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有资政育人之功效。本书从《实践论》《 矛盾论》的历史背景、内容阐释、重要地位、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等方面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重点把握经典作家的思想全貌及其作品的深厚底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了原创性的权威解读和剖析,以使读者能系统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强化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并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为进一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中宣部组织编写了2023年通俗理论读物《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该书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联系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对17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答,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实践指引、光明前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比照、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数据翔实,图文结合,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可作为干部群众、青年学生开展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辅助读物。
发展政治学,或称政治发展研究,关注的是二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的各种政治问题。本书介绍了发展政治学的学科发展历史,并详细讨论了国家政权建设、民主化与民主倒退、发展中国家的政体类型、族群矛盾、政教关系、殖民主义遗产和国际影响等发展政治学中的重大问题。书中吸纳了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各类理论问题,着重介绍了一些实证研究的发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与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本书有助于读者对这些国家的重大政治问题进行较深入的了解。 本书每章章末还配有 名词解释 与 思考题 ,便于初步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把握相关知识要点;本书附录 发展政治学前沿研究指南 更是一幅学科地图,为致力于研究发展中国家政治状况的人士提供学术前沿成果介绍;本书还有配套课件供授课教师
本书是西蒙的 阿奎那讲座 的一篇讲稿,是托马斯主义自然法传统讨论问题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以一种极为清晰和精辟的方式探讨了问题。在他看来,问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自由问题是政治哲学思考的核心。在过去几百年的思想史中,尤其是在自由主义乃至法西斯主义等诸多现代学说中,是被极度忽视的。所有这些学说都共享这样一个基本假设:政治的存在是基于人的某种恶或是某种缺陷。在作者看来,所有这些学说立基于其上的这个前提性假设是错误的。换言之。政治是不会消亡的,因为它是基于人的自然。他从基本的哲学原则中引发出来的论述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极为有用也极为重要。
《中西关系略论》成书于光绪二年(1876年),底本在此之前已于《万国公报》上陆续发布,主要内容为林乐知就晚清时期中国的外交、内政问题系统发表的意见。林乐知在书中广言家国大政,一方面是希望借自己的所学所知、思想言论对官绅产生影响,自上而下推动中国的渐进改革;另一方面也希望中国在变法图强的同时,能善待基督教。因此本书有维新实用和护教传教的双重用意。本书对当时中国落后方面的批评,切中要害;提出的中国谋富之法,发人深思,这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符合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 对《中西关系略论》进行整理、校注和出版,意义有二:一是文献价值。该书附录了以往的一些稀见、难见、散见的文献,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二是历史价值。该书曾对晚清社会和思想界产生影响,是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和东西方交流史的颇具价
为进一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中宣部组织编写了2023年通俗理论读物《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该书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联系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对17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答,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实践指引、光明前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比照、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数据翔实,图文结合,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可作为干部群众、青年学生开展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辅助读物。
《社会进化与政治学说》一书的主旨是提供一套清晰阐述的社会哲学,以作为解决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论指导。 作者霍布豪斯以进化与进步的区分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极力抵御19世纪中后期在生物学理论影响下产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他驳斥了优生学论者将社会进步等同于人种改良的观点,主张社会进步应该被界定为伦理秩序的实现,其根基是人类幸福、精神发展以及社会合作的观念。依据一种有机的社会观念,霍布豪斯把社会发展理解为社会成员的和谐发展,而和谐发展取决于社会精神的发展及其对生活条件的控制。他继而借助社会形态学这一分析工具,梳理了从古至今的社会组织形态,认为以公民身份为主要社会纽带的现代国家能够实现人类生活的和谐发展。由于这套社会哲学必然意味着集体行动的扩展,国家开始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大
《学术与政治》是马克斯·韦伯在1917-1919年间为德国的一个学生学术社团所做的两次演讲。这两次演讲的内容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菲根的《马克斯韦伯》一书,二战后走上政治舞台的多位总统与总理,以及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具有非常重大影响力的著名思想家,当时都在这个演讲现场。在第一篇演讲《以学术为业》中,韦伯除了回顾了二十世纪学科分化以及西方不同国家的不同学术制度安排之外,还特别强调了价值的主观性与多元性特征,并且提出,从此以后,任何的大小先知,无论它是以宗教形式还是以个人化的知识权威的形式出现,如果它宣称自己可以就价值的判断与选择给出忠告,都将被认为是一种欺人之论。现在的时代已经是一个诸神竞争的时代,价值的判断与选择权利完全被交付给了个人。这样一个判断,被认为是对现代性基本特性的一个深切
