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既很容易读,又很难读。同样,这一点,可能也就解释了这本书名满天下、但事实上又很少有人读懂的奇特命运。很容易读,是因为莫斯对具体事实情有独钟,而对抽象视若仇雠,其表述总是十分简单透彻,无半点斧凿之痕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中国古代兵学的之作,被誉为“武经冠冕”,“百代谈兵之祖”。吴如嵩先生在孙子兵学及古代战略领域精研覃思,该书突破对《孙子兵法》译注解析的传统框架,将孙子军事思想系统总结为“安国全军的慎战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论”“兵以诈立的诡道论”等“十六论”,并以之提纲挈领,贯通了中国古代兵学的基本脉络。该书初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成为推动孙子兵学研究的经典力作。此次新增的数篇文章,对于读者了解近几十年来孙子兵学研究史、纵览孙子战略思想以及从商学、西方军事学角度理解孙子兵学等,都大有裨益。
本书收录了朱佳木同志自1985年至今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的理论文章,包括《用比较法作决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中国道路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选择》《新时代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等,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提供了有益参考。
索尔兹伯里的约翰是12世纪英格兰著名的教会知识分子,创作了《论政府原理》《逻辑论》等多部作品,并留下众多书信。本书以12世纪的西欧社会为背景,通过对约翰作品和与中世纪历史、思想文化相关文献的探究,梳理约翰的政治思想。约翰在其对人性认识的基础上,批判了廷臣不适度的活动,期望廷臣能够遵循哲学家的生活。约翰同时展示了自己理想中的国家 有机体,将社会各阶层比作身体的各部位,每个阶层都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和职责。而当作为头部的君主是暴君时,会破坏有机体的健康,约翰进而提出了诛杀暴君论。约翰渊博的古典学识,哲学指引行动的思想,对自由和理性及现世生活的重视,使其成为12世纪的人文主义者。
这是一部关于福柯政治哲学的专著。作者素描式地勾画出福柯哲学的轮廓,进而集中探究福柯后期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主题“治理术”、“生命权力”、“生命政治”的发生发展及其相关概念“牧领权力”、“国家理由”、“环视主义”等的系谱关系。治理术意味着司法国家转向治理化行政国家。福柯不是宏观国家理论家,而是微观国家思想家。他所探索的权力遍及院、医院、学校、监狱、兵营、工厂等具体机构,他立足于此而建构了一整套“国家知识”。生命政治问题就是关于人口固有的健康、卫生、出生率、寿命、种族等的治理实践问题。“人口”作为新人物在18世纪登场,不仅是“生命权力人物”,而且是“生命政治人物”,或许,我们可以试探性地称之为“生命政治人”。
本书第一版就宗教仪式如何适应社区并从生态上规范社区这一主题,以其严谨的实证研究、对系统理论的创新性运用,以及富于解释与启发性的论证,成为生态人类学的一块里程碑。该第二版重印本增加了作者对此书第一版评论的回应,试图发展其方法中涉及到的认识论问题。 拉帕波特作为第一代受到斯图尔德影响的人类学家,他从人口、种群、经济、生计等方面论述了生态环境与文化仪式的相互影响,并在斯图尔德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发展了生态人类学的研究,扩宽了其研究视野,推动了生态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可以说《献给祖先的猪》是前人研究成果之集大成,是对早期生态人类学成果的集中呈现,被视为早期文化生态学的典范之作。
罗伊·A.拉帕波特根据他的博士论文写成了《献给祖先的猪》 版。该书就宗教仪式如何适应社区并从生态上规范社区这一主题,以其严谨的实证研究、对系统理论的创新性运用,以及富于解释与启发性的论证,成为生态人类学的一块里程碑。该第二版重印本增加了作者对此书 版评论的回应,试图发展其方法中涉及到的认识论问题。
本书收录了朱佳木同志自1985年至今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的理论文章,包括《用比较法作决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中国道路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选择》《新时代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等,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3年是焦裕禄同志诞辰101周年。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焦裕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焦桐长青,精神永恒:焦裕禄纪念册》是一本宣扬伟大的焦裕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简明读物。全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焦裕禄的生平事迹为依据,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讲述焦裕禄作为党的干部,在工作中如何始终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复杂问题面前如何活用党的思想路线、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领导岗位上如何始终做到廉洁奉公,如何教育子女塑造清白家风等内容,以此展现伟大的焦裕禄精神,帮助读者从中汲取继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本书立论积极向上,史料考证扎实,体例简洁清晰,叙事明快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实用性和新
