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述了张国宝在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期间 ,一些被称为世纪工程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动议、决策、建设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谋划和科学民主决策过程,包括给国务院的报告、给中央领导同志的建议与发表的相关文章62篇和许多珍贵历史照片。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走过的40年历程,这些文稿翔实记录下了这一时期辉煌的建设成就。收录的文稿全部为其自己撰写。通过对这些世纪工程决策论证建设实施过程的回顾与梳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了这些重大工程项目从动议比选争论到决策实施运营的曲折历程、宝贵经验和深邃思考。这些经验和思考对中国未来重大工程项目和关键行业更好地科学规划与决策实施,具有重要启迪借鉴意义。同时,本书从决策实施者的视角对改革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为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吴宗国教授主编的,由中国古代史各方向专家集体写作的一本官僚政治制度通史,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监察机制、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等进行了简明扼要而又全面的论述。 书中从官僚政治制度的起源开始,一直写到帝国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间上涵盖了从秦汉到明清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时期。宋元以前部分没有作全面的铺叙,而是根据各个时期的特点,重点探讨一些问题。明清时期文献材料更加丰富,对当时的官僚政治体制和运作机制做了比较全面细致的描述。
本书收入1993年以来人民日报刊发的任仲平(即 人民日报重要评论 )文章100篇。书中的任仲平文章,以 大国大党大报 的独特基调,就事关时代发展的大命题、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件展开评论,多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被认为是人民日报政论优势的集中体现。
本书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自2001年起正式推出的年度出版物,从世界政经形势、主要大国和地区动向、全球重要热点问题等多个层次,对当年的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并对未来的趋势和风险作出展望,是现代院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亦是我国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重磅作品。长期以来,本书始终保持观点鲜明、论之有据的风格特点,重在对一年来的国际形势予以客观公正的剖析,是广大读者了解国际时事热点、把握国际战略动向的重要参考书目。
本书根据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和当事人的回忆,翔实、生动地反映了 文化大革命 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的重要活动。本书共分三部分: 逆水行舟 、 砥柱中流 、 拨乱反正 。本书通过对 文革 时期一些重大事件的介绍,阐明了十年浩劫对党和国家带来的沉重灾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不屈不挠的斗争。
《习近平在福州》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的续篇,是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采访实录的第五部。 本书同样以讲述者口述记录的形式,再现习近平同志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阶段,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从闽东的宁德地委书记调任省会城市福州的市委书记,在这里工作了整整六年。他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福州发展作出顶层设计,主持编制被称为 3820 工程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并坚持不懈抓好实施。他坚持 请进来 走出去 ,坚持 以侨引侨、以侨引台 ,狠抓招商引资,着力建设 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 海上福州 国际化大都市 ,推动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他保护城市文脉,推动旧城改造,抗击台风洪水,持续关注民生,创设 下基层接访 制度,倡导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作风
《总体国家安全观透视:历史长河、全球视野、哲学思维》内容简介:本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分别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脉络与核心要义、从王朝兴衰看五大要素、从列国成败看五个统筹、从百年变局看五大矛盾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大生动实践这五个部分,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透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自2023年起推出《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年度要览)》系列,作为《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年度出版物的要件补充。本书以更细致、更专业的视角全面刻画当年的国际重大事件,旨在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国际时事热点分析,帮助读者准确把握国际战略动向,是了解和研究国际形势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目。
"本书并非一般的回忆录,而是40多位老外交人外交生涯中最难忘、精彩的亲身经历,真人真事:外交场合怎样斗智斗勇,小球如何转动大球,为啥逼着美国总统写道歉,为何对外工作如同“扳道岔”,“铁杆朋友”是怎样练成的,缘何一条“黑道”走到底,“文装解放军”到底怎样不辱使命,“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内容翔实,情节生动,文字流畅,富有可读性和传承教育意义,为宣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传递满满的正能量。这些珍贵的外交回忆对存史、资政、育人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新中国外交工作的艰辛进程及宝贵经验,尤其会使青年一代受益匪浅。"
*是中国人民的救星,也是一代共产党人敬仰和追随的领袖。*为什么让这些人追随?或者说,他们为什么至死追随*?这一直是许多人不解的谜团。 本书选择朱德、贺龙、陈毅、罗荣桓、罗瑞卿、黄克诚、许世友等解放军高级将领与*交往的历史进行叙述,以史料和当事人口述的方式,真实揭开*与我军高级将领鲜为人知的个人关系,诠释他们为什么至死追随*的秘密。 书中的解放军将领与*的交往和个人关系,分别有着不同的风格,但是,他们无一不是一生追随党,紧跟*。之中,要说秘密,就是罗瑞卿所说的: 党和*的领导,是*好的领导。 这是一本通俗性的党史和军史读物。
本书着眼于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述,讲清楚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各级党政干部、各级党校师生和各类高校师生提供了一本系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术著作和基本教材。全书共分为三篇十七章,分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非常全面的论述,反映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水平。
政党是当代政治舞台上最主要、最活跃的角色,是各国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政治主体。因此,现代政治学研究一直将政党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本书旨在对现代政党和政党政治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结合中国的政治文明进步和学术发展,推动政党政治研究概念创新和理论创新,为构建中国政党政治学的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本书在内容选择上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贡献、在写作风格上强调理论梳理和研究指导、在研究范围上体现全球视野和比较方法、在具体内容安排上避免国别政党政治研究而注重突出重点研究领域等,所收录主题包括:政党能力、政党类型、政党极化、政党制度、政党体制,等等。
