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国家安全学与总体国家安全观 对若干重点领域的思考》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入手,旨在深入探讨国家安全学作为理论支撑,如何在新时代更好维护与塑造国家安全。本书入选 中国出版集团好书榜 2023年度榜,并获评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23年度 十大好书 和 优秀选题奖 。 作为一本跨学科的专业著作,《国家安全学与总体国家安全观 对若干重点领域的思考》不仅有着深厚的学理基础,还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它对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细致且富有启发的剖析,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也让国际社会更清晰地了解与时俱进的中国国家安全学说以及政策意义、理念价值、实践伟力。 2024年恰逢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特推出《国家安全学与总体国家安全观 对若干重点领
《错案成因与制度修补》针对错案的生成规律进行研究。 作者就 错案 之判断标准作出厘清,在此基础上探讨错案的成因。 错案的本质因素是司法错误,致错原因通常不是裁判者或者案件处理者故意造成的,错案结果通常也不为他们所乐见。错案有一定规律可循。许多冤错案件有如一个模子里出来,几乎按照特定公式而产生;即使是明显不同的冤错案件,也有相同或者近似的错案因素,如果不警惕造成错案的原因,在具备一定因素时错案就会 自我复制 。 《错案成因与制度修补》借助部分外国实际案件和我国媒体披露的错案逐一探讨造成错案的各种因素,从中摸索规律,并进一步探讨通过修补制度或者建立新的制度来防止、减少错案的发生。《错案成因与制度修补》还对中国古代冤案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并从不同于国内既有研究成果的角度对错案进行分析,使错案的讨论有了一定
突出问题导向 本书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梳理出《民法典》施行后的重点法律适用问题,并结合立法本意提出解决方案。 植根基础理论 本书遵循民法学研究的基本学术规范,展示了法官对法学理论的准确掌握和熟练运用,契合了当前民商事审判实践。 注重实践引领 本书将司法实践与法学理论深度融合,问题预判有理有据、论证分析精准深入、解决方案切实可行,极具实践参考价值。
当代中国司法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受中国特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深刻影响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潜含着在 司法现代化 旗帜之下对标西方经典理论中 现代司法 模式的某种取向。此两方面因素形成一种张力,既相互融合,彼此吸纳与参照,亦相互博弈,彼此排斥与疏离。在此背景下形成的司法样态,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并由此成为人类司法文明中重要而独特的类型。本书通过对当代中国司法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过程以及司法运行中重要现象的描述与分析,冀望增进对中国特色司法之实践逻辑与内在机理的理解,为中国特色司法提供更贴近现实的理论解说与论证,同时助力于系统化的中国特色司法理论与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本书聚焦时下地方立法理论中的新议题与实践中的新问题,力求勾勒出2019年度我国各地区地方立法的基本状况。基于对2019年度地方立法成果的整理分析,发现2019年度我国地方立法保持了积极的立法状态,立法活跃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出现了立法与修法同步推进的情况;市级立法超越省级立法成为了年度立法主力,而各类立法事项在年度内呈现较为均衡的发展状态。此外,本书围绕诸如 立法与改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 地方性法规结构 等话题进行了理论阐述;以 财政类立法 国家机关类立法 环境保护类立法 为材料进行了实证研究;以特定法规文本为分析对象进行了立法后评估。
本书是中国部未成年人法治发展报告,由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组织理论界、实务界专家学者编写。书中从未成年人法律体系,未成年人的政府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矫正,未成年人欺凌预防与矫治等多个方面,系统梳理了过去20年中国在未成年人法治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度完善的对策建议。本书既可以为未成年人立法、执法、司法实务提供全面和权威的资料,也是推动未成年人法学研究的积极尝试。
《新编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 刑事卷》(第二版)是一部可以通览人民法院刑事司法观点的权威司法实务指导用书。全书以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司法文件、指导性案例、会议纪要、个案答复、裁判文书和《人民法院公报》刊载的案例等为依据和素材,将散见于各种资料中对刑事审判工作具有指导性、参考性的内容进行收集、分类、归纳、整理,从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的内容中提炼出人民法院的司法观点编写而成。 本套丛书的特点有三: 其一,以司法解释为核心。书中编入的司法观点首先注重从现行有效的司法解释中提炼,突出观点来源的权威性。 其二,全面梳理、立体呈现。全面收集人民法院各种政策文件、指导性案例、裁判文书等,形成对司法观点多维度、多层面的立体支撑。 其三,仔细甄别、去旧选新。对人民法院公布的各项司法解释、司法文件
