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者在论文写作中经常遇到困难,这些困难导致写作者要么不知道怎么下笔(写不出),要么写出来的论文不符合要求(写不好)。经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和实践,本书作者发现这些困难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其一,不了解论文写作的底层逻辑;其二,不知道怎样做好质量控制;其三,不懂得如何进行过程管理。 本书稿从 认识篇 行动篇 两个层面入手,着力解决写作者在写作中遇到的逻辑思维、质量控制及过程管理等问题,帮助写作者认清写作本质、弄清写作要求、理清写作过程,并创意性地设置时间安排(打卡)和事项管理(清单)制度,力求在约100天内解决写作者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及自我检测的难题,全方位辅助、支撑、督促写作者走出写作困境。
论文写作是教育界面临的痛点问题之一。这是由于:一方面,论文写作的底层逻辑是思维培养,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更侧重知识的传递。另一方面,缺乏系统而规范的写作课程教学,部分高校开设的写作课直接采用导师指导的实践课型导致教学过程不够科学化、体系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位作者将微信公众号 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中关于论文写作的130余篇文章结集出版,分为写作意识篇、师生互动篇、问题意识篇、文献使用篇和写作流程篇。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惠及更多的师生。
法学论文写作是法律专业人士学术科研的基础要求和实际工作的常用技能,也是检验法律基本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本书中,张翔教授基于自己写作的具体经验,从实操角度讲述如何撰写法学论文。除了 楔子 附录 尾声 之外,本书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选题与准备 结构安排 具体操作 修辞与积累 ,几乎是 手把手地 、毫无保留地将作者撰写法学论文的心得和经验讲授给读者,内容系统、完整而语言简洁明快,以十几万字的篇幅,贯穿法学论文写作中从选择主题和标题、确定结构、查找资料到完善文字和修辞的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全书内容脉络如下: (1)从对法学作为规范科学、实践科学的理解开始,说明法律论文选题的三种来源; (2)选题之后如何进行规范、案例和文献的检索整理,动笔之前应做何种内容与程度的准备工作; (3)论文应如何初
本书收录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研究制定的《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试行)》及其通知内容,内容包括金融借款、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等11类常见多发的民事案件诉讼状及答辩状示范文本,方便当事人学习使用。
张明楷老师一直坚持精选刑法当中的疑难案例,在周末与学生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即为2017-2020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 周末刑法讨论会 的内容实录合集。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再现刑法讨论会的精彩内容,阅读本书如同亲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的讨论会,跟着张老师一起学刑法,学习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处理疑难案例。本书所选案例,多数是经常困扰刑事司法领域人士的疑难案例,对于司法实践部门的法律人士和备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者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自2018年6月13日起施行,共计二十一个条文。《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纲要》内容涉及 完善民事诉讼证明规则 强化审级监督 健全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机制 中有关裁判文书改革的内容外,又专列 推动裁判文书说理改革 条目,提出根据不同审级和案件类型实现裁判文书的繁简分流,加强对当事人争议较大、法律关系复杂、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一审案件以及所有的二审案件、再审案件、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裁判文书的说理性等一系列改革部署。本书由负责起草该指导意见的司改办组织编写,采取[条文说明] [经验推介] [域外比较] [规范链接]的特色体例,结合对意见精神和内容的学习,按照逐条解析的方式,就新时代裁判文书释法说理改革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进行了理解和适用讲解。同时收录了十篇左右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于诉讼便利以及提升司法质效的更高需求,针对常见多发的民事纠纷类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研究制定了《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试行)》。本书收录了《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试行)》及其通知内容,内容包括金融借款、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等11类常见多发的民事案件起诉状及答辩状示范文本,方便当事人学习使用。
