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者在论文写作中经常遇到困难,这些困难导致写作者要么不知道怎么下笔(写不出),要么写出来的论文不符合要求(写不好)。经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和实践,本书作者发现这些困难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其一,不了解论文写作的底层逻辑;其二,不知道怎样做好质量控制;其三,不懂得如何进行过程管理。 本书稿从 认识篇 行动篇 两个层面入手,着力解决写作者在写作中遇到的逻辑思维、质量控制及过程管理等问题,帮助写作者认清写作本质、弄清写作要求、理清写作过程,并创意性地设置时间安排(打卡)和事项管理(清单)制度,力求在约100天内解决写作者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及自我检测的难题,全方位辅助、支撑、督促写作者走出写作困境。
法学论文写作是法律专业人士学术科研的基础要求和实际工作的常用技能,也是检验法律基本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本书中,张翔教授基于自己写作的具体经验,从实操角度讲述如何撰写法学论文。除了 楔子 附录 尾声 之外,本书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选题与准备 结构安排 具体操作 修辞与积累 ,几乎是 手把手地 、毫无保留地将作者撰写法学论文的心得和经验讲授给读者,内容系统、完整而语言简洁明快,以十几万字的篇幅,贯穿法学论文写作中从选择主题和标题、确定结构、查找资料到完善文字和修辞的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全书内容脉络如下: (1)从对法学作为规范科学、实践科学的理解开始,说明法律论文选题的三种来源; (2)选题之后如何进行规范、案例和文献的检索整理,动笔之前应做何种内容与程度的准备工作; (3)论文应如何初
论文写作是教育界面临的痛点问题之一。这是由于:一方面,论文写作的底层逻辑是思维培养,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更侧重知识的传递。另一方面,缺乏系统而规范的写作课程教学,部分高校开设的写作课直接采用导师指导的实践课型导致教学过程不够科学化、体系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位作者将微信公众号 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中关于论文写作的130余篇文章结集出版,分为写作意识篇、师生互动篇、问题意识篇、文献使用篇和写作流程篇。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惠及更多的师生。
本书以一篇已经发表在CSSCI期刊的论文为基础,通过模拟鱼老师与三位学生(龙虾、海葵、珊瑚)在写作课堂当中的对话完整复刻了此篇论文从选题到文献阅读、观点提炼、提纲生成再到文本写作的全过程。书中师生对话不仅演绎了真实论文写作教学场景,也通过对三位学生困惑的解答与错误的修正,展示了论文写作常见误区与纠正方法。 本书共分为九章、两个附录。本书独具一格之处在于:第一,以一篇论文写作的真实全过程记录为基础,实例导向明显。读者如有意愿亦可以此为题进行同步练习。第二,有别于其他论文写作书籍的说明书或教科书式布局,本书全程采用对话体、模拟真实课堂教学,在讲授方法的同时注重语言趣味性,内容严肃但风格轻松。 作者之前作品《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写不好论文》印刷多次,是2022年法学类的畅销图书。
为深入贯彻《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农业农村部令2020年第1号),进一步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水平,农业农村部结合农业行政执法实际,对2012年印发的《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和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进行了修订,于2020年9月8日发布了《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和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的通知》。 本书全面收录了2020年新版《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中的文书样式38个,并提供了相应的制作规范与法律依据。同时为与2021年修改后的行政处罚法相衔接,特别对文书中的法条序号与有关内容进行了更新。此外,还附有农业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通过以案释法帮助执法者有效解决实务问题,是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开展实务工作的参考用书。
为深入贯彻《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农业农村部令2020年第1号),进一步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水平,农业农村部结合农业行政执法实际,对2012年印发的《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
本书讲述格局对于普通人提升的重要性。只有开阔的格局和视野, 才能更容易获得成功。全书共分为十二章, 主要内容包括: 格局的力量与智慧、格局释义、格局决定命运、细节好的人格局一般都差等。