长期以来,德恒律师事务所致力于服务国家重点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已成为我国重大建设项目法律服务领域的领导者之一。长江三峡、南水北调、南京长江隧道等特大型工程见证了"德恒人"的出众能力和专业素质。今天,"德恒人"正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文化和制度因子的国际化律师事务所。 《PPP项目实战策略与操盘技巧》呈现了德恒律师事务所PPP业务中心近30位律师在服务国家PPP项目和"一带一路"项目中的智慧和经验。全书以问题为导向,向读者提供了PPP实践操作过程中疑难问题的分析策略和解决之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严峻挑战。本书直面我国生态环境司法领域中的突出问题,根据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建立完善环境司法保障机制的迫切需要,针对制约我国环境司法功能发挥的深层次因素,对环境司法专门化、环境诉讼程序特别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环境司法话语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历史梳理、实践探索、域外经验借鉴基础上提出了多项理论新见解,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建设的新方案、新建议。
《软件与互联网法》是美国软件与互联网法领域的权威教科书。本书探讨了法律如何回应全球数字网络环境下数字信息所带来的更大挑战。之所以将软件与互联网作为一门专门的法律课程来学习,是因为这一领域的法律职业经常要求整合性的思考。本书正是为这样的整合性思考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材料和系统的理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综合分析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法律的方案,集中关注知识产权法、许可法、反垄断法和宪法,分析构成法律演进的基本原则和问题。全书分为 软件法 和 互联网法 两编,本书为原书的第二编 互联网法 ,共九章,关注了互联网中的管辖与法律选择、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内容规制、隐私保护、未经授权的访问、计算机犯罪等问题。本书囊括了软件互联网法领域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重点关注互联网上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于近年来出现
《天下 司法改革问题研究》以刑事司法为重点,兼及民事司法,既比较系统又有重点地研究了当前司法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研究内容紧扣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司法改革要求,以及十八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的精神,提出较多创新的理论观点。《天下 司法改革问题研究》兼具广度、深度、创新性和前瞻性为一体,不仅对司法责任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陪审制度等本轮司法改革的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研究,而且对监察制度改革、司法信息化、民事诉讼的科技化改革等全新的改革问题作了细致探究。
本书主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展开实证研究。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和面对面访谈的现场笔录,从司法权之配置、司法权之运行、司法权之规约、司法权四个方面,来实证考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基本特色,并藉此揭示该制度的优越性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2016司法鉴定能力验证鉴定文书评析》评析的鉴定文书取材于2016年度26项司法鉴定领域能力验证部分鉴定机构的反馈结果,覆盖法医类、物证类和声像资料(含电子物证)专业。评析中选用了同一个能力验证项目中不同层次水平的鉴定文书及相关反馈结果,依据各专业的要求从鉴定方法、鉴定过程、分析论述、标准适用、结果评判、结论表述、文书规范,以及检测中内部质量控制和记录要求等方面进行点评和分析,对于司法鉴定机构提高鉴定能力和加强质量管理具有很高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2016司法鉴定能力验证鉴定文书评析》可供司法鉴定机构技术和管理人员、司法行政管理人员和认证认可评审员学习或参考。
《日耳曼法研究(修订版)》系统阐述日耳曼法,系统考证了日耳曼法成文化的历程,对其主要领域,如权力归属、身份等级、婚姻家庭、土地、动产、继承、不法行为、纠纷解决等方面的习俗、规则和法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日耳曼法的特性及其地位。 作者认为,不同日耳曼王国法律成文化的历程并非同步,在此过程中因吸纳罗马法等外来因素的程度不同而导致彼此的内容存在明显差异。作者还认为,传统上因以某个王国或某个时期的立法和相关资料为依据而阐述的有关附庸、马尔克、以手护手、遗嘱、赎杀金、处于法律保护之外、承审员、纠问式诉讼、司法决斗等方面的观点存在偏颇,并相应作了辨析和匡正。作者*后提出,日耳曼法虽然未能发展为成熟的法律体系,但它在世界法律史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无论在继日耳曼王国解体之后建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17)》继续秉承中立、客观、审慎的态度,对2017年中国法治实践的进程和挑战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全书包括总报告、七大部门法实施报告、六部年度法治实施专题报告、两部特别行政区报告、十大典型事件名家评析等版块,由两岸三地20所著名高校、6家实务部门、46位专家联袂创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自古以来,无论东西,人文科学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塑造和发展乃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具有根本意义。《易经》曰: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科学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似乎都不为过,因为它是使人成为人的学问,虽然其他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也很重要,但是它们终只能使人成为某种人,而不能使人成为人。唯有人文科学,才能堪称斯文在兹的 成人之学 抑或安身立命的 为己之学 。人之为人本乎人性,基于人性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理所当然应以人文教育为天职和本分。人文教育的首要目标就在于使人学以成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形塑皆与人文教育须臾不可离。若强以离之,则谓舍本逐末,蔽于道也,盖因 道之显者谓之文 。《大学》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基于
