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民法院的案例,目前通行的研究,无论是实务取向的案例汇编,还是理论层面的法律关系分析法、请求权基础体系法,均对应的是个案研究。本书则放眼人民法院30余年来的民事审判案例,开创性地以大数据的方法,在归纳裁判要旨的基础上,洞察和把握更为深刻的裁判思维。 本书根据新实施的《民法典》以及司法解释修订,并将人民院相关案例更新到2020年。本书作者长期思索和反复推敲,将主体、行为、权利和责任四元结构确认为对案例分析的方法论表达,即针对具体的案件,分析的思维方式是:界定民事主体,判断法律行为,保障民事权利,划分民事责任。 授人以渔而不只是授人以鱼 ,是本书长期以来的思考内容和这次改版的追求目标。
本书是一部作者作为一名青年检察官的随笔,以个人短篇文章结集的方式呈现,这些文章反映了作者对自身检察工作的认识和对当前检察改革乃至整个司法体制改革的思考,内容涵盖了检查工作的文书上网、司法责任制、检察官配置及考核以及挂牌督办等,作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提出了如何完善现代体察体制的个人意见和建议。
《上海审判实践》是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组织编写的应用法学类图书,主要由上海市法院系统的法院审判人员、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人士撰稿,内容主要为法学实务研究和理论探讨。本书共收入文章25篇,包含专稿、司法实务、数字法院建设、案例精解、业务审判文件等方面的内容,对司法审判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
在近代中国出现的 会审公廨 ,是中外双方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由中外审判官会审的专司特定范围内案件的司法机构。会审公廨的成立,代表着中国主权的侵犯,但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中国的司法进程及城市化的发展。 本书着眼于史实,阐述会审公廨当时的具体运作、案件的审理、中外交涉等,力求在史实基础上客观地评价会审公廨这一复杂历史进程中复杂的事务。本书除导论外主要分为7章。第7章为结语部分。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笔者根据《民法总则》规定对全书所有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由于《民法总则》通过后并没有废止《民法通则》,待民法典分编内容进行系统整合,编纂工作完成后再予以废止;《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的规定不一致的,在《民法通则》废止之前,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在民法典的合同编、物权编、侵权责任编等各分编的编纂工作完成前,《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民事单行法的规定与《民法总则》规定不一致的,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因此,在进行修订时,不是简单地将法律规定的条文进行替换,而是保留《民法通则》《合同法
2017年12月13日,*人民法院公布了《*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了规定。《解释》共二十六条,分为适用范围、当事人主体资格的确定、举证责任、鉴定程序、责任承担、附则等六部分。《解释》的公布施行,积极回应了社会各方关切,为规范医患双方行为输送了正能量,必将为建立健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司法解决的长效机制发挥积极作用。为助力《解释》的正确实施,特别是辅助法官、律师、医务工作以及法学院、医学院师生等广大读者准确理解《医疗损害责任司法解释》的起草背景、具体条文内涵,为各方当事人依法理性处理和对待医患纠纷提供法律适用方面的参考,*人民法院参与该《解释》具体起草和承办的同志合作撰写了这本实务指南。
杨立新主编的《 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理解运用与案例解读》共分为三编。 编“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司法解释整体释评”,本编主要讲解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司法解释起草的基本情况和重大意义,并从总体上对该司法解释的适用范围和溯及力,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当事人、举证责任分配、鉴定意见及专家辅助证人、侵权责任认定、损害赔偿责任的确定等关键问题进行整体上的说明。第二编“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司法解释条文释义”,本编从立法背景和目的、法理基础、条文释义、适用要点等方面对司法解释的条文进行逐条解读。第三编“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法律适用经典案例”,本编精选司法实践中的经典案例作为样本,结合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司法解释进行深入分析,为司法解释的具体适用提供指导。 本书旨在为广大法官、律师、医疗机构工
本书是《中国法院2017年度案例系列》(全21册)的一个分册,物权纠纷。内容包含物权保护纠纷、所有权纠纷、用益物权纠纷、占有保护纠纷、担保物权纠纷等案例。所选案例均是国家法官学院从各地2016年上报的典型案例中挑选出来的精品案例,全面涵盖该领域常见纠纷内容。案情凝练,并由主审法官精心撰写裁判要旨与法官后语,可读性、适用性强,能帮助读者*限度地节约查找和阅读案例的时间,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为法官、检察官、执法人员、律师、法律顾问办理相关案件以及案件当事人处理纠纷参考书。
中国法院2017年度案例系列(全21册)所选案例均是国家法官学院从各地上报的上年度审结的近万个典型案例中挑选出来的精品案例,全面涵盖民商事、行政及刑事领域常见热点难点纠纷问题。案情凝练,并由主审法官精心撰写裁判要旨与法官后语,可读性、适用性强,能帮助读者*限度地节约查找和阅读案例的时间,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是法官、检察官、执法人员、律师、法律顾问办理相关案件以及案件当事人处理纠纷参考书。
上下级法院关系问题是我国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合理的上下级法院关系是法院履行宪法赋予的审判职能、担负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责任的重要条件。本书以我国上下级法院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实践中有违司法规律的做法、现象以及改革中上下级法院关系的定位困惑,明确我国宪法和法律对上下级法院关系的基本设定,分析 司法公正 的产出与 上下级法院科学互动 之间的关系,对实现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有效但有限的审级监督、审判指导、审判管理和司法政务管理,提出新的合理方案,很好地回应了我国上下级法院关系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需求。