本书是18世纪80年代三位美国政治家在制定美国宪法的过程中所写作的有关美国宪法和联邦制度的评论文章的合集,其中心论点是阐明需要建立中央相对集权的强大的联邦政府,以保证政治上的统一,实现国内安定,促进经济繁荣,但也不过多地侵犯各州和个人的权利。这同当时邦联政府的权力不能集中的软弱情况相比,更能符合获得独立后的资产阶级的政治愿望。所以,本书对各州批准新宪法起了促进作用。一般认为,它是对一直沿用到今天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联邦政府所依据的原则的精辟说明。美国*法院曾把它作为宪法的来源加以引证。在西方政治学史上,尤其在代议制政体的理论方面,本书都被认为是一部重要的政治学经典著作。本书作为研究美国宪法的*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对后世不少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制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罗伊·A.拉帕波特根据他的博士论文写成了《献给祖先的猪》 版。该书就宗教仪式如何适应社区并从生态上规范社区这一主题,以其严谨的实证研究、对系统理论的创新性运用,以及富于解释与启发性的论证,成为生态人类学的一块里程碑。该第二版重印本增加了作者对此书 版评论的回应,试图发展其方法中涉及到的认识论问题。
马基雅维利所著《君主论》从君主国的种类和成因谈起,分析了世袭君主国与混合型君主国、公民君主国、教会君主国之异同,阐述了如何实施君主统治、秉持君主之道及治国兴邦之策。《君主论》在打破原有旧的、自欺欺人式的政治家观点的同时,创立了近代政治学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富有启示的精神财富,具有的社会进步意义。
《孙子兵法鉴赏》从制胜之道的视角,对《孙子兵法》进行全面的鉴赏;同时,把握“致胜”之道,并且提炼出《孙子兵法》各篇内容蕴含战争制胜文化底蕴的关键字,凸显对“致胜”规律的运用、制胜之道的创造,以及对战争辩证法的把握,培养人们适应当代快节奏生活的“悟性思维”,为全面运用孙子兵法开拓视野。《孙子兵法鉴赏》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四章,主要包含了导论,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战略战术通论,知己的战略战术,知彼的战略战术,知天知地的战略战术等内容。《孙子兵法鉴赏》配有丰富的视频资料,扫描书中的即可获取。《孙子兵法鉴赏》适合作为大学通识教育教材,也可供广大的社会读者阅读参考。
《孙子兵法译注》的内容,包括黄朴民老师对《孙子兵法》的题解、注释、翻译、札记和附录等。其中题解概括了各篇的中心思想,并分析了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和基本特色;札记是黄朴民老师对《孙子兵法》的一些独到心得;附录则有郑友贤的《十家注孙子遗说并序》,《史记》孙子本传,以及历代名家评孙子。其《孙子兵法》原文的底本选用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出版的影宋本《十一家注孙子》。
“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探讨了政治权利的原理和政府的运作,筑造了人民主权理论的理论高地,为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一个理论纲领和思想指南,影响了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乃至整个欧洲的社会转型与资产阶级革命。
《法治国思想的展开》是牧野英一先生在刑法哲学领域的代表性著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刑法中法治国思想的展开,第二部分刑法改正的基本问题,第三部分教育方法的刑罚与法律关系的刑罚。 全书在资料引证方而,列举了诸多法学家的观点与牧野先生的观点相比较、相辩白。其中有日本法学家、意大利法学家、德国法学家,以及世界刑法大会的一些当时写作时代比较新颖的内容。主要涉猎的法学家人物有:穗积陈重、冈田朝太郎、安平政吉、久礼田益喜、泷川幸辰、贝卡利亚、龙勃罗梭、耶林、李斯特、菲利、斯托斯、兰扎、里普曼、索尔达娜、弗罗伊登塔尔等20多位。因此,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说,全书从一个侧而梳理了近代刑法思想史。
和平是种反常吗? 牛津大学国际历史系的名誉教授玛格丽特 麦克米伦通过对九个章节的详细解读,从古希腊和罗马到百年战争,到美战,再到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通过对从历史上的经典战役及当下战争中所获教训的反思,从历史学、政治学、文学、人类学、生物学和其他多个学科的角度,探讨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人类为什么如此痴迷于大规模的自相残杀,而我们又将付出什么代价。同时,通过分析战争的起因、方法与手段等,作者审视了战争以何种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而我们在政治构架、科技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变迁又是如何影响战争进行的。本书集中讨论了大量颇具争议的话题:战争是何时开始的?为何战争被描述为所有人类活动中z具组织性的?为何战士几乎都是男性?战争是否曾在我们的控制之下? 作者也在书中为我们展现了战争的诸多层面。我们所讲的
《法治国思想的展开》是牧野英一先生在刑法哲学领域的代表性著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刑法中法治国思想的展开,第二部分刑法改正的基本问题,第三部分教育方法的刑罚与法律关系的刑罚。全书在资料引证方而,列
本书依据生态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全面阐释生态文化本身的生成机理和运行规律,将我国生态文化建设机制体系归纳为知识供给机制、公共服务机制、产业促进机制、消费引导机制、协同保障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六大方面。本书分别阐释每个机制的地位和作用,审视在具体机制方面中国生态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困境,运用多学科理论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生态文化建设的六大机制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全面涵盖生态文化的物质层次、精神层次、行为层次、制度层次的内容,将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