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以来,近代中国受欧风美雨的影响,废除了传统的中央三法司与地方行政长官兼理司法制度,建立了现代的司法制度。经历约半个世纪的发展,民国在司法体制建设方面亦取得一定成绩,通过制度选择与制度创新,在有的领域甚至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表面上看,1949年之后中国大陆的司法体制与近代中国相较已改弦易张,新旧体制泾渭分明;但实际上今天司法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亦为民国司法的核心问题,例如独立的行政审判机关、*司法机关抽象的规范解释权、司法行政权的特殊安排等等。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近代中国的司法展开研究:民初选举诉讼中的法官造法、平政院裁判与近代中国文官保障制度的司法实践、公务员惩戒的司法化及其界限:公务员惩戒委员会体制研究、民国司法院:近代*司法机关的新范式、近代中国审级制度的变迁、从三法司到司法院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为了配合修改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学习、宣传,帮助广大读者准确理解此次修改的立法原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组织参加法律起草工作的同志编写这本学习问答,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本书以问题为导向,准确阐述反不正当竞争法法条含义,为政府工作人员、企业专业人员、理论研究人员和社会大众提供了权*的学习读本。
《转型期诉讼法学创新文库(8):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社会支持机制研究》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体系进行了整体性概览,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发展历史、理念基础和原则体系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归纳整理,搭建起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基本框架和结构。并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五项特殊司法制度:非羁押强制措施、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社会调查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中的社会参与机制进行了专题研究。
由江国华主编的《外国司法制度(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规划教材)/司法文明系列》系“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规划教材——司法文明系列”中的一本。书中对8个 的司法制度进行了介绍。内容涉及英国司法体制、民事和刑事诉讼、行政裁判所制度;美国审判、检察、律师制度;法国行政法院制度;德国宪法诉讼及专门诉讼制度;澳大利亚检察制度及司法程序;日本及韩国的审判及检察制度;巴西的司法制度。
自首制度是以犯罪人的自首行为为评价对象的法律制度,也是我国刑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理论在诸如自首行为的本质、自首行为的构成要件等主要问题上并未达成共识,加之现行有关自首的立法较为粗疏,导致司法实践中对自首的理解与认定争议较大且做法不一。本书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自首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与反思,指出现行自首制度及认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自首的理解应跳出局限于实体法的传统思维,将其纳入程序法轨道,与认罪协商、量刑程序规范化等改革相结合,探索并建立新型自首制度的观点。
本书以我国目前的刑罚执行方式为线索,逐一比较中日两国在具体刑罚执行方面的差异。在结合我国目前司法实践需要的基础之上,大胆借鉴和创新探索新的刑罚执行方式。融入日本大力倡行的 社会恢复 思想,指导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在实践中的实施。
本书文种为日文。 全书分六章内容,系统阐述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践探索中的现实困境、实施状况、发展路径等。并通过数据对当前中国制度所具有的特色,制度规划的细化、现行制度存在的等做了进一步的整理和分,并以此为基础展望了未来制度改革的方向。对广大从事司法类、法律方面的学者和从业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警察实战技战术》立足新形势下警察执法对警务技战术的实际需求,坚持紧跟实际、贴近实战、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突破一般警务技战术实训教材就 战术讲战术 的思维和框架,将依法施策、遵循程序,充分估势、防控为先,合理应对、尊重民情、随情处变、力保安全的基本原则和合法、合理、有效、实用的执法要求贯穿其中,以警务任务中的法律依据、有效技能、处置程序为主要内容,深入阐述了警察任务处置的法律依据和程序要求, 强化了严格依法执行警务和执法安全、执法规范的意识。 《警察实战技战术》着眼警察任务处置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以岗位执法实战能力培养为主线,对繁杂的技能、战术进行整合,对陈旧的理念、思路进行创新,以实战情境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核心,将实战训练与实战应用有机结合起
