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教科书原理与研究系列:国际私法学(第2版)》在基本理论方面,围绕国际私法是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这一基本观点来展开对整个国际私法学的研究和探讨;对传统的国际私法学理论,如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范围、性质等作了新的反思;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如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以及统一实体规范等作了新的阐述;对其他一些概念,如准据法、识别等作了更加准确、规范和统一的界定。 《中国法学教科书原理与研究系列:国际私法学(第2版)》在体系上,采用了与目前外已经出版的所有国际私法论著都不尽相同的逻辑结构,对国际私法学的相关内容作了完全不同的结构设计;较为广泛和系统地研究和探讨了国际私法领域的各种民事和商事法律规范,同时也只研究和探讨了国际私法领域的各种民事和商事法律规范。
在靠前社会,个人数据保护原则发源于美国1973年《隐私法》以及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两大文件:OECD的《隐私保护和个人数据跨境流通的指南》和欧洲委员会的《个人数据自动化处理中的个人保护公约》。欧盟1995年的《数据保护指令》推动了靠前规则在欧盟成员国的法律化,而2016年5月颁布的《统一数据保护条例》取代了成员国分散立法的模式,成为在全欧盟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欧盟法,这必将靠前社会个人数据保护立法的新潮流。《个人数据保护和利用靠前规则:源流与趋势》对于靠前社会个人数据保护立法三大源流的形成、演进和发展作了介绍,并翻译了不同的文本,清晰勾勒出个人数据保护靠前规则的形成、演进脉络与规律,展现这些法律背后的价值和未来发展趋势。《个人数据保护和利用靠前规则:源流与趋势》所附各靠前组织、主要国家的法律文本,皆
《国际法原理》特色: 在结构设计上突出教学重点、要点,注重国际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的表达,不求“大而全”; 在知识与观点上突出新颖性,不仅对传统的国际法框架进行准确阐述,而且对新兴的网络、反恐、气候变化等问题密切关注; 始终关注中国的国际法问题、国际法立场和国际法经验,充分考虑国际法与中国利益的辩证关系; 在学科交叉的平台上展开论述,注意自陈法与国际关系、国际法与法理学的有机结合; 在体例设计上,不仅注意相关词汇的英文表达,而且通过大量插图反映国际法的历史、现实与发展,还通过链接了丰富的参考文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便利。
21世纪,海洋在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强化,海洋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能源和空间的接续地。随着海洋经济持续的快速发展,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一方面,海洋经济会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竞争格局,导致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和地缘安全等问题,另一方面,人类发展导致的海洋环境污染也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海洋灾害性天气、全球气候变化和潜在的海洋生态破坏也将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潜在的毁灭性危害。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推动海洋观念产生了深刻变化,沿海国家对其海洋权益和世界各国对公海权益的认识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海洋秩序产生重大调整,世界主要大国和沿海国家对海洋权益的争夺日益激烈,世界大洋和地区海域国家关系成为沿海各国和世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交叉研究蔚然成风,成为这两个学科zui新发展的闪亮之处。这种跨学科研究的意义也逐渐为国内许多学者所认识并开始践行。时至今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都应该有一个对过去进行总结以及对未来进行规划的工作。同时,也需要从方法论的视角,探讨跨学科研究的潜力和筹划跨学科合作的学科建设问题,从而推动跨学科研究的持久繁荣。鉴于此,本书先对国内外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的既有成就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回顾、分析、归纳、总结以及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展望;后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国际关系理论于国际法学的应有贡献以及国际法学于国际关系理论的应有贡献分别做出必要分析,试图在学科建设方面提供相对完整、系统以及可行的理论与方法,从而为跨学科研究提供可持
《海上共同开发管理模式法律问题研究》是“海上共同开发靠前案例与实践研究”丛书中的一本。《海上共同开发管理模式法律问题研究》通过研究并总结海上共同开发管理模式选择与实践的大量靠前案例,分析了影响管理模式选择的核心要素,并对前述影响管理模式选择的核心要素对共同开发将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管理模式的选择原则或方法和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中国选择海上共同开发管理模式的若干建议。
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编写课题组由12位专家组成,首席专家是武汉大学曾令良、中国政法大学周忠海。 教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深入系统地阐述了国际法学的基本理论,全面扼要地介绍了国际公法学的基本内容和全新发展。与同类教材相比,首先,它在我国国际法教科书中一次梳理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法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的中国化,将之列为中国国际法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大幅度地增加了中国国际法理论和实践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国际法学;最后,注意吸纳和反映国际法的新近发展和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国际刑法”“国际法人道法”有关内容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