本书对于民事纠纷的可诉性、诉讼标的、案由、管辖权异议、适格当事人、案件的受理、调解书的再审、执行和解、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明确了有关于民事诉讼的裁判规则,解答了民事诉讼中常见的疑难问题。第二版根据《民法总则》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书是《中国法院2017年度案例系列》(全21册)的一个分册,物权纠纷。内容包含物权保护纠纷、所有权纠纷、用益物权纠纷、占有保护纠纷、担保物权纠纷等案例。所选案例均是国家法官学院从各地2016年上报的典型案例中挑选出来的精品案例,全面涵盖该领域常见纠纷内容。案情凝练,并由主审法官精心撰写裁判要旨与法官后语,可读性、适用性强,能帮助读者*限度地节约查找和阅读案例的时间,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为法官、检察官、执法人员、律师、法律顾问办理相关案件以及案件当事人处理纠纷参考书。
本书针对当前民商事审判中*热点和疑难的问题,通过每个案例所涵盖的:基本信息、一审诉辩主张、一审查明事实、一审判案理由、一审定案结论、二审情况、法官评析等来反映了办案法官对具体案件的审判过程。
本书收录了截至2018年3月与纪检监察相关的党内法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及其相关文件共498件,尽可能全面完整地体现纪检监察领域的法规政策体系。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每部分又细化为多个层次,以期实现条目清晰、检索方便、易于掌握的目的。 *部分为综合性法规政策,收录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等具有全局指导性的法规政策,起到统领全书的作用。 第二部分为纪律与处分核心规定,分为反腐倡廉、监督制度、处分制度、组织纪律、人事纪律、政治纪律、经济纪律、廉洁自律、涉外纪律九个区块,其中监督制度、处分制度、经济纪律和廉洁自律内容繁杂,又各自向下划分一个层次。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目录中的空一行表示上下之间的并列区分关系。 第三部分为纪
本书收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他部委联合发布的截止2017年8月现行有效的司法解释及与诉讼活动密切相关的司法文件。同时在全面收录*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的基础上,重点收录《*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及*人民法院相关部门编辑的案例。为了方便读者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与应用,对于直接涉及诉讼活动进行的部分重要法律法规,也以 法规链接 的形式进行了收录。 本书还收录了各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的一些地方司法业务文件,读者可以有针对性的查找,参考适用。
本书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组织编写,系根据2014年上海法院百例精品案例的评选结果*终精选而成。全稿案例分为民事、商事、知识产权、行政、刑事和执行六大类,共95个案件。此外,2012年12月之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始发布参考性案例,以加强案例参考运用,指导地区审判实践,本书附录收录2015年参考性案例第22号至第30号
本书收录了截至2019年11月底与纪检监察相关的党内法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及其相关文件共513件,尽可能全面完整地体现纪检监察领域的法规政策体系。 本书共分为四大部分:*一部分为纪检监察综合规定,收录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具有全局指导性的法规政策; 第二部分为纪检监察核心规定,分为违反政治纪律、违反组织纪律、违反廉洁纪律、违反群众纪律、违反工作纪律、违反生活纪律六个区块;第三部分为纪检监察办案程序规定,分为党纪处分与程序、行政处分及程序、刑事处罚及程序三个区块;第四部分为监督制度,分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信息公开五个区块。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推进人民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强大动力,是实现公正司法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的现实需要。目前,中国法院全面推动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为更好总结智慧法院建设经验、聚焦问题所在、推广宣传应用、客观评估成效,本书从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研究法院信息化的工作发展、前沿科技,并从实证的角度剖析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以科学的指标体系对信息化工作进行综合评估。
本书放眼更加长远的未来,以大尺度的历史观考察检察发展路径,认为公诉权应成为当之无愧的检察核心,公诉权是检察制度的源头和归属,是检察制度的灵魂,应当以强大诉权回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召唤,将庭审打造成检察制度的发言席和宣传栏,以自组织的管理模式理顺检察内部激励体系,在法庭上强势回归,使公诉人成为人格化的检察制度,以指控立德、立言、立行,以思想力、语言力、行动力赢得实实在在的公信力,将以往分散用力的检察布局向诉权方向集中,以专业化细化诉权分工,以诉权为核心整合检察职能,打造检察核心竞争力。重新诠释公诉权内涵,将公益诉讼注入其中,使公益诉讼与指控犯罪成为新时代检察制度的双轮驱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家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长期关注我国地方民主法治建设、法治政府、司法制度运行与司法改革,先后推出了《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报告》《中国检务透明度指数报告》等系列评估报告,并就政府信息公开、基本解决执行难、法院信息化、地方人大建设及地方立法等主题推出系列国家智库报告。 2016年3月,*人民法院提出 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 目标。2017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家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公布了《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及说明》。《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报告(2016)》是对2016年人民法院进行的阶段性评估,重点评估执行工作
曹士兵主编的这本《全国专家型法官司法意见精粹(行政与 赔偿卷)》针对当前审判中 热点和疑难的行政与 赔偿问题,采用实证方法提出了解决思路,是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佳作。既适合作为全国法官培训学习及工作用书,也可为广大研究人员、律师及当事人了解法官如何办案、法学理论如何运用到审判实践提供 直接的实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