The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Party History and Literatur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China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have compiled a fourth volume of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 This volume is designed to help officials and the public better understand and apply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o impress upon them the decisive nature of the Two Affirmations, to strengthen their commitment to the Four Consciousnesses, the Four-sphere Confidence, and the Two Upholds, and to guide them to forge ahead in unity and with greater resolve on a new journey in the new era. It is also intended that this volume will keep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breast of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President Xi s thoughts, give them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succeeded under CPC leadership and how they will continue to suc
回顾以往的有关宋代宰相(宰辅)制度的研究,可以看出多数成果仍然偏重制度性的研究、以静态的断代的探讨居多。而把人事与制度运作结合起来的动态研究尚有待提升,本书有鉴于此,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制度发展演变为线索,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宰辅个性特点、为政作风等因素,把握推动制度运行的人与事、情与境,窥探制度运作与人为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程度地还原宋代宰相制度实施运作的历史原貌。本书分十章系统探讨了宋代宰相制度的一系列问题,如对宋代宰相本官与兼官问题、宰相贴职制度、宋初宰相权力配置法则、北宋中后期三省宰辅 取旨 问题、宋代宰相免谪地、宰相丁忧起复与致仕等问题均有深入探究,有助于推动宋代宰辅问题研究全面持续的深入。
"中唐之世,文坛鼎革,政局谲诡动荡。韩愈在 为文 与 行道 的仕宦历程中,着意创作了一类 与异世者语 的托讽现实之作,它们往往以奇崛诡怪、委曲漫长的面貌出现。千年以降,许多学者对这类作品进行考证、阐发,虽不乏创获,但由于时代辽远、用事邃密,诗文旨意及相关本事难得确解,竟成学术史上的重重疑案。 本书在唐代文学史、政治史、思想史多维视阈下,以韩愈仕宦历程为线索,针对韩愈诗文中历来争议颇多的重要作品进行综合考证,发明托寓本事,揭示 修辞明道 观念下 尽六艺之奇味 的创作机理,衬出 永贞革新 、牛李党争等重大历史事件,重新发现有别于历史书写的中唐政治的文学镜像。由此不难窥见,动荡诡谲的中唐政治,不仅是文学书写的重要主题,也是文学转型与文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它直接作用于韩孟诗派和韩柳古文运动产生与发展的
当前人工智能有了空前进步,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工具以及传统的神经机器翻译软件为翻译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带来了新契机,而要抓住这些契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高水平的翻译人才。AI生成的译文需要有 把门人 ,而 把门人 需要有鉴别力、判断力,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有过硬的文字修养。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提高鉴别力,加深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本书着眼于汉英翻译实践,从不同角度讨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强调翻译不是寻找对应词的游戏,这也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主题。由于中英两种文字在词语构成、词语搭配、短语和句子组成、语法、表达习惯、形合和意合的倾向、特色用法、确保连贯的方式、对模糊性的容忍度等方面有着极大差别,不少译者所热衷的寻找对应词、寻找对应结构的习惯是不可取的,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翻译的作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修订本)》,1928年底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而在其内部仍然派系林立,纷争不断,并多次发展到大规模的分裂和武装冲突,成为民国政治目前异常惹人注目的突出现象。学界通常把它归结为“新军阀混战”,进而导致研究者地把注意力过多集中到各派军事势力的角斗上,而忽视它背后更深层次的矛盾――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本书重点围绕1931年中国政局的演变,考察国民党改组后,党内高层蒋、汪、胡三派势力在党内斗争中的权力消长,特 别是通过蒋介石的下野与再起,探寻三人间分合的复杂过程与蒋介石最 终获得党内“最 高领袖”地位的缘由。借以解释此前国民党内矛盾的发展脉络。
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我国安全的战略指导,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内容丰富、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安全观念体系,也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探究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体系并将其用于指导实践,对于推进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尝试在明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思想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家的安全态势和现实问题,为我国国家安全治理体系提供有益借鉴。基于此,全书明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思想,纵向梳理理论根源及其演变,剖析其内容和特征,横向比较不同国家安全观的异同,评估国家安全的总体态势,以期为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提供新思路。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收录了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书分7个专题,系统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对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等丰富内涵的深刻阐释,全面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该书英文版的出版发行,有助于国内外读者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的现代化新图景,对于增强国际社会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的共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周恩来说:有了*同志的领导和指示 许多重要关键上,保证了我们党丝毫没有迷失了方向,没有走错了道路。 邓小平说:*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 宋庆龄说:他思想敏锐,识见远大,令人钦佩。 叶剑英说:*是很伟大的。不论过去和现在,我们都仰仗*! 中国的历史证明:跟着*走,就是胜利。 *是中国人民的救星,也是一代共产党人敬仰和追随的领袖。*为什么能让这些杰出的人至死追随?或者说,他们为什么坚定地凝聚在*的旗帜下?这一直是一个红色历史谜团。 本书选择周恩来、邓小平、宋庆龄、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交往的历史进行叙述,以史料和当事人口述的方式,真实揭开*与他们鲜为人知的个人关系。 这是一本通俗性的党史和国史读物,希望读者读后会有所裨益。 本书与《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为姊妹篇,为《大河向东》红色历史
本书探讨了中国古代官僚管理体制的构成、运行及发展状态,着重通过起源与形成、管理机构与部门、官吏选拔与任用、考核与监察、等级与待遇等方面,分析揭示其间规律、特色与问题。全书注重凸显制度动态,深入总结其效能得失,为一部系统简明而富于特色的中国古代官僚管理制度通史。新一版在结构、内容和观点上多有修订,提高了全书的学术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