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秀著的这本《大数据背景下个人数据保护立法理论》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一是讨论个人数据保护的立法原理问题;二是讨论我国个人数据保护的法律模式建构问题。本书共分五章。章阐述个人数据保护问题的产生原因,并从三个方面进行展开。第二章分析个人数据保护的权利来源与性质。第三章讨论个人数据权与社会利益的冲突。第四章讨论个人数据保护法的价值实现机理。第五章探讨我国的个人数据法律保护的现实路径。
《网络犯罪与安全(2017)》由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犯罪与安全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网络犯罪与安全(2017)》严密关注网络犯罪与网络安全问题,重点研究网络犯罪的刑法问题和网络犯罪的刑事政策,旨在通过对网络犯罪与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为国家打击与防范网络犯罪、确保网络安全提供理论支持。
李有星、黄生林主编的《互联网金融司法高端论坛文集》共收录50篇佳作,分别从不同视角为互联网金融法治理论探索贡献智识,为完善互联网金融司法实践建言献策。其中多篇文章无论行文措辞还是谋篇布局都较为严谨,既有基于司法实践的分析梳理,也有针对完善建议的勾勒剖析,不但释其然,亦探其所以然。本文集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互联网金融法律概论,主要从宏观视角探讨互联网金融法治化的多元路径。第二、三部分分别为网络借贷与众筹法律问题研究,主要对其监管现状、刑事风险、规制路径等进行深入探讨。第四部分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其他法律问题研究,主要包括网络现货交易、场外证券配资、互联网理财等。
《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是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系列文集,此前已经先后出版十一卷。本卷是第十二卷,内容涉及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互联网金融、网络平台和电子商务、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相关的其它法律问题、反垄断、、商标、商业秘密、版权和知识产权其它问题、电子证据,反映了我国律师在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实务领域的很新研究和实务成果,对律师界同行具有参考借鉴指导作用。本书可供关注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领域法律新问题的律师、法官、检察官、警官、研究人员以及法律专业、IT专业的学生阅读,也适合IT行业的管理人员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覆盖超出了众人的预期,“互联网 ”不仅成为众人创业的重要平台,而且渐进成为国家的行动战略。作为新兴业态的“互联网 ”医药,同样在这一大潮中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予以扶持与监管,以维护患者安全,助力分级诊疗,优化就医体验,改善医患关系。然而,无论是执法者还是相对人,均深切地感觉到,现有的卫生立法已经难以适应互联网医药的发展节奏,卫生政策囿于自身位阶较低和制定主体繁多等因素,有的难以贯彻执行,有的甚至相互矛盾,社会实效不够理想,健康有序、良性发展的互联网医药行业尚未形成。这一窘境也从侧面折射出我国对这一领域缺乏针对性尤其是基础性研究。基于此,我们组织了20余位理论学者与实务专家共同探讨互联网医药法律问题,希冀为立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