《巴黎协定》开启了“成员国驱动”的国际气候治理模式,“自下而上”的自主贡献 “自上而下”的定期盘点对遵约机制提出了挑战。本书以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下《巴黎协定》促进实施和推动遵约机制的构建为研究对象,对《巴黎协定》3条透明度框架、4条全球盘点和5条遵约机制进行分析,基于保障协定履行的有效性、促进性和透明性,结合“自主贡献 定期盘点”特点以及中国的立场关切,对实施和遵约机制从法律视角进行分析,并为中国参与谈判提出建议与方案。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考虑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实际,从碳交易市场与其他环境政策工具的协同与整合角度提出中国实施路径。
长篇法治文学《爱的温暖》以全新的视角,描写了基层司法所开展依法调解、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故事,同时,作品以思辨的角度,阐释了法律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写出了司法所和人民调解员在从事人民调解工作过程中,既有法律的理性思考,又有情理的感性表达,写出了他们无私奉献和刚柔相济、智者归善的风采神韵,生动地再现了基层司法所带领人民调解员“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的感人故事。本书描写的故事生动朴实接地气,人物鲜活,语言诙谐有趣,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不仅塑造了司法所警察和欢喜岭乡众多有血有肉的村民形象,也写出了人民群众对法治文明的渴望。
复杂、离奇的案件在让人们感到震惊和恐惧的同时,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的欲望。这些或奸诈,或狡猾,或疯狂的犯罪人,究竟是如何走上不归路的?犯罪人在幼年时经历的悲剧,是不是血案发生的导火索? 作者在收集了包括媒体报道、庭审记录、警方公开的资料后,还原并讲述了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十余宗知名悬案,从专业的视角探索犯罪人阴暗而扭曲的内心世界,寻找其犯罪行为的心理根源。你会看到世界上可怕的不是鬼神,而是人心。
《让指控更有魅力(公诉意见书的制作与适用)》共分四章,靠前章从公诉意见书的概念、内容、功能人手,对公诉意见书的法律性质进行了辨析,从个案指控、犯罪预防、社会关系的构建以及法治建设的角度阐释了公诉意见书的重要性,同时厘清了一些观念上的认识。第二章从实务层面分析了影响公诉意见书制作质量的因素以及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本书认为,公诉人的处事理念、法律素养、社会阅历、思维逻辑、文字与表达能力都会对公诉意见书的制作质量产生影响。长期以来,公诉意见书的制作存在着证据分析流于形式、法律分析不够透彻、法治教育程式化、个性特点体现不突出、文字表述缺乏感染力等方面的共性问题。第三章从方法论的角度阐明了提高公诉意见书制作质量的基本路径。主张公诉人制作公诉意见书应当做好各方面的基础工作。在制作公诉意见
本书集合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届“新时代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主题征文活动的论文,是法学院教职工在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改革方面探索的成果合集。 论文涵盖包含高校学生培养工作、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改革、师德师风建设等研究方向;包括大学治理结构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推进“双”建设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校院二级管理的问题、难点与对策,创新高水平大学建设绩效考核的分类管理和评价标准,深化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研究,法学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研究生发展支持体系构建与职业生涯发展研究,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体制机制研究,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研及其对人才培养工作反馈,辅导员工作经验总结与典型工作案例分析,师德师风
《巴黎协定》开启了“成员国驱动”的国际气候治理模式,“自下而上”的自主贡献 “自上而下”的定期盘点对遵约机制提出了挑战。本书以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下《巴黎协定》促进实施和推动遵约机制的构建为研究对象,对《巴黎协定》3条透明度框架、4条全球盘点和5条遵约机制进行分析,基于保障协定履行的有效性、促进性和透明性,结合“自主贡献 定期盘点”特点以及中国的立场关切,对实施和遵约机制从法律视角进行分析,并为中国参与谈判提出建议与方案。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考虑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实际,从碳交易市场与其他环境政策工具的协同与整合角度提出中国实施路径。
本书在实证调查基础上围绕村规民约与乡村治理、村规民约与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生长与乡村精英、村规民约实施与乡村精英、村规民约与民法典编纂、村规民约与村级治理法治化等问题展开讨论。首先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认识乡规,直观比较不同时期乡规民约的特点;梳理阐述中国古代乡规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内在理路。继而考察村规民约与乡村治理的关系,尤其是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及发挥机制构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