党的十八大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作出了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南宁市法院切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积极深入探索解决司法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努力践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司法改革的中心任务和目标。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将相关调查研究成果精选出19篇调研报告和优秀论文,汇编形成《南宁法院司法改革探析》。本书展示了2015年以来南宁市法院在司法改革中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梳理着南宁市法院司法改革三年多的记忆,呈现了南宁市法院司法改革的实施与完善进程,具有相当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参考价值。
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未来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征途更宽广。为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经验,准确记录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历程,汲取历史宝贵经验和智慧,*人民法院决定编辑2013年至2017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年鉴》。本卷为《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年鉴(2017卷)》。
为庆祝《法学研究》创刊40周年,总结《法学研究》40年来的发展历程,特出版丛书 《法学研究》专题选辑 ,以专题形式汇编发表在《法学研究》上的在理论上学术水平较高、在实践上对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有一定影响的文章,再由主编撰写两万字左右的 导论 放置文章之前,系统梳理本专题多年来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脉络。 我国《公司法》自1993年12月29日通过并于1994年7月1日正式施行后,分别于1999年12月25日、2004年8月28日、2013年12月28日和2005年10月27日进行三次修正和一次修订。经过历次修改,公司法在结构安排、语言表述等技术层面,以及基本理念、制度设计等规范层面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本书以 公司法改革 为专题,选取《法学研究》历年来刊发的关于公司法修改与完善的有代表性的13篇论文,分公司自治、股东权行使和公司资本制度几个部分,
为便于上海市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各级人大代表学习和运用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地方性法规汇编(2017年版)》将现行有效的180件地方性法规、20件法规解释和法律性问题的决定汇编成册。汇编按地方性法规通过的时间顺序编排,对经过一次或者多次修改的地方性法规,仍按原来通过的时间进行编排,其文本按全新修正的文本编入。为了方便查阅和参考,本书还编印了本市地方性法规检索目录,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自1980年至2017年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法规解释和法律性问题决定的总目录,附录于后,供查阅。
为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 2020年)》及《全国广播影视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 2020年)》,更好地推进广播影视系统依法行政,不断提升广播影视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我们编辑了《广播影视法规汇编》(2017年版)。 本次汇编在《广播影视法规汇编》(2012年增补版)基础上,增加了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制定修订的部分内容,主要收录了自1981年至2017年5月,全国广播影视系统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广播影视规范性文件,与广播影视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全文,以及与广播影视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条款,共计205件。各部分基本按法律效力层级和颁布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本书编
党的十八大之后,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方面又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作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重要战略部署。2018年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落实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开局之年。本书作为国内*本系统讨论和研究中国司法的蓝皮书,将汇聚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成果,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用一手材料说话,既研究*的司法理论,又讨论*的司法动态;既总结中国司法经验,又梳理中国司法创新。 本书的出版有利于中央了解*司法理论,有利于汇集地方*的司法经验,有利于梳理中国司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