《撰写司法鉴定报告: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南》一书以 具体案例的鉴定报告书 为例,对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司法鉴定报告进行讲解。 本书展示了 4份刑事案件的鉴定报告全文, 并对鉴定报告的各组成部分逐个进行分析讲解。所选取的案件有1例杀人案中被鉴定人是否属于 因精神错乱而无罪 、1例父女乱伦案中父亲 是否有减轻刑事责任的情节 ,2例为受审能力鉴定。另附有20个刑事案件的鉴定报告摘要,其中11个为涉及因精神错乱而无罪的暴力行为案件,其余则涉及性犯罪、醉酒、家庭暴力等。 本书展示了 4份民事案件的鉴定报告全文 ,并对鉴定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逐个进行讲解。所选取的四个民事案件分别涉及人身损害、(工作场所)性骚扰、(医疗事故)专业责任、民事拘禁(精神卫生法)等。另附23个民事鉴定报告摘要,内容涉及性罪犯再次实施性犯罪的可
本书具有以下主要特色: 第*,内容全面。 本书以文书种类为分类依据,收录了刑事诉讼中的各种判决书、裁定书、通知书、决定书、书函、笔录、表、报告、卷宗、票证等。可以说,在本书中,人民法院所用的刑事诉讼法律文书应有尽有。 第二,文本规范。 对于法院文书来讲,规范性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关乎法律的权*,也关乎到司法机关的权*。鉴于此,本书的法律文书样式均选自国家发布的正规法律文件,如《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等。本书的文书样式来源权*、可靠,内容准确、具体,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第三,具体实用。 对于讲解法律文书写法的书来讲,仅仅附上文书框架,可能会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困惑。比如这儿怎么填,那儿怎么填,读者可能会无措。对此,我们特别配以“例证”,以“文本演示”的方式给读者呈现一个立体的了解和学习法律文
法律文书制作是律师业务的基础,是一名合格律师的技能。 本书从律师业务实际出发,汇总了常用的法律文书,包括: (1)民事诉讼法律文书 (2)刑事诉讼法律文书 (3)行政诉讼法律文书、 (4)海事诉讼法律文书 (5)仲裁法律文书 (6)知识产权类文书、 (7)婚姻家庭类文书 (8)投资创业类文书 (9)法律服务类文书
本书将法律规定、工程技术、造价管理、合同语言等因素有效结合,提示当事人订立严密、规范、全面的合同文本。将当事人的预期用严谨的文字客观地体现在合同文本中,为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善后处理设定具体的规则,对工程量确定及工程价款计算设定全面且的法则,以达到合同文本约定规范化的效果。 本书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涉及的条款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并对如何通过合同条款的规范制作来防范法律风险发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是指导建筑领域相关人员制作、审查合同的实务用书。
年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秉承着营造学术氛围、活跃学术思想、提高科研能力、引发学术争鸣的初衷,每年在本科生中举办学术论文大赛。时至今日,“军都法学”论文大赛的举办经验日益丰富,活动机制日趋完善,已成为中国政法大学的精品活动,在我校论文比赛中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参选论文中选取作品,集结成《军都法学(第七辑)》论文集出版,纵观内容,视角触及社会的众多方面,内容也涉及了理论法学、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事法学、国际法学等法学的各个领域,代表着青年学生法学研究的前沿和视角。
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培训学院进行同等学力研修班培养模式改革系列举措的重要成果之一。本论丛配合同等学力研修班的课程设置,督促同等学力研修班学员在学习期间进行学术思考与学术写作的尝试,学院组成评审小组评选出的习作汇集出版,及时反映学员们的学习成果,促进学员们进行独立思考与学术创作,建构探索性学术思维。本论丛包括民商事法律、经济法学、刑事法学、诉讼法学、法律适用等内容,具体如:论股权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数据可携权的本土化实践与实务运用的若干问题、企业破产程序中的刑民交叉问题、非破产解散情况下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司法解决路径、“双碳”背景下私募股权投资法律问题探析、外观设计专利评价报告制度的困境与对策探析,等等。
本书是作者一系列有关学术规范、论文写作文章的结集,大致分为“故事与幽默”“自律与维权”“质疑与商榷”“建议与劝说”“批判与吆喝”“探索与立言”六大部分,既有针对具体论文写作的批判意见,也有一般性的学术规范的探索。本书对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有独到的分析,如区分剽窃、抄袭,剖析引用、注释,评价“一稿多投”“期刊霸王条款”问题。本书对学界的一些重大事件也有关注和回应,如对汪晖、朱学勤、王铭铭的“抄袭”事件,易中天、韩寒的“代笔”问题,方舟子、杨玉圣的批评“事业”等的评论。论文写作基本公式——“张三说,李四说,我认为”,是作者几十年写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其研究学术规范的研究成果,更是古今中外学界前辈和同仁精英们心血的结晶。
本书主体内容架构在一纵一横两大脉络上。纵向脉络是按照刑事案件的一般流程,从刑事案件的接收一直介绍到侦查、起诉和审判直至二审各个阶段,详细介绍了团队成员在刑事案件各个阶段中如何发挥作用,其中引用了不少团队成员的经典成功案例的介绍。横向脉络是以专题的形式,重点介绍了被害人代理、死刑案件辩护以及非法证据排除和同步录音录像的审查判断等问题,这一脉络强调的是团队成员刑事案件办理的专业性。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在刑事辩护案件中选择自己的专长领域,并在该领域不断研究,从而实现三级分科,为当事人提供精准、专业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