套书共5册,第1至4册是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主要包括危害国家安全案,危害公共安全案,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案,侵犯财产案,危害国防利益案,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案;第5分册是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包括贪污贿赂案,渎职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案。每个具体的罪名都按照【概念】【立案标准】【定罪标准】【证据参考标准】【量刑标准】【法律适用】的体例结构形式,根据*颁布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释解。
《司法诚信研究——以刑事诉讼为视角》主要以刑事诉讼为视角,对司法诚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司法诚信的内涵、特征、本质、时代精神内核、评价维度、现实化的机理、影响因素等基本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为司法诚信问题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解释。
本书以《民事诉讼法》为基础,以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为重点,以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为补充,对于民事诉讼实务中的管辖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解释》对管辖制度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点,本书以新颖的视角对民事诉讼管辖问题进行了关注和研究。这是《民事诉讼法解释》出台后的专门研究管辖问题的著作。
全书论述了民事管辖权与司法体制的关系,揭示管辖权制度在整个司法体制改革中的功用。本书作者研究了现行民事管辖权制度的弊端与司法体制的困境,揭示管辖权弊端导致司法体制运行中的价值背离。本书探讨以管辖权驱动司法体制改革的新尝试,为构建立体、渐进的管辖权驱动模式提出详细思路。
定罪证明标准是刑事诉讼的关键所在。我国的 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标准是历史的产物与司法经验的总结,而2012年刑事诉讼法引入的 排除合理怀疑 表述则促成了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重要变革。如何准确理解现行定罪证明标准并在实践中正确施行成为一项重要议题。此外,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刑事诉讼原则、规则、制度以及相应的观念与理论亦需加以调整与完善。 《法大诉讼法学博士文库:定罪证明标准研究》通过梳理证明标准的概念与发展历程,总结相关的影响因素,探寻我国立法的改良路径,并在分析现行规定的基础上,对 排除合理怀疑 标准进行分析,厘清其在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对实践中施行的关键与疑难问题加以归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为我国定罪证明标准与相关制度的发展完善提供建议与参考。
本集专刊共设以下4个栏目: 【指导案例】选辑了近年来各地法院审结的26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的典型案例,涵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入罪数额标准、"情节严重"标准的认定,刑罚适用,本罪与上游犯罪的关系,本罪与其他罪的界限,本罪单位犯罪的认定等问题,详细分析每个案例的裁判理由,突出其指导、参考意义。 【立法、司法规范】汇编了办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案件中相对重要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并配发了规范性司法文件起草同志撰写的理解与适用文章,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文件的制定背景与条文含义。 【经验交流】刊登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课题组撰写的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
《行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总第138辑 2016.6)》主要分为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与解读,部门规章、规章性文件与解读,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性文件与解读,地方行政审判动态,司法实务问题研究,新类型疑难案例选评。
本书以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私法机制及其完善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比较观察、制度分析、理论基础、对策建议等方面加以研究。研究目的在于,从制度架构整理和问题梳理入手,重审既有理论存在的问题,结合比较法的观察和分析,借助实证分析的剖析和探求,思考更趋合理的符合我国现行转型特点的矿产资源开发立法与私法机制的理论建构模式,以及由此检讨和探求有关私法机制完善应取的改进思路。
本书由泉州市 和鲤城区 编写,分为四章:古城星罗棋布,畅游泉州古城;遵守法律规范,共树文明新风;保护历史传承,打击文物犯罪;检察公益诉讼,护卫海丝文化。呼吁人人参与古城保护,减少不文明行为对文物古迹的破坏,防范导致文物流失和古迹毁损的违法
《刑事司法指南》面向检察院系统,针对刑事案件的监督、提起公诉和自侦自查,在刑法理论、刑事司法实务方面全面研究、反映司法改革、司法建设、司法发展的动态与成果,追击并剖析刑事司法领域新问题。
《失败启示录--刑事司法改革的美国故》对在美国开展的一系列有广泛影响但zui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刑事司法改革试点进行了深入考察,通过文献分析、圆桌讨论、对改革试点的实地观察以及对几十名这一领域著名的学者的访谈等方法,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回答。 本书文笔幽默生动,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通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