《重读 寻乌调查 反对本本主义 》一书,全景观地展现了《寻乌调查》与《反对本本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准确理解、全面把握、系统论述了《寻乌调查》与《反对本本主义》的基本内容、显著特点以及贯穿其中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揭示了其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指出《寻乌调查》与《反对本本主义》为调整党的土地革命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提出、运用和初步论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内涵。该书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做了深入的理解和系统的阐述,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论述了在新时代新征程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应当坚持的正确原则、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该书对于理解和把握的《寻乌调
本书概括介绍了伯恩施坦主义的理论根基、思想脉络以及后世诸多资产阶级学者在其影响下出现的各种 变种 ,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其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有助于破除 中国需要补资本主义的课 等错误观念,抵制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民主等错误政治理论观念与社会思潮,对于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美国公民身份》是施克莱的坦纳讲座讲稿,这本书视角很独特,关注的是美国的公民身份问题,通过梳理、评论美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对美国的社会政治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美国公民身份的两难,即它表面上的高尚性和并不令人满意的实际做法之间的张力。具体来说,虽然从建国开始就宣扬自由平等,但美国实际上长期实行奴隶制,甚至在南北战争之后,在法律层面废除奴隶制后,黑人依然长期遭受歧视,被排斥在外,无法获得社会尊严,无法拥有施克莱所说的社会地位意义上的公民身份。除了种族问题,施克莱还谈了美国的其他弱势群体。他们在法律上都有美国公民身份,但在实际生活中,都无法获得足够让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因为法律上的平等不等于事实上的平等,在事实上,他们依然被歧视、被排斥。施克莱由此揭示了,虽然美国的建国理想在言语
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孟德斯鸠阐述了自然法理论、法和法律定义,法律与政体关系,以及政体分类、各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等问题,阐述政治自由和三权分立学说,并以英国为例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论述了自然
《问答》紧紧围绕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 近 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主要采取问答体形式,进行全面解读和系统阐述,帮助广大党政干部、统战工作者、统一战线成员更加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更加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问答》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汇编了新华社关于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召开的新闻通稿及中央主要媒体的理论宣传文章,下篇针对统一战线各领域相关理论政策问题,分15个专题、108个条目进行了具体解析。
《权威的性质与功能/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西蒙的“阿奎那讲座”的一篇讲稿,是托马斯主义自然法传统讨论权威问题的一部重要著作。著名哲学家马里旦对这部著作有以下评论:耶夫·西蒙教授1940年在密尔沃基(Milwauker)作的阿奎那讲座讨论了“权威的性质与功能”这个主题。这本小书极富思辩智慧和实践智慧,它是托马斯主义哲学中的一部短小精悍的杰作。耶夫·西蒙教授以一种极为清晰和精辟的方式探讨了权威问题。他从最基本的哲学原则中引发出来的论述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极为有用也极为重要。对于现代民主制国家而言,在思想领域,很少有事物比清晰地洞察权威的性质和功能更为紧迫。因此我不仅希望那些就读政治科学的学生能研读这本极富价值的作品,而且也希望民主制国家的大多数领袖和竞选者能研读它。
本书以《红色中华》为基本研究文本,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旨归,从苏区特殊时代环境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构成的现实要求出发,系统探讨《红色中华》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客体、载体和主要成效,科学总结蕴藏其中的历史经验以及启示。
文件单行本,中国政府白皮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从全球视角思考责任担当,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新理念新倡议,倡导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亲诚惠容理念,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场合宣布务实合作措施,为破解全球治理难题、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注入中国力量。中国的对外援助顺应时代要求,向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升级,呈现新气象、实现新发展、进入新时代。本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理念和实践。
本书从分配维度探讨如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全书按照行动准备——行动思路——行动举措——行动保障的逻辑线条展开论述。在行动准备部分,从分配维度提出共同富裕的内涵要义,描述我国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时应该具备的分配状态,分析我国当前分配状况及背后对应的实质问题。在行动思路部分,提出分配行动应坚持的理念和原则,确定了行动举措框架,构建了“三阶段两维度”的行动目标体系。在行动举措部分,按照完善分配制度政策体系和实施具有重大分配效应的战略举措两条主线,谋划了预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分配秩序、城乡、区域、行业、住房等八大维度的行动举措,着力解决分配状况背后的关键问题,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保障部分,从法律法规体系、组织体系、执行评估机制、技术支撑体系和舆论氛围等五方面提出支撑保
暂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