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一书脱胎于《史记》,从中遴选出84篇经典故事,分8卷,以人物为主线,用故事体的形式,通俗晓畅而不失风趣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史记》中100余位先贤英雄的故事。其中,不但有帝王将相“艰苦创业”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 1996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已经编辑出版了5卷,按时间段分别为1978-1996年、1996-2000年、2001-2007年、2007-2012年、2012-2017年,本卷为前5卷的续编。 本卷收录了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党中央,中央纪委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制定的部分现行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共127件,反映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规治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
虚无主义是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大问题,也被西方诸多思想家视为现代性的本质。张兴成著的《虚无主义与现代性批判》企图以虚无主义问题为核心与线索,深入探索现代人与现代性思想的内在问题与困境,通过梳理、辨析虚无主义与现代思想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庄子、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韦伯、海德格尔、施特劳斯等人的思想为基础,从哲学、文学、社会理论以及文化批评等角度,结合诸多重大的思想、文化与社会问题,如柏拉图主义、基督教传统与现代虚无主义的关联,存在主义小说与现代人的死亡意识、信仰与存在感,工具理性与技术统治时代的道德、政治与生态危机,当代历史主义的文化表征与思想悖论,现代价值多元论思想中的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倾向,后现代主义与电子传媒时代的精神放逐与人性异化,古典价值重审、经典教育论争与现代人的灵
党的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书精选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开拓者之一杜润生同志关于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文章百余篇,这些文章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农村改革发展波澜壮阔的历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史料性等特点本书有助于我们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为新时代中国农村改革发展贡献一己之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不懈奋斗
本选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历史考察,揭示了内蕴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思想中的基本价值观和方法论。作者还从党际关系的基本构成、形成动因以及党际关系的范畴与性质三个层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分析单元
《楚国纹样研究》以楚国器物中的纹样作为研究对象,以搜集、整理的各类图谱为基础,将其放入新石器时期以来形成的纹样史的背景下,以设计学的角度论述了东周时期楚国各类纹样的造型特色、演变过程,立足于楚国的文化背景,注重考古实物与文献,还原了各类纹样的象征意义,分析了每一类楚国器物中纹样的装饰特征及视觉效果,以及纹样的设计思想及美学意义,还探讨了楚国纹样与秦汉时期、一些南方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的纹样之间的关系,以及楚国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和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台湾刑法总则实务》以我国台湾地区现行“刑法”的总则内容为主线,通过对每一条文的“条理析释”,详细阐述了条文的具体含义及理论基础,帮助读者在法理基础上好地理解条文规定的内容;继而通过“实务判解”结合一些常见和典型的案例从实务方面深入讲述条文在实践中的运用,借此使读者加深对条文的理解和掌握;然后“法律座谈”则针对实务中一些争议问题展开争论,通过各方观点的碰撞,激发读者独立思考并形成独到见解的能力。
《中国法律制度史讲课实录》是作者在讲堂讲授“中国法律制度史”课程的全程口语式录音整理稿,共十七讲,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艰难与希望:中国法律制度史讲课实录》一书的全面修订版。《中国法律制度史讲课实录》引经据典而深入浅出,语言幽默诙谐而讲解寻根究源,古今比照,随手拈来,旁枝斜出,收放自如,不乏出人意料而合乎逻辑的结论。既有一种古今时空对话的历史苍茫感,也有一种师生灵犀互通的交流愉悦感。中华四千年的法制,有辉煌也有失落,有艰难更有希望。读者在书中既可以看到我们祖先在法制宏筑中的智黠与慧光,也可以看到我们的法制在普世文明中的缺位。希望《中国法律制度史讲课实录》能够触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的回望反思,并为中华民族的法意觉醒作一代一代不懈的努力。
彭东琳著的《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研究》主要对列宁文化建设思想进行考察和研究。靠前,全面回溯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二,系统概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及其他学者关于文化发展与文化问题的重要论述和基本观点。第三,深入挖掘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价值意义。本书以文化建设的经典文献为依据材料,以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以研究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的运行体制、结构要素、目标构想为主要内容,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达到全面理解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总结列宁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以期为我国推进文化强国战略提供有益启示。
本书围绕马克思主义信仰展开研究,澄清了若干相关问题:一是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确立的合法性依据,以及这一概念所包含的目标、理论、道路和人格四方面内容;二是总结归纳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在社会、组织和个体中的不同功能表现;三是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心理结构,指出它是需要、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建立的心理机制;四是逻辑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将其分为准备酝酿、斗争成型、确立传播、曲折前行和深度绽开五个阶段;五是根据当前情况,毫不回避地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信仰淡漠、信仰物化、信仰转向和信仰混乱现象,并从外部、内部、历史、现实、理论和实践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六是经过分析,提出了“四个有赖于”,指明了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
《中国共产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与经验》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分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开端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创设”“党内政治生活政治化科学化的艰辛探索”“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的初步实现”“党内政治生活建设在曲折中发展”“党内政治生活的恢复和发展”五章,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等方面,总结了党成立以来党内政治生活探索与发展的经验。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报告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全面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宝贵经验,既可以提升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也可以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历史借鉴。《人事制度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1978—2018)》全面回顾了人事制度改革走过的40年历程,总结了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与不足,阐述了人事制度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公共部门人事制度改革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维护和彰显社会公平正义,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人才作用发挥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