针对错案的生成规律进行研究。 作者就 错案 之判断标准作出厘清,在此基础上探讨错案的成因。 错案的本质因素是司法错误,致错原因通常不是裁判者或者案件处理者故意造成的,错案结果通常也不为他们所乐见。错案有一定规律可循。许多冤错案件有如一个模子里出来,几乎按照特定公式而产生;即使是明显不同的冤错案件,也有相同或者近似的错案因素,如果不警惕造成错案的原因,在具备一定因素时错案就会 自我复制 。 《错案成因与制度修补》借助部分外国实际案件和我国媒体披露的错案逐一探讨造成错案的各种因素,从中摸索规律,并进一步探讨通过修补制度或者建立新的制度来防止、减少错案的发生。《错案成因与制度修补》还对中国古代冤案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并从不同于国内既有研究成果的角度对错案进行分析,使错案的讨论有了一定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每年出版两辑,主要针对不动产法律理论和实务等所涉各项领域进行专题研究,每辑设有主题聚焦、理论前沿、学术争鸣、不动产实务等栏目。本书为2024年第2辑,以 城市更新法律问题 为专题,设有 主题聚焦:城市更新法律问题 不动产担保融资 学术争鸣 不动产实务 四个栏目,收录16篇论文。
本书考察了英国和国际背景下的少年司法,同时借鉴了作者在苏格兰的经验,以突出所有司法辖区在平衡福利和司法方面面临的挑战。本书探讨了政治理念的影响,以及涉及少年司法和实践的结构性和实际性挑战的影响,包括早期干预、恢复性司法、结构化风险评估、强化监督、维持改善和实践评估。本书所涉及的理论框架借鉴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反映的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教育学传统。 这是一本专门关注在少年司法中通过循证提供服务的书。本书适合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学习使用。对在高校学习少年犯罪和少年司法课程,或者在实务领域进行实践学习的学生,以及其他对犯罪学和少年司法感兴趣的学生来说,本书更是必不可少的。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实践与探索》介绍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法理与制度基础、背景与域外经验、历史沿革与实践探索、总结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试点实践、设计中的焦点问题,并且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提供实务指引,为方便借鉴经验还选取了典型案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实践与探索》为检察机关如何提起公益诉讼指明了方向。
本书立足于检察职能运行的基本法理,通过对国内外检察职能发展和运行的普遍趋势和一般规律的考察,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紧扣当代检察官的角色、权力以及制约机制这一主线,深入分析了新时代我国检察职能运行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检察职能运行的合理机制。全书共分导论和四章。其中,第一章为检察职能运行的基本法理;第二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检察职能;第三章为新时代中国检察职能运行的机遇与挑战;第四章为建立中国检察职能运行的合理化机制。
本套丛书的内容是上海法院基于多年来对司法前沿问题解决方案梳理形成的审判执行工作标准化的智慧成果,对全国各地统一类案裁判思路、裁判方法、执法尺度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智慧检务概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科技智慧)》以最高人民检察院智慧检务规划体系为纲,梳理了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检察机关智慧检务项目数百个,对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智能化实践和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全面勾勒出我国当代智慧检务建设的“全貌”和蓝图,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此书可供计算法学的研究者、爱好者和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学习参考。作为一部重要的工具书、导读书,从中了解实务、启迪智慧、指导实践。
本书围绕刑事司法科学与治理研究这个主题,展示了法庭科学在当前司法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潜力。本书荟萃了全国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系统探讨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在司法系统中的双向影响及深层联系,力图示出这一交叉领域内的前沿动向与发展趋势。 本书从法庭科学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多维应用出发,探讨了其在多个关键领域中的深远影响,如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构建中如何发挥核心作用,在环境保护的污染溯源机制、食品安全监测的追踪体系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在金融犯罪中的数据分析平台如何构建,等等。针对法庭科学技术的革新,聚焦现代证据采集技术的提升、人工智能在司法流程中的嵌入,以及数据化、标准化过程如何逐渐重塑刑事侦查和审判体系进行论文收集,并结合具体案例,审慎讨论了AI在司法流程中适用的边界及条件,
《2016司法鉴定能力验证鉴定文书评析》评析的鉴定文书取材于2016年度26项司法鉴定领域能力验证部分鉴定机构的反馈结果,覆盖法医类、物证类和声像资料(含电子物证)专业。评析中选用了同一个能力验证项目中不同层次水平的鉴定文书及相关反馈结果,依据各专业的要求从鉴定方法、鉴定过程、分析论述、标准适用、结果评判、结论表述、文书规范,以及检测中内部质量控制和记录要求等方面进行点评和分析,对于司法鉴定机构提高鉴定能力和加强质量管理具有很高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2016司法鉴定能力验证鉴定文书评析》可供司法鉴定机构技术和管理人员、司法行政管理人员和认证认可评审员学习或参考。
区域法治发展,是法治中国进程的有机构成要素。区域司法则是区域法治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国家法治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司法发展的统一性要求区域司法协同发展。因此,加强区域司法协同的理论研究具有促进法学理论发展与推动现实问题解决的双重意义。本书引入系统科学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来考察区域司法协同发展这一动态过程。尝试构建区域司法协同机理体系,并据此建立区域司法协同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区域司法系统由内到外协同机制的建构,实现系统协同行为与创制秩序之间的平衡,促进区域司法协同发展的制度化,进而推进法治主导型国家治理建设的进程。
本套丛书的内容是上海法院基于多年来对司法前沿问题解决方案梳理形成的审判执行工作标准化的智慧成果,对全国各地统一类案裁判思路、裁判方法、执法尺度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区域法治发展,是法治中国进程的有机构成要素。区域司法则是区域法治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国家法治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司法发展的统一性要求区域司法协同发展。因此,加强区域司法协同的理论研究具有促进法学理论发展与推动现实问题解决的双重意义。本书引入系统科学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来考察区域司法协同发展这一动态过程。尝试构建区域司法协同机理体系,并据此建立区域司法协同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区域司法系统由内到外协同机制的建构,实现系统协同行为与创制秩序之间的平衡,促进区域司法协同发展的制度化,进而推进法治主导型国家治理建设的进程。
练育强主编的《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之反思》从理论阐释出发,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进行考察和反思,结合制度层面的不足,对当前的衔接理论展开理性思考,后在衔接制度沿革的基础上就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的重构提出设计构想。
本书为青海高院主持2014年人民法院审判理论研究重大课题成果。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各地法院在优化审判资源、规范审判行为、协调审判环节、提升审判质效、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最终目标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审判管理制度建设正式登上司法改革的舞台,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在法院的建立可谓审判管理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变革。本书立足于我国司法改革的实践,同时参照国外司法改革的有益经验,总结归纳司法改革语境下审判管理制度改革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措施,为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赵伟东著的《技术战术与法律规制——海上执法武力使用多维度透视》从海上执法武力使用的概念解析入手,研究了海上执法武力使用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以及海上执法平台及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和特点,论证了海上执法武力使用的时机、方法和程序并对武力使用的渐进层级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还对海军海上执法的依据、主要形式、法律规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很后,本书还较为详尽地提供了八个典型案例的基本案情、背景资料和处理结果,以期有益于海上执法武力使用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本书无疑是对海上执法武力使用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系统总结和归纳,这对中国海警队伍有效履行海上执法职责、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本书也可为海洋执法领域教学和研究人员、海警执法人员、海警专业学员及其他涉海领域专业人
本书全面梳理了司法改革上海试点的实践,系统总结、评估司法改革上海方案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炼总结司法改革的上海经验,特别是其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分析司法改革的上海经验对于全国司法改革的借鉴意义,以及如何在当前的立法与司法实践语境下将上海的有益经验加以推广,形成示范效应,对上海及全国未来如何进一步深化推进司法改革进行前瞻性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提